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壤塘寺庙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头,北依壤巴娜山,似金虎横卧;南临自东向西北境蜒流淌的则曲河,形如青龙游于前。中壤塘寺庙由藏洼、确基、藏迪、泽曲四大寺所组成,是我国目前藏传佛教觉囊派的根本道场,素有“小西藏”之称。觉囊派的正式形成是以13世纪末叶更邦·图杰尊追大师在西藏拉孜县那加吉祥山腹地建成觉囊寺为标志,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初叶解开他性宗金刚乘斯芬克斯之谜的域摩·弥觉多吉上师那里。据记载,弥宽多吉上师宿智颖悟,通达一切显密诸明,他在详学《时轮根本续》的疏解要门以及《集密》…  相似文献   

2.
去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汉藏佛学研讨会暨觉囊文化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四川阿坝羌族臧族自治州壤塘县藏哇寺商定在藏哇寺觉囊显密讲修院建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学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3.
觉囊派他空思想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觉囊派是我国藏传佛教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教派,它的正式形成是以十三世纪末叶觉囊寺的建成为标志,但渊源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纪初的域莫·弥觉多杰。如果把十七世纪后半期作为觉囊派在西藏绝传的时间计算,觉囊派在西藏的历史有五百余年。其间曾出现过两次兴盛时期,从第一次开始向外传播,传到与西藏毗邻的川青两省藏区,形成了以中壤塘寺为中心的觉囊派寺院集团。至今这两个地区仍有党囊派寺院三、四十所,分别分布在四川的阿坝、马尔康、壤塘三县和青海果洛州的班玛、甘德、久治三县,在当地拥有一定的势力。觉囊派对佛教“性空”义的解释和所采取的修炼方法与藏传佛教其他各派不同,  相似文献   

4.
格鲁派之所以能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异军突起,与其完善的寺院制度和健全的僧侣组织密不可分.而拉萨三大寺又为格鲁派寺院的最高学府和学院制度的典范.深入细致地叙述寺中知识分子也即僧侣组织中的脊柱--"贝恰哇"的修学制度和管理体制,旨在反映格鲁派宗主寺在培养和管理宗教人才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扎藏寺是青海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从有僧人活动到形成正规寺院,历史久远;该寺以蒙古族为主要僧源,清代以来产生过重要的社会影响;原住持活佛扎藏曲结,封有“诺们汗”名号,至今历七世.  相似文献   

6.
作为目前国内尚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独乐寺的壁画极具特色,在寺院的主体建筑观音阁内一层的墙壁上,绘制有以十六罗汉及二明王为主题的色彩丰富、造型生动的壁画,整幅壁画完整,内容相互联系,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资源。本文就独乐寺中存放的壁画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为目前国内尚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独乐寺的壁画极具特色,在寺院的主体建筑观音阁内一层的墙壁上,绘制有以十六罗汉及二明王为主题的色彩丰富、造型生动的壁画,整幅壁画完整,内容相互联系,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资源。本文就独乐寺中存放的壁画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 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是历史上滇藏茶马互市的交通要塞,在州府所在地中甸县中心镇的北面,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这就是康熙皇帝于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所敕建的藏区十三林之一——中甸归化寺。中旬归化寺又称噶丹松赞林,兴建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初时有喇嘛330名,到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寺院僧侣增至1226名,以后其寺院的僧侣数额一直保持在1200—1500名之间。解放前,归化寺在中甸人民的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望,藏家以送子入寺为僧为荣。富裕之户,家家有当喇嘛的男儿。削发为僧者,既出家又当  相似文献   

9.
座落于扎囊县江北岸的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著名佛教寺院,自创建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桑耶寺的藏文意思是“无边寺”、“存想寺”,全名为“桑耶敏久伦吉朱白祖拉康”。它糅合汉、藏、印三种建筑风格为一体,是吐蕃时期最宏伟、最壮观的建筑。位于桑耶寺附近的青朴、札玛止桑、哈布山、松嘎尔石刻五塔等名胜古迹,与桑耶寺共负盛名。  相似文献   

