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1991,(8)
政治腐败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制度、道德、经济、权力、文化等多种因素。从政治制度的角度看,政治腐败就是政治制度的堕变;从伦理的角度看,政治腐败就是社会道德尤其是公务官员道德的堕落;从经济的角度看,政治腐败便是政府官员以牺牲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而对个人物质利益的满足;从权力的角度看,政治腐败是政府官员为获取私人利益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政法诉求立足于实现行政法治社会。行政法治社会的外在形态即行政法秩序,其基础性本质内容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法律性实体性本质内容是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法律价值性本质内容是公正与效率的平衡。行政法治社会是渐次实现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行政法运行所展现的“控权”与“平衡”内在联系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公共利益辨析与行政法政策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杨建顺 《浙江学刊》2005,(1):158-163
本文试图从行政法学层面对"公共利益的需要"展开剖析,评析传统行政法学研究中对界定"公共利益"的疏漏及行政使命的广泛性和不同层次性,从行政法政策学的角度对政策形成过程中行政的作用、行政法的特殊性质、现代国家的利益反映机制、舆论监督的作用以及如何把握人民的意思表示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揭示现代行政法学研究必须重视价值和利益多元化、复杂化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达昱岐 《社科纵横》2010,25(1):37-41
本文首先阐述了利益博弈机制的制度化和公共利益的保障之间的联系,同时对我国目前利益博弈机制制度化的现状及其在公共利益保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利益博弈机制的制度化对于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并在以上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在保障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已有的相关经验,借助立法、行政等手段,建立起制度化的利益博弈机制,从而达到保障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危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大事件频发,为有效弥补行政管理的不足,民事诉讼法中增加公益诉讼的内容有其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在实践中,较之行政管理权来说,公益诉讼只能作为行政管理的辅助和补充手段,否则,容易弱化行政管理职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对公益诉讼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中:对作为公益诉讼原告的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的规定有较大争议,检察机关不应具有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非官方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应能作为原告提起公益诉讼;公益诉讼的范围只列举了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需作进一步全面、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在公益诉讼的费用和诉讼请求种类方面,也应通过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6.
"公共利益"问题的法理学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育玮 《学习与探索》2006,42(4):105-111
如何看待和处理"保护私有财产与维护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是近两年学界、媒体及社会公众广为关注的热点话题.该问题本身带有很强的全局性、综合性和复杂性,也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因此,应当强调厘清"公共利益"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公共利益"的概念及其典型特征,以马克思的法哲学理论为指导去理解和把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同时,庞德的法理学及法社会学理论对我们理解这一问题也具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私人利益的保护已经提上日程,而与此同时原本神圣不可侵犯的公共利益却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如何调度有限的司法资源形成对公共利益的强大保护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和梳理的.民事、行政公益诉讼被认为是保护公益的有效方式之一,但与国外健全的民事公诉制度相比,我国新近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仍未引入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考察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公诉制度的基础上,为了促进我国和谐社会之构建和进步,有必要对民事行政公诉制度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尽快建立和健全我国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政府利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征收城市房屋行为的公共利益标准是,基于公用事业需要或紧急状态、具有必要性以及征收行为的直接公益性目的等.对公共利益的认定程序是公信力的基础,主要可分为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行政合同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合同是现代公法和私法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产物,是国家行政机关运用私法合同手段进行行政管理、实现行政目的的法律制度和合同行为。行政合同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法律机制是:公共利益优位与合同相对人权益保障相统一。缔结和履行行政合同应当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行政目的实现与私人权利维护相统一的原则、行政管理的强制性与契约自由相统一的原则和当事人在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不平等性与合同关系的平等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楼利明 《浙江学刊》2007,(4):140-143
行政征收条款中关于“公共利益”的判断是长期困扰学界和法律实务界的难题,对这一概念模糊的界定导致了许多行政征收行为的偏差。考究康德、罗尔斯、哈贝马斯三位哲学巨人的公共理性观,可以从哲学层面清晰地看到,公共利益的实质是公共理性与利益多样化对抗后的一种平衡。平衡点的波动引发了公共利益判断上的模糊性。法庭可以遵循必要原则、开放原则、机会均等原则、公共服务原则、分担损失原则的过程判断方法来还原公共理性,确保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运动.公共政策之所以发生失败,除了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外,还与政策主体的行政伦理水平相关.利益冲突是一个特定的行政伦理问题,当公职人员的私人利益对公共利益造成不恰当的影响时,就会发生利益冲突.实践表明,公职人员的利益冲突是造成公共政策失败的主体根源.对于决策过程,利益冲突会影响公职人员对政策问题的认定、政策信息沟通、决策议程设定及决策方式选择,使决策环节陷入封闭决策和单向决策的困境,政策产品缺乏公共性和客观性;对于执行过程,利益冲突会影响公职人员的政策认知、自由裁量权的运用、政策工具选择及政策资源投入,使政策产出缺乏公正性和针对性,使执行成为谋私工具.这说明,政策失败是一个利益冲突问题,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保证公共政策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公物的二元产权结构——公共地役权及其设立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地役权是为了实现行政目的并用以对抗第三人而要求私法财产权人持续承担某种负担的权力或权利,可以在私法财产上通过强制命令、行政合同、捐赠奖励等方式设立.从这一视角看,公物上可以同时存在公共地役权与私法权利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前者服务于特定公共利益,由作为公法物主的行政主体或公众行使;后者服务于供役人私人利益,由作为私法物主的原始财产所有者行使,但前者优先于后者并排挤后者,因此,私法物主的私法财产权只在不损害公共地役权的范围内才存在,因而是一种"剩余财产权".  相似文献   

