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思想白国欣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必须坚持和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这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深入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阶级关系,认真总结了我们党处理统一战线问题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共与蒋介石集团的斗争贯穿于整个抗战时期 ,体现在抗日统一战线内部。蒋介石集团兼有抗日与反共两面性 ,他们既把中共当作抗日同盟者 ,又把中共看成是真正的敌人。他们始终坚持反共 ,不断制造反共磨擦 ,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面对抗日统一战线内异常复杂的斗争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既反右又反“左”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在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完善了一整套斗争策略原则。由于中共高超的斗争策略 ,迫使蒋介石集团一直留在了抗日阵营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的内容和范围来看,既包含国际范围的反霸斗争,又包含国内范围的爱国统一战线:从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来看,既要处理好无产阶级本身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使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发挥统一战线自身的团结协调功能 ,促使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发展 ,是新世纪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增强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仅就其主体与客体的问题,谈几点认识。一、统一战线的主体是共产党我党的统一战线,过去通常指工农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与劳动人民和一部分可以联合的剥削者及其代表的联盟。目前,我们又提出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统一和同盟军的问题。这就是说,统一战线除了同盟军的问题以外,还有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联系前面所讲的两个联盟,不可避免地会提出以下疑问:统一战线过去讲两个联盟,现在为什么又增加了无产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包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正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又斗争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发展和转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统一战线,无疑也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的统一体。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既统一又斗争,才是统一战线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本文力图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粗浅分析,探讨它们对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同志的《论统一战线》,是在总结统一战线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专门论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篇重要文章,是我党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继续和发展。历史和现实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时期和当前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也是过去统一战线的继续和发展。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领会周恩来同志关于统一战线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贯彻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谭首彰 《学术论坛》2007,30(12):41-44
江泽民的统一战线思想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确立了统一战线新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统一战线的主题和目标,阐述了统一战线新的工作范围、构成和原则,以新的观点发展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并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四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又……又……”格式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量实际语料为分析基础,在考察“又……又……”位序的基础上。对“又……又……”格式的内部语义关系、连接成分的概念关系及“又……又……”格式的语义表达功能进行了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新时期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的提出 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反对主要敌人,实现一定的斗争目标,同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结成的政治联盟。由于我国阶级状况的特殊性,早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内部就形成了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即工农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同非劳动人民中一切可以合作的阶级、阶层和人们之间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我们党又明确提出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万芳 《理论界》2010,(6):44-45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着新形势,重要的是要发挥统一战线在处理我国重大政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主要是指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这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重大关系.是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奠基人和实践活动家。他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 1、统一战线是夺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法宝。在社会主义时期,这个法宝是否还起作用呢?毛泽东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一些民主党派向毛主席汇报时说,民主党派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了,没有必要再存在,解散算了吧!毛泽东表示不同意,认为旧的任务完成了,新的任务又来了,民主党派和共产党长期共存为好。  相似文献   

13.
<正> 东欧剧变以后,社会主义在欧洲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正在经受着若干曲折而处于低潮。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向全世界无产阶级重新提出了如何联合起来的问题。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处理各国党之间关系的四项原则,对于在新形势下实现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联合和团结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全国统一战线理论工作会议从二月三日至十二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探讨了统战理论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一、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 1、对“又团结又斗争”原则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这个原则现在已不适用。理由是:(1)这个原则是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经想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为找国现阶段的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指导原则,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仅就此谈几白粗浅认识。一、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自成体系不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来源于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王义理论,而0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认识和理解这一理论,就要全面地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弄清两者的内在关系。首先,要正确社。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  相似文献   

16.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构成了统一战线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国社会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独特内涵和时代特征,在具体实践中始终坚持实现社会一致性与多样性有机统一的基本原则,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因素,共同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由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统一战线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是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必要全面分析中国梦背景下统一战线一致性与多样性的时代内涵,正确认识中国梦背景下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并存关系,明确其存在的必然性、历史阶段性及矛盾复杂性,准确把握中国梦背景下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实践性要求,对促进统一战线更好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伟 《齐鲁学刊》2013,(3):66-69
马克思既坚决反对旧唯物主义抛开主体,直观地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又坚决反对唯心主义抛开客体,单纯从主体方面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同,马克思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了从"两极"到"中介"的革命,并且把这种在思维方式上实现的革命,贯彻到了"现实的个人"中。从"现实的个人"之价值规定性和社会历史规定性出发,马克思在其哲学探索中,构筑了其作为价值批判原则的"理论的理论"和作为实践原则的"实践的理论"。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理论向度之间的关系,既非平行,又非前后"断裂",而是相互渗透和融合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中。马克思哲学探索中的这两种理论向度,对当下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人和自然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是社会同外部自然界的关系,主客体的区分具有绝对的性质。社会历史过程内部的主客体区分具有相对的性质,是一种相互的主客体关系,社会内部的主客体关系本质上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因而,社会历史总体既具有主体性、主观性,又具有客体性、客观性,是主体性与客体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内在统一,主客体矛盾是社会历史过程的本质矛盾,主客观关系是社会历史过程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展春霖 《理论界》2009,(10):105-106
本文共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回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演变与发展,包括革命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第二部分总结了坚持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包括统一战线具有的战略地位、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和把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统一战线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联盟、国共两党的关系决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