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假如把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视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起点,自此以后,“新闻是什么”一直是我国新闻学界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光新闻定义就不下百种,可见对新闻本质问题认识不一致的程度。但是,这种不一致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不一致的背后,其实却隐藏着深刻的一致性。认识这种一致性,对于把握70余年新闻学在新闻本质问题上的思想脉络,对于认清新闻本质论的现状,对于进一步探讨并正确认识新闻的本质是非常必要的。要把握这种一致性,就必须透过彼此迥异或微殊之理论本身,透视研究者在研究思路上的一致性。从新闻思想史看,旧中国新闻学界关于新闻本质的各家之言,大同小异,彼此微殊,遵循着一个共同思路;以新闻事实为思维对象,探寻事实的新闻价值。经由此一思路而形成的新闻本体论,笔者称之为“事实本体论”。而这种“事实本体论”的源头,应追溯到我国新闻学“第一位大师”、“开山祖”徐宝璜于1919年12月所著的《新  相似文献   

2.
假如把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视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起点,自此以后,"新闻是什么"一直是我国新闻学界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光新闻定义就不下百种,可见对新闻本质问题认识不一致的程度.但是,这种不一致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不一致的背后,其实却隐藏着深刻的一致性.认识这种一致性,对于把握70余年新闻学在新闻本质问题上的思想脉络,对于认清新闻本质论的现状,对于进一步探讨并正确认  相似文献   

3.
徐宝璜(1894—1930)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在我国新闻史和新闻学史上享有盛誉,被称为“新闻界的开山祖”。他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新闻学课程,第一个参与创办新闻学研究团体,第一个出版新闻专著。其新闻思想囊括了新闻理论、新闻实践及新闻事业的经营等全部内容,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启蒙意义。文章着重对徐宝璜关于报纸的职能、新闻的定义、采集与编排等方面的新闻思想作了介绍,并对其新闻思想的现实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简论新闻及其相关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当前新闻学研究的情况 ,着重阐述了两个问题。其一 ,关于新闻的本质和定义。新闻既不是'报道' ,也不等于'事实'。它是人们的一种认知信息 ,是公开传播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其二 ,关于新闻的相关概念。由新闻而派生的诸多延伸概念和并列概念 ,各有其确实的含义。对此应该慎加辨别、不相混淆 ,以免陷入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5.
新闻价值作为新闻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一百多年来,其定义呈现出多义性的状态,学者们在认识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主要原因在于学者们仅突出强调新闻传播的某一个环节或因素,割裂了它们彼此之间原本应该享有的相互关系.造成新闻价值定义的多义性和由此带来模糊性的原因,与新闻价值要素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6.
王中作为现代新闻教育界的杰出代表,其新闻思想影响了我国几代新闻教育工作者和新闻业界从业者。王中新闻思想涉及对我国新闻学理论的认识、对我国新闻学业务的认识、对西方新闻学理论的认识、对新闻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其新闻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制定有效学习规划和学会知识吸收转化等,为当下的大学新闻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闻价值主体的构成与认定这一问题,学界一直以来对此存在一个理论缺陷,即完全忽略了把社会共同体作为新闻价值的主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一直影响着新闻业务的变革和新闻理论的创新。从哲学和新闻学理论分析得知,新闻价值除了拥有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这两个主体之外,它还存在第三个价值主体--社会。它既不从属于传播主体,也不从属于接受主体,而是一个与前二者相平行且独立存在的价值主体。这种新闻价值社会主体的认定一方面可以直接促使我们在新闻报道中把新闻价值深化到了社会价值的层面,把新闻当作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信息力量,突显新闻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从理论上揭示了新闻与社会和国家发展之间存在的一种主客体间的价值关系,这可以为新闻社会学和发展新闻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定义向来是一个存在着争议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在梳理我国20世纪新闻定义研究沿革的基础上,对新闻的定义作了语义学的探讨,从而阐明事实说和报道说作为一种"释义性"解释,都有各自特定的使用场合,不能相互取代;信息说科学地揭示了新闻的一般本质,相对于事实说和报道说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新闻在阶级社会中的特殊本质,即新闻是报道新近变动的事实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比较新闻史学当属广义比较新闻学和比较历史学之间的交汇点上产生的学科。广义比较新闻学是相对狭义比较新闻学(即比较新闻理论)而言的,它包括中外新闻事业发展历史的比较研究。也就是说比较新闻史学研究是比较新闻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比较新闻学研究的基础。比较历史学按照中外历史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军事、心理等范畴,对过去历史加以概括,进行比较研究,其中应该包括对新闻这一社会现象的比较研究,比较新闻史学即构成了比较史学的一个分支。这样,比较新闻史学涉及两大学科,兼有其特点,又自成体系。就我国目前新闻史研究状况而言,无论是从深化中国新闻史的研究上讲,还是从加快外国新闻史  相似文献   