10.
盐井地处藏滇川交界地,腊翁寺是盐井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腊翁寺事件,史称“腊翁寺之乱”,现今有必要分析这桩事件的起因。纵观历史,藏滇川划界不明与腊翁寺的特殊地理方位,以及设立盐厘局与“该寺不应”是发生腊翁寺事件的起因之一,而天主教传入盐井、招收信徒、修建教堂、强占土地是发生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从该事件的原因分析中给我们的启迪是,依法管理寺庙、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宣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夏琼寺和却藏寺是青海著名的两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根据两寺僧人的口传和一些文献记载以及塔尔寺的唐卡等其他资料,两寺的创建者同属却藏活佛转世系统.两寺因同一寺主,宗教关系密切.同时,按照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理论,却藏活佛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老师,加之其他原因,在藏区乃至广大蒙古族地区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白居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江孜镇,由著名的江孜法王饶丹·贡桑帕( 1389—1442)在一世班禅大师克珠杰·格勒贝桑布( 1385—1438)的帮助下创建于公元1418—1436年间。整个建筑由围墙、寺院、吉祥多门塔和僧舍组成,是一座塔中藏寺、寺中有塔、寺塔相得益彰的典型藏传佛教寺院。寺、塔内立有无数精美的塑像,满壁都绘满了金碧辉煌的壁画,是一座集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于一体的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型艺术博物馆。由于它在宗教上的特珠地  相似文献   

13.
清末川边战事近年来成为康藏研究中透视近代边疆社会变迁和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一个焦点,本文围绕清末一系列针对康区寺院(巴塘丁林寺、乡城桑披寺、盐井腊翁寺)的战事展开讨论,对清朝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治边方略以及康巴地方实力派(寺院、土司)在战术上的回应加以分析。清末川边军事化的过程对后来康区政局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改土归流等边疆整合措施作了铺垫。与此同时,川边军事化也引发了四川经济和军事体制的改革,认识清末康区的现代性变革,也应关注四川省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塔尔寺概述     
塔尔寺是青海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我国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六大寺院是:西藏的噶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札什仑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其中以噶丹寺和塔尔寺最为著称。前者是宗喀巴创造的格鲁派第一个寺院;后者是宗喀巴诞生之地。因此,塔尔寺的创建、发展以及格鲁派在青海广泛传播,都与宗喀巴有直接关系。塔尔寺位于湟中县鲁沙尔西南角的莲花山中,距西宁古城二十五公里,是国务院一  相似文献   

15.
建立寺院集团建立寺院集团,从宗教而言,就是扩大教派教义的覆盖面积,形成精神控制网络,从政治意义上讲,则是以本寺为主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势力由小到大、从弱变强,逐步促成区域性的政教合一的统治集团。嘉木样一世于拉卜楞寺在位仅十二年,又由于我  相似文献   

16.
贡嘎曲德寺位于山南贡嘎县境内 ,其创始人土敦·贡嘎南杰 (thu ston .Kun dgav rnam rgyl,1 43 2~ 1 496年 ) ,为萨迦派重要高僧。贡嘎南杰自幼学习密法 ,以后又在萨迦寺东院学法 ,尊索南桑波为根本上师。①1 464年 ,年满3 3岁的贡嘎南杰赴前藏贡嘎地区 ,在岗堆建立多吉德寺 ,后亦称贡嘎曲德寺 ,② 该寺很快成为明代前藏地区传播萨迦派密法的重要道场。贡嘎曲德寺建成后不久 ,贡嘎南杰力邀出生于贡嘎岗堆地区 (即贡嘎曲德寺所在地 )的著名绘画大师、钦则画派的创始人钦则钦莫为该寺院绘制了壁画。寺院的僧人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7.
拉卡寺位于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只有一个密宗学院。文章结合文献记载和实地调研采访,对拉卡寺的现状及改革进行了梳理与概括,并就藏传佛教小型寺院、寺院教育、寺院管理、寺院经济等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藏区寺院经济一瞥拉灿藏区包括我国西藏大部分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佛教自公元七世纪由至尊至慧的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传入藏地,藏传佛教便深深地根植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了。作为藏传佛教得以存在的活动场所──寺院,从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建立至今,就对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讲寺院经济是特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区寺院在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利用寺院优势和宗教界人士的影响力、号召力,在“以寺养寺”、“以劳养寺”过程中,兴办的经济实体、开展的多种经营活动的总称。寺院经济作为一个特定的经济成分,其活动与效区整个经济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引导寺院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按照我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快发展寺院经济,是关系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关系到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亟待研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色拉寺调查     
《色拉寺调查》是宋赞良同志根据1959年他与多杰才旦同志为负责人,由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机关的藏汉族干部,拉萨中学的教师,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等组成的工作队进驻色拉寺调查的稿本整理加工而成的。调查材料主要来源于色拉寺及其附近所属小寺的有关执事人员的座谈、叙述、讨论和一般喇嘛反映的情况,以及有关帐册登记等文字资料。《色拉寺调查》值得一读,对于我们了解旧西藏社会三大领主之一的寺庙,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和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及封建农奴制是极为可贵的资料。本文较长,共包括:色拉寺的由来、组织机构与执事人员、规章制度、喇嘛等级、喇嘛的生活来源.财产占有与开支、色拉寺属寺等七大部分。本刊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