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在他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一书中,排列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位人物,其中我国有八位,他们分别是—— 孔子:列第五位。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独创了一套信仰体系。蔡伦:列第七位。他于公元105年发明造纸术,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秦始皇:列第十八位,伟大的中国皇帝,开创了中国政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同时,他们也是伟大的文艺批评家。他们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理论,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是通过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论所阐明的。他们对欧洲的文艺史不仅相当熟悉,而且有深湛的研究。他们评价过的作家作品,几乎构成全部欧洲文艺发展史。他们的文艺批评理论内容之深广,实际经验之丰富,在中外文艺批评史中是罕见的。他们的卓有成效的文艺批评实践,开辟了人类文艺批评史的崭新阶段。在他们的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中,贯穿一个基本思  相似文献   

3.
在整风的大破大立阶段,有人误认为过去的管理制度都错了,只要大搞群众运动,就不再需要加强科学管理了.可是当他们发现这种错误的时候,又片面地强调科学管理,怀疑群众运动的伟大作用,企图恢复原状,由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把大搞群众运动和加强科学管理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它的公式是:"是——是,否——否."在他们看来,要么就只搞群众运动,要么就只搞科学管理.事实上,任何时候,群众运动和科学管理都必须是统一的.必须全面地对待它们.我们既要依靠群众运动、建立和健全科学管理,又要通过科学管理来发展和提高群众运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7-18世纪由于欧洲社会转型对文化的需求,他们在文化发现中找到了中国文化,并引入欧洲,到18世纪形成“中国热”。这“中国热”是欧洲文化需要同中国文化的特别是人文文化特点和先进性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结合,是欧文化创新之始;中国文化对当时欧洲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和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形成。主要表现在:1.中国文化的理性精神为启蒙运动思想家提供思想资料,形成他们理性的批判旗帜;2.中国古代的伦理政治为启蒙思想家的开明专制主义理论提供例证和榜样;3.中国古代政治的民主性和国家治理的经验给予启蒙思想家以启迪,提供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思想参考;4.儒家的仁爱思想为启蒙思想家提供借鉴和理论根据,促进了他们关于博爱观念的形成。可以说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中包含着中国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小引 当欧洲人还在原始森林中与猿猴为伍,“人猿相揖别”的历史进化过程尚未完成的时候,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强劲的一支——中国北方民族便已经开始捕捉、驯化、豢养一种被后来的欧洲人惊恐地称为“四足坦克”的叫做马的驮兽。中世纪,北方民族的最强悍的马背民族在他们杰出的首领成吉思汗的率领下,驾驭着这种暴烈疼速的四足坦克驰骋欧亚大陆…… 然而,随着历史的流逝,欧洲人迅速地强大起来,他们发明了真正的坦克和坚船利炮,  相似文献   

6.
金鑫 《理论界》2012,(10):111-113
鲁迅、老舍、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高、影响力大,虽然他们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和文学观念不尽相同,但深入探究他们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们的作品从暴露国民劣根性到展示这个民族本质中美好伟大的一面,前后贯穿体现的是中国现代作家对"民族品格重塑"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7.
在距今80至400年的中国财富版图上,有一个绝对可以称得上奇迹的伟大商帮,他们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商人及商业的落后认知,将商人以一个集体的面目从“九流之末”从容地推向历史前台;他们将长远的商业巨利与磅礴的社会大义完美结合;他们将博学鸿儒的经世济国之志与社会民生的头痛脑热共融于一腔沸腾热血。他们就是近现代中国商业神话的缔造者——徽商。  相似文献   

8.
过去关于中华帝制晚期经济史的研究,学者们往往以欧洲发展模式来评判中国.于是,在他们视野里就出现了很多关于"差异"、"断裂"等一些"畸形"幻象."加州学派"的学者们在中西横向对比中发现了相似点,在古今纵向对比中发现了延续性,他们的意图都是在对比中寻找中国经济自身的特色.他们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以反思西方中心主义下的学术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1.四十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但武装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指引他们创建了社会主义共和国,而且这一伟大学说的批判精神,又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在十年前开展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引导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矛盾、困难和失误也相伴而生.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全面地深刻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使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更稳妥、更踏实和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一九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不仅是政治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而且还是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正是这场“冲其网罗而卓自树立,破其勒(?)而突自解放”的伟大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他们摆脱封建主义的精神桎梏,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并开始了新的探索和追求,最终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真正的革命的科学。 (一)  相似文献   