10.
新闻学有很多基本问题,从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到新闻政策等等;传播学也有很多基本问题,从已经得到公认的一些传播模式、理论假设到效果模型、传播体制等等。这些问题在教材中作为必谈的基本问题,已经很少再作为研究的话题。但是,对这些作为新闻传播学基础的观点、理论和模型,我们仍有再审视的必要,否则我们就不知道新闻传播学大厦是不是建立在沙滩上。而且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人们的传播行为也在悄然变化,传播功能也变得更加复杂,传播的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因此,对基础问题的再研究仍有相当的必要。这里,我们发表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组织的一组笔谈。我们也欢迎国内新闻传播学者将一些基本问题整理一番,并针对新闻传播新现象加以阐释。这对促进我们对新闻传播基本问题的思考、对我们新闻传播理论人才的培养、对活跃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标题学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学科 ,有很强的实用性。丰富新闻标题的研究对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多从写作学、修辞学、鉴赏学和编辑学的角度进行 ,忽视了对其语音形式的系统研究。本文运用汉语节律学原理和新闻标题学原理广泛考察报纸、电视和广播的新闻标题 ,分析新闻标题中节律的形式之一———重音的表现并探讨其运用规律 ,从中得出对新闻标题的制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 ,同时期望进一步丰富汉语节律学和新闻标题学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闻编辑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新闻实务类课程,以传授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方法技能作为主要任务。在媒介融合的时代,社会发展呼唤着新型新闻编辑人才,传统的新闻编辑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新闻人才的要求,高校新闻编辑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对新闻编辑教学进行改革,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新闻编辑人才,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总结多年新闻编辑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闻编辑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总的看法。其内涵丰富 ,是马克思主义领导人在长期新闻实践活动中 ,逐渐形成的对于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功能、原则、方针、方法和新闻本质、本源以及传播活动所做出的理论概括。它把马克思主义和新闻实践相结合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特色  相似文献   

14.
句法与语义的接口问题一直为语言学界讨论的热点,其中能否为从语义到句法的映射规则提供合适的词汇语义表达式则是问题的核心,三种较常见的词汇语义表达式形式:谓词--论元结构、题元角色及事件结构从不同的角色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5.
新闻在美国的国家治理中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理念。在“新闻无处不在”的美国,“新闻参与”使政治权力呈现出竞争式而非等级式的“治理”特质。本文对美国政府“新闻治国”的构成及成因作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诞生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影响 ,对新闻也不例外。文章从互联网对于新闻业务的方法论意义出发 ,在微观层面上探讨了互联网所提供的服务对于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帮助。具体分析了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和用户新闻组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新闻是因特网与新闻结合的产物 ,具有时效快、信息量大、互动性和关联性等特点 ,但也存在可信度低、信息污染和重复雷同等不足 ;应尽快建成一批权威性网络主流媒体 ,严格网络新闻业的管理 ,同时积极培养具有网络素质的新闻人才 ,以促进我国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闻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个环节上都站着不同的把关人,他们按照特定的价值标准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西方新闻事业的产生与权力和资本有着天然的渊源,来自政府和市场的力量一直是新闻把关的重要力量.文章先研究了把关人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西方政府新闻把关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政府如何对新闻生产进行把关.文章指出,随着公民社会的到来,政府应该在尊重新闻生产规律的基础上对媒体进行把关,并且应该少用"硬把关"多用"软把关".  相似文献   

19.
为回顾和概述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传媒业的发展态势、技术的革新应用、舆论生态的多元复杂以及新闻传播学科在全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技术革新的演变逻辑和社会现实的复杂语境,通过文献梳理、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学科理论建设、媒体融合、新媒体技术、人才教育等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呈现出技术驱动与守正创新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新闻史研究70年的成果和经验,需要以正确的思想为导向,采用多元视角,改进研究方法,开拓国际视野,也是数字时代新闻传播史研究的趋向;技术变革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方式和格局,受众的地位不断被强化,与传统媒体组织共同参与新闻生产,以“用户”为中心,提升新闻生产的内容质量成为新闻生产重塑和传媒业转型的路径选择;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发展阶段,以理念更新为前提,加强顶层设计方案,构筑传统与新兴媒体协调互通的全媒体矩阵,实现多元要素的融合;舆论变化呈现新的特征,网络成为舆论引导的主阵地,舆论场域愈加复杂多元,着力打造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创新舆论引导方式;短视频发展成为中国传媒产业新的增长点,从民间文化走向公共传播,参与短视频生产的主体更多元化,短视频新闻成为舆论引导和现代公共传播的重要形式;国家加强对版权的保护和制度建设,但数字版权问题不断涌现,表现为立法、制度、技术和观念等方面的不成熟,利用区块链等技术解决网络版权冲突成为新的路径;技术逻辑主导下,需建构数字新闻伦理体系,应对新闻伦理风险,通过提升新闻质量,挖掘技术的深层次内涵,发挥新闻规范和社会价值的导向作用;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促进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和中国特色新闻学建设,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全媒型人才,聚焦中国问题,打造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