13.
苏蕾 《社科纵横》2006,(11):78-79
反倾销措施涉及多方利益,随着世界各国使用反倾销频率和范围的增加,以公共利益原则来平衡各方利益甚至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确立公共利益原则的必要性及介绍欧盟及有关国家的实践做法的基础上,对我国反倾销法中公共利益原则的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内,公共利益的保护单纯依靠行政机关,在行政机关违法或不作为而侵害公共利益时,没有建立依法追究行政机关责任的机制,公共利益的受侵害得不到救济。这表明司法最终原则没有在我国现行法律上得以有效贯彻。行政诉讼制度产生于民事诉讼制度之后,一般是从民事诉讼制度中逐渐分立出来;公诉制度是刑事诉讼的特有制度,如何使其与行政诉讼制度相结合,建立起一种新的行政诉讼制度,以保障公共利益受侵害时能得到救济,是近年的一种理论探索趋势。当一种违法或不作为的行政行为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无人对此提出异议,或者无法向当事行政机关以外的机构提出异议时,违法或不作为的行政行为当然不能得到纠正。在这种社会公共利益受侵害得不到有效救济的情况下,国家就需要设立一个公共利益代表机关对这种违法或不作为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以司法作为衡量行政行为的善恶。检察机关依其性质就是这样的公共利益代表机关,不仅有权依法对这一违法或不作为的行政行为提出异议,而且有义务对这一违法或不作为的行政行为提出异议。在这一诉讼中,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代表机关是原告,做出这种违法或不作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相似文献   

15.
薛志英  彭葵葵 《探求》2018,(1):87-93
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是检察权对行政权的直接监督,也是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力救济。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具有正当性基础,遵循了法治规律,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基于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促进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目标的一致性,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的互动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法理基础以及检察权与行政权二者的关系出发,结合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探求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范围、方式、程序及效力。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任务,明确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任务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和改革探索意义重大。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必须是内在于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制度的矛盾。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制度是一方面废除了剥削制度,另一方面还普遍存在私人利益,基本生产关系是一种没有剥削的私人利益关系。废除剥削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而在公有制与私人利益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一矛盾即公有制与私人利益的矛盾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任务,它要求一方面维护公有制,另一方面保护通过劳动挣得的私人利益  相似文献   

17.
行政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的一项新确立的重要职能,为了更好的推进公益诉讼,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的优势以及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完善建议:多途径拓宽案件线索、探索让监察机关负责调查取证、加大对检察机关的人财物支持、明确败诉结果的责任承担,设置"行政诉讼公益基金",进一步完善行政公益诉讼,让其成为保护公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行政即时强制界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现有行政即时强制的定义,并作了重新界定,即行政即时强制是行政主体在紧急情况下,为了维护公共利益、相对人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对相对人即时设定权利义务,即时执行的一种实力强制行为。本文认为,行政即时强制应与行政强制执行相区别,这种区别的关键在于行政强制实施前是否先行存在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同时,行政即时强制还应当与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和强制征收相区别。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非正当利益行为的有效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变迁的转型时期内,行政经济性分权为地方政府利益独立化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以维护地方利益为已任的地方政府自身也在进行职能的扩张和角色的重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非正当利益行为的产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不仅是加强中央权威与增强地方活力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的行政体制改革成功的必要前提。 作者:张方华,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98级研究生。 1978年的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一场深刻的社会制度变迁和经济转轨革命,其基本内容集中体现在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经济理论界几乎人人谈论物质利益(或称经济利益),然而,又差不多在每个基本问题上都有重大分歧。因此,对各流派的观点作一次比较研究,也许是有益的。 现代物质利益理论有三大部分:物质利益的定义、体系和实现。理论界不仅在这三大问题上众说纷坛,而且还在“物质利益规律”这个关系全局的问题上各持己见。为清楚计,本文仅就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每个部分又按照“引述各派观点”、“确立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一个三段论式罗列。 什么是物质利益 古今中外的学者给物质利益下的定义,少说也有五十种。但是,我们只考察本世纪六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