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口75%,加之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农村出现“空巢”现象。“养儿防老”等传统养老观念的淡化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成为基本的公共需求。本文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当涂县等试点区域工作情况的调查进行分析,探究“新农保”的实施情况和农民对“新农保”的满意程度,以期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并给出建议,以建立切实保障农民根本利益的“新农保”,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2.
孙晶 《中国劳动》2015,(3):25-28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面临巨大的困境和压力,传统家庭养老、土地养老面临挑战,社会保险养老水平过低。珠海市乾务镇通过"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创新方式,集合了各种社会资本,广泛动用了社会力量,建立起老年服务平台,这种养老体制缓解了政府与农村家庭的养老压力,促使农村家庭养老社会化,为农村养老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口75%,加之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农村出现"空巢"现象."养儿防老"等传统养老观念的淡化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成为基本的公共需求.本文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当涂县等试点区域工作情况的调查进行分析,探究"新农保"的实施情况和农民对"新农保"的满意程度,以期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并给出建议,以建立切实保障农民根本利益的"新农保",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和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发展中也不断的暴露各式各样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风险的研究成果,从研究我国“空巢”家庭的成因、特征、面临的养老风险与解决对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析,以期利于更好的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孝道在经历了功能错位、缺位后逐步回归到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本位.国家相关养老保障政策的实施,农村孝道的阶层化现象,子女分担的养老模式以及老人自我养老意识的强化等,都推动了农村孝道的回归.本文旨在以孝道养老功能的回归为出发点,探讨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再定位问题,指出家庭养老保障必然是我国农村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主要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6.
关注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容回避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分析2016年长春市老年群体基本状况的调查数据,考察了长春市老年群体的养老意愿、养老现状与养老担忧.研究发现:不同户籍状况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差异明显,城市老年群体所期望的养老方式倾向于社会化,生活中选择机构养老模式居多,最担忧晚年生活无人照料;农村老年群体期望的养老方式和实际生活中的养老方式都偏向家庭养老,最担忧的问题是生活费的来源.因此,针对城镇老年群体应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医疗照护保险,针对农村老年群体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孝道在经历了功能错位、缺位后逐步回归到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本住。国家相关养老保障政策的实施,农村孝道的阶层化现象,子女分担的养老模式以及老人自我养老意识的强化等,都推动了农村孝道的回归。本文旨在以孝道养老功能的回归为出发点,探讨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再定位问题,指出家庭养老保障必然是我国农村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主要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8.
杨瑞 《劳动世界》2010,(11):25-27
从老年人口总数和老龄化发展速度上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养老压力,目前,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下,家庭养老的功能弱化,需要一种既满足老人居家养老又能享受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养老方式,通过北京市朝阳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调查研究,本文对居家社会养老方式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模式。“新农保”让农民养儿防老成为历史,让社会养老解决8亿农民的养老问题,是足以彪炳青史的伟业。有人称其社会价值不亚于取消农民世代缴纳的“皇粮国税”。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养老制度渐趋完善的当下,面向老人的社会服务也由家庭养老的补充转为普惠性发展,“智慧养老”也应运而生。本文在阐释“智慧养老”的概念及意义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智慧养老社区模式与机构化养老服务何以受到重视,并通过国内智慧养老社区实践案例的实证研究,指出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养老模式、实施“智慧养老”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1.
家庭核心化趋势的出现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强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对解决我国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捉襟见肘,在生活照顾上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寻求社会养老服务,于是社会养老服务对传统家庭养老中子女照顾的影响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文章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分析了社会养老服务以及老人个体特征对家庭养老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有着明显地挤出效应,同时这种挤出效应存在年龄、子女数、居住情况等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农村化空心化背景入手,分析农村现有的养老问题,通对比传统家庭养老、机构养老,认为在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社区养老具有优势,依据分析结果提出新型互助社区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既是党和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和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家庭养老仍将是农民养老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的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农村人口老龄化更趋严重。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针对当前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理顺农村土地流转关系、积极发展乡镇经济和非农产业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农村经济社会的巨变.农村养老保障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变化,对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这变化,呼唤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早建立。  相似文献   

16.
赵丽娟 《劳动世界》2013,(12):21-21
从80年代中期农村养老问题就成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人口的流动因素,导致今天家庭养老难以为继,社会养老保险又在实践中遭遇瓶颈的情况下,中国农村养老何去何从更是值得关注。现实情况复杂,诸多因素影响着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本文从人口流动因素出发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实现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的转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社会公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平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第三批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笔者最近对该县试点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探讨. 试点开晨情况 平昌县总人口106万,其中农业人口87.16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11年12月,该县正式启动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今年3月制定下发了《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整合了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受到严峻的挑战,新型的居家养老方式应运而生。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尚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调查发现,家庭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发挥的作用较好,而社区、政府和专业化服务队伍发挥的作用不尽人意。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必须加大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壮大高素质社会工作者队伍、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辽宁省彰武县400家农户“新农保”的问卷调查的分析,揭示出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保”保障水平低下的问题。通过对提高“新农保”待遇水平的几个路径选择的分析、比较,提出中央财政补贴这一路径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对如何完善中央财政投入机制进行了探讨,建议对“入口”和“出口”同时进行财政补贴,以保障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养老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一直是一项关注度较高的社会问题,近几年不断受到各个社会阶层的重视。在众多的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作为目前最为广泛的养老方式,分别受到不同老人的接受与选择,其中家庭养老占据主流位置。然而由于子女繁忙、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养老模式逐渐显现出弊端。本文通过网络问卷调查,针对当代家庭养老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引起人们注意,帮助老人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