11.
很多西方左派出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于公有制有一种发现了香格里拉一般的热爱,他们在中国看到有这么多国有企业,便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哪怕你指出中国国有企业有许多的问题,有严重的腐败,他们也很不以为然,觉得那是挑战资本主义模式的伟大尝试,既然是探索,就要允许犯错误嘛。  相似文献   

12.
在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笔下,曾经把十九世纪欧洲的某几个“大人物”比作中国的“孔夫子”。德国的阿尔诺德·卢格就是其中之一。卢格生于一八○二年,死于一八八○年,早年是一个青年黑格尔分子,资产阶级的激进派。十九世纪中叶,正当欧洲无产者向着资产阶级勇猛冲杀的时候,卢格追随机会主义者马志尼,于一八五○年六月,在伦敦纠集一小撮人,拼凑了一个“欧洲民主主义者中央委员会”,爬上了该组织五巨头之一的宝座,頑固地维护罪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味着:这种发展是大规模的,极大地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将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带动经济全球化,并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它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复兴,即以和平的、惠及世界的方式复兴.对于一个有着文明传统和文化命运的伟大民族来说,中国所走的和谐复兴之路为世瞩目,她的复兴已是客观现实,无论中国的朋友还是其他人都不怀疑这一点,她的复兴和进一步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抉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对当今发展的中国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包括美国、东亚和欧洲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意义及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以较新的资料论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新的议题,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提出的背景;探讨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及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展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认为:在年月上旬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会议上,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一致同意在年20011110+110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首先体现了中国和东盟领导人致力于加强双方睦邻、互信、合作伙伴关系的强烈意愿,同时也是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经济联系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它必将是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双赢前景,意义十分重大。它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中国与东盟新型关系的一大创举。尽管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只要合作双方树立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就能够排除干扰,实现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思想史上,鲁迅与梁启超都曾是叱咤风云的一代巨人.虽然他们一个是无产阶级的文化战士,另一个是资产阶级的启蒙宣传家,但他们生活于共同的时代,同为民主革命史上人.所以,把他们共同置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背景来进行综合的比较研究,我们不仅会更加全面理解鲁迅的伟大,同时会更为科学地认识梁启超的历史地位.我们从比较的角度来观察鲁迅与梁启超,将会发现尽管梁仅长鲁迅八岁而早其逝世又不过七一 年,尽管他们享年都只五十多岁而并世却达四十八年,但作为历史人物,他们之间却恍如隔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部分作家极力反抗传统,但他们始终就在传统之中;另一部分作家试图建构现代文化,但他们或者急于建构而不得,或者发现现代性也是一种有着弊端与缺憾的悖论性存在,所以在追求现代时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回瞥中的怨恨体验。中国文化的现代建构就是在反抗、追求、回瞥等各种力量的综合张力甚至对立中实现的动态的创造性融合。一、鲁迅的回瞥与怨恨鲁迅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对传统的怨恨与反抗,还在于怨恨地意识到自己就在传统之中,自觉认识到自己属于旧一代,而去和旧一代做斗争。鲁迅称自己是抽了鸦片而劝人戒除的醒悟者,是“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茅盾堪称双璧。他们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同时又都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他们既以自己的创作为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为中国文学赢得了世界声誉,又用他们的文艺批评理论和实践指导创作,培育新人,为中国新文学园地百花争妍的局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拟从这两位伟大作家兼文艺批评家的文艺批评理论和实践中比较其异同。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关于友谊的动人故事。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终身友谊,则足以使这一切故事都黯然失色。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光辉典范。这一友谊的最宝贵的结晶,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锋利无比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人们说起马克思,则必然提到恩格斯,同样,说起恩格斯,也必然提到马克思。这两个光辉的名字,已经历史地联结在一起,并将千秋万代永远是这样。他们两人并肩战斗四十年,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共同领导了国际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他们无论在思想上、学问上,还是在金钱上,感情上都是不分彼此的。恩格斯是马克思的第二个“我”。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确地指出的那样:“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这次运动中,中国的先进青年发挥了先锋作用,同时也经受了锻炼和洗礼。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思考,他们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的欧洲是伏尔泰的欧洲,也是“中国之欧洲”:在18世纪,一股“东方热”、“中国热”以前所未有的力量猛然地冲击着法国和整个欧洲。崇尚中国成为那时人们趋之若鹜的时尚和潮流。在这中西(中法)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大潮中,伏尔泰无疑是拓开航向的先驱者。是他,以历史学家的开放视野发现了中国古代文明;是他,以哲学家的深刻追寻着中华民族的精魂;又是他,以文学家的敏锐开启了中法文学交流的历史航程。伏尔泰,这位集历史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西方文化巨子,以他特有的远见卓识,在中法文化关系史册上写下了最为辉煌的一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