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企业在中亚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方式逐渐趋于多元化,从投资情况来看,规模不断扩大,启动早,效益差,其发展趋向在于本地化、规模化、规范化等方面的形成。中国企业在中亚市场中问题主要存在于资金、与上游产品生产者的合作关系、假冒伪劣产品、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分层化经营等方面。中国企业在中亚市场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弱势,需要进一步开放和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发展是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的重要经济基础。立足中亚国家,采用2009-2015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的贸易基础。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的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直接投资额,以及中亚五国汇率波动均对人民币中亚区域化有正向影响,而中亚国家人均GDP对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程度具有负向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结论,从扩大双边贸易规模、优化贸易产业结构、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耶律大石西迁和建立西辽帝国的过程,也是对传统的丝绸之路重新开拓和恢复的过程。西辽帝国在中亚和西域的经略,不仅实现了中亚、西域地区契丹治下的文明与和平,而且进一步开拓和恢复了自唐末五代以来趋于停滞和萧条的丝绸之路。西辽帝国在内陆亚洲和中亚的统治,对中亚、西域等丝路区域的地缘政治和民族、宗教格局的变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为蒙元帝国时代欧亚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亚五国内部及其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其它国家有密切的经贸关系。中亚与独联体国家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及中亚周边国家对中亚市场的激烈争夺、中国加入W TO给新疆外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亚国家日益增加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也影响到新疆与中亚诸国的经贸发展。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后期,俄国确立与实施中亚政策有多方面原因,本文仅探讨其地缘因素和经济动因。俄国与中亚地域相连是其大举进攻并征服中亚的地缘因素,而19世纪中后期俄国经济的发展,欧洲市场的需求,也促使俄国加紧推行中亚政策。  相似文献   

6.
据分析,碳酸类饮料已趋于饱和状态,而具有保健等特殊功效的饮料正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市场上,这方面的饮料品种较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疆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对新疆开拓中亚市场的营销风险加强了解与防范是减少营销损失的必然选择。该文基于宏观视角,对新疆企业在开拓中亚市场时面临的政治、法律、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环境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得出相应结论和营销风险管理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2009年起,美国开始积极对中亚推行网络外交。互联网和现代通讯工具在中亚地区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加,中亚出现互联网政治化的趋势,西方社交网站的中亚用户不断增加以及中亚国家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存在是美国对中亚进行网络外交的既有条件。中亚民众受俄语互联网资源影响很大,"阿拉伯之春"事件后中亚多数国家通过关于网络空间管制的严格立法和行政措施,中亚互联网与其他许多国家相比政治化程度还较低等是美国对中亚进行网络外交的制约因素。美国以保护互联网自由为名向中亚国家施加外交压力,加强对美国以及中亚网络媒体的支持,通过社交网络鼓励年轻人的抗议活动,积极在中亚推进培训互联网活动分子的项目,推进中亚国家加入开放政府伙伴关系组织等是美国对中亚网络外交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突厥佛教始兴于6世纪下半叶佗钵可汗统治时期,曾受到中原、印度及中亚粟特佛教的交互影响。由于佛教戒杀生、戒争斗的教义与突厥游牧射猎、尚勇好武的习俗多有抵牾,故佛教在漠北未能扎根而不久便趋于衰亡,惟中亚西突厥人因受当地佛教的影响而流行的时间较长,延至8世纪中期,后随着伊斯兰教势力的东浸而衰亡。  相似文献   

10.
中央苏区时期,为冲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改善苏区人民的生活状况,中共开始注重商业的发展,市场也随之勃兴;然而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治理念使工商业者的合法地位失去保障,造成市场主体的缺位,市场最终趋于凋零。回溯这一时期的市场演变,可以看出,市场的兴衰往往与政治理念有关。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与中亚经济合作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危机不仅使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遭受沉痛打击,也让深居内陆的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深陷寒冬期。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与中亚的经济合作环境有些许变化,在新环境下寻求双方之间合作的新重点,积极拓展中亚市场,展开与中亚合作的新篇章,帮助中亚国家走出困境的同时,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能带来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新疆"外向型"产业基础薄弱,本地产品出口不足以支撑新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出口行业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其次是资本密集型的原料工业,出口产品的整体技术含量不高。面向中亚国家,当前新疆外向型产业发展的思路,一是应立足新疆资源优势和中亚市场需求,确定新疆外向型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二是借助新疆联通内外的地缘优势,利用全国对口援疆带来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抓住东部产业升级之机,引导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新疆,助推新疆外向型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亚五国政治转型与经济转轨已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在外力影响和内部努力下,采取了多种改革措施,但无论是民主化还是市场化依然未能实现;与同时被卷入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中东欧国家相比,出现了同途殊归的转型结果。究其原因,不仅是内外因素的制约作用和转型前提条件的缺失,更重要的是,中亚政治转型与经济转轨的非对称性发展态势左右了中亚的转型进程。权威与民主的双重作用使经济转轨面临两难窘境,而缺乏经济基础的民主化在其发展进程中的脆弱性凸显,并最终导致民主政权刚刚建立即向威权政体转变,加之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对民主化和市场化产生的影响,使得中亚的转型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侧重于探讨中亚五国的地缘战略地位及其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能够发挥的作用,立足于俄美在中亚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中亚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亚和中东欧在冷战时期同样奉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同样的意识形态,都与前苏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同时开启民主化之路,都受到前苏联、俄罗斯、欧盟和美国等外部力量的影响,但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中东欧已经基本实现了民主化,而中亚尚处于民主化的缓慢发展阶段。本文从中亚和中东欧民主化进程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民主化的初始条件、目标模式、外部环境等因素对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疆参与中亚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疆应当抓住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中亚国家转型的历史需求,利用自身地缘、口岸、交通以及人文等优势,避免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利因素,积极推动和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选择上必须树立长期渐进的合作理念,立足新疆,依托国内,坚持引进与创新并重的原则,逐步提高新疆自身的经济硬实力,提升和优化新疆地区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和中亚的非政府组织大致有宗教性非政府组织、民族主义非政府组织、美国等西方国家资助下的非政府组织等7个类型。各种性质的非政府组织的存在一方面有益于中亚各国和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同时也滋生了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严重损害了这些国家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亚社会的“俄罗斯情结”始于俄罗斯的中亚殖民主义进程,是“俄罗斯化”政策的结果。中亚社会的俄罗斯化,使得中亚社会的发展中增加了俄罗斯民族文化与情感因子,已成为影响中亚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之一。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共谋发展的“上海精神”及其实践活动,以及俄罗斯与中亚之间的各种一体化机制,是中亚人应对时代变革和地区共同问题所做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解体之后,中亚在世界地缘战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日本自1997年以来逐步加强其中亚外交。2006年8月小泉首相在卸任之前出访中亚两国,更标志着日本中亚外交的深化。除了能源安全这一地缘经济因素外,加强和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油气竞争,遏制中俄以配合美国的中亚政策也是日本积极发展中亚外交的动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