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现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就我国的国情而言,解决我国农业长期存在的弱质性弊病的难题,政府行为者的角色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借鉴已有相关研究,并根据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参与强度的差异,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实现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政府+市场型""政府+社会型"三种模式。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发挥好规划者、服务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才能以有效的行为选择明确自身责任、激发主体活力、营造多元共构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助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行为与职能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在经营体制上的又一重大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行为不够规范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市场的先天缺陷、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弱质性特点、信誉机制和利益机制的构建以及入世后农业产业化所面临的形势,决定了我国的农业产业化不管是起步阶段还是进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政府作用。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在制度创新、合理规划、积极引导、多方协调、全面服务、大力扶持、质量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云南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信息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驱动器、平台和重要工具;信息化的程度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作者详细述评了云南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云南农业信息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政府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选择何种行为模式,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够打牢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体系。 一、农业产业化需要一个有效的政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专业化、社会化、一体化的生产方式要求各市场主体对自身结构和素质进行市场化改造,作为我国国民经  相似文献   

5.
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市场机制下,政府农业投资行为对集体和农户的农业投入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农业投入不足问题的根本解决取决于政府的农业投资行为。因此,应重视政府农业投资行为的研究,切实落实和保障我国农业投入,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WTO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政府行为必须遵循WTO农业规则。从实际情况来看,要在引导、支持、保护、调整等四个方面加工大作力度。  相似文献   

7.
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地方政府行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政府在其中应当发挥一种有限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行为应以坚持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为基点,调节和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当前应当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想认识入手,着力于制度的创新和行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优化政府行为,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方政府行为主要关注政府自身利益和地方整体利益。在胶东半岛承接韩日制造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历史机遇期,地方政府应该明确“特殊的服务型政府”这样一个角色定位,找准政府行为偏差及其一系列体制根源,通过扩大县级政府自主权、积极承接韩日制造业转移并加快产业配套、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建立半岛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等手段,实现政府自身和半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协调“三化”发展上,中部地区作为农业大区具有典型性。选取经济总量相近、农业结构差异的河南、湖南两省,对其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运作方式,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操作进行比较研究,显现具体战略和政策内涵的特点和侧重。中央政府是在全局的角度实施宏观调控,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的推动力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的压力越来越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低碳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在冲击中,中国经济发展不仅面临着环境安全、能源安全、锁定效应等方面的严重威胁,也面临着能源利用率较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等问题。面对"碳关税"的考验,专家学者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对低碳信息资源管理开展专门研究的尚不多。为此,建立一个以政府宏观规划为指导,政府以及社会各类企业、组织和机构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化信息资源管理模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化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实现大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庆市具有比较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环境,全面推进大庆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大庆政府信息化推进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还面临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化发展不够平衡和利用网络服务功能及水平较低等很多问题。成功推进大庆政府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加强对全市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组织和领导,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充分利用政府网开展各类应用系统建设,不断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主导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推进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 ,解决农民就业 ,是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在这项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改革户籍制度 ,发展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把握就业机会的能力 ,帮助农民实现向非农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必须分清哪些事是需政府做的,哪些事是不需政府做的,哪些事是禁止政府做的.政府要遵循一定的运行规律,符合一定的运作规则,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角色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经验教训表明,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充当着主导的角色。政府担负着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构建适宜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兑现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监管机制,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建设,以及创造适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等重要职责。当前,为保证政府切实地履行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职责,需要纠正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过程中市场外部性产生的结果是,产业转移难以实现或者产业转移的交易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政府解决外部性问题.在市场完善的条件下,政府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在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表现出与市场完善国家不同的特征.国外学者一般认为产业转移中企业处于主体地位,而我国学者一般得出政府是产业转移主体的结论.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产业转移中的政府行为还具有较为广泛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是一个竞争性行业 ,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市场 ,在现阶段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地方政府应规范自己的行为 ,减少行政干预 ,积极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 ,加强服务和引导 ,才能有效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广生 《理论界》2005,(10):16-17
农业信息化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变的过程,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是历史上最为复杂、知识高度密集、大规模综合集成的系统工程,政府需要从提升政府统筹规划意识与执行计划能力等四个方面担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在演艺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对演艺产业的政策支持,包括税收减免优惠、设立专项资金和政府性基金等行为,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帮助优化产业结构,能够为社会资本的进入起到引导和带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明确政府行为的目的,合理利用政策工具,谨防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挤出效应",谨防企业对政府行为产生过多依赖。随着演艺产业投融资体系逐步走向成熟完善,政府的行为模式和思路需要转变,从直接干预转向间接管理,为投融资市场提供法律体系、制定行为规则、优化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主导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强力带动下,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同时期政策的不同取向,农村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需要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宏观而深入的审视,对其弊端和不足加以揭示,在政策取向方面应更加注意发挥政府在农村社保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这既是现代政府治理的要求,也是对历史偏差的纠正.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英 《河北学刊》2006,26(6):229-231
实践证明,政府行为对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文化产业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存在很多弊端,其中越位、缺位、错位并存。笔者认为,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应该借鉴发达国家政府驱动行为的成功经验,确定合理的行为取向,扮演好四种角色:决策者、服务者、监督者、管理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