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选取我国制造业2004-2008年的面版数据,考察了制造业整体和制造业不同要素密集部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制造业总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为正向溢出,进一步进行行业结构分组后发现,技术密集型的FDI也为正向溢出,劳动密集型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则不明显.文章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利用外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外贷款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外资规模、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对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出发,从宏观上分析其对金融安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指出应该强化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强化外债管理,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化解外资大量流入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年来一直为我国鼓励利用外资的领域。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基础产业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法律性都很强且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我国基础产业利用外资的目标、方针和任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利用外资的绩效评价及区域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发展中国家克服资金和技术“瓶颈”、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不同地区实际利用外资的效益是不一样的。本文以1996-2005年的统计数据,从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社会福利三个层面对我国利用外资的绩效进行分析评估,并以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辽宁和山东7个利用外资最多的省市为样本,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是FDI的绩效并不如我们想像的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利用外资的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本是流动性最强的生产要素,资本在各产业和地区之间的流动,带动其他要素在各产业或各地区的有效配置,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本文在说明我国利用外资的特征后,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来检验实际利用外资通过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和进出口差额等四个渠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谈我国利用外资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筠 《理论界》2005,(3):43-44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更好地利用外资,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实际,从外资利用战略目标、外资利用投向、方式、发展途径等几方面进行调整,制定稳定、全新的外资新战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借助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了收益率指标、风险指标、三大单因素整体业绩指数(Jensen指数、Treynor指数、Sharpe指数)以及考察基金择时能力的T-M模型和H-M模型,对我国2002年12月31日之前成立的15只股票型的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表现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高于市场基准组合的收益率,经风险调整后,开放式基金的业绩也优于市场基准组合,同时,我国的开放式基金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外资优惠政策是对外商投资外部效应的激励,政策优惠程度应与外资外溢效应成正比。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政策设计目标值不太明朗,加上各地引资大战博弈,我国利用外资优惠政策往往演变成以吸引外资数量为主的普遍优惠型政策,进而导致种种政策失效和外商投资的逆溢出效应。为了更好推进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在新的时期必须推进利用外资政策的战略转型,从优惠政策为主转向开放政策为主,并通过竞争政策,促进外资企业的技术扩散效应和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外资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渠道之一,十二五期间,中国利用外资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未来几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引资竞争的加剧,国际资本将出现新的特点和趋势。按照WTO的多边贸易规则和中国的承诺,中国的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和世界接轨,中国利用外资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作者围绕云南农业利用外资的过去与未来,对取得的成效做出较全面的评估与归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剖析,进而提出较系统的对策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产业发展特性出发,构建了由7个方面21个指标组成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年全国31省市的数据为基础,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北京等省市文化产业比较具有竞争力.进一步分析认为,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文化资源及其开发能力、市场化程度、政策支持力度和文化创意人才等都是影响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就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肖红波  吴晓燕 《兰州学刊》2007,(7):64-66,50
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下国际直接投资发生了新变化,使得我国国内经济建设和引资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尽管吸引外商投资及其技术转让,是我国现阶段各级政府都争相采取的对策,但利用外资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附带了高风险,甚至会形成经济全球化的"陷阱",损害我国的经济利益,进而危及国家的产业安全.因此,要求我国采取新的引资对策和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 ,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 ,农业利用外资也将出现新的形势。在这一新形势下 ,农业利用外资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因此必须制定我国利用外资的新政策 ,以实现我国农业的全方位对外开放 ,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经济高效集约、功能完善、环境友好、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等方面选取30个指标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市的指标数据进行测算和评价,对比分析了全国31个省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普惠金融可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合理融资需求,巩固脱贫成果。文章从可获得性、使用情况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共12个指标构建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测算方法测度了全国31个省市2010—2017年的普惠金融指数,以评价各省份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减贫的总效应和渠道效应,以及影响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两个因素,结论如下:第一,普惠金融具备减贫效应,能够显著降低贫困发生率,且普惠金融各维度也存在减缓贫困的渠道效应;第二,市场化指数较低和文盲率较高的地区,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16.
简析当前我国利用外资的经济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利用外资的同时,必须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当前,我们特别要关注和维护各个产业与金融领域的安全问题。2002年以后外资并购我国企业获得迅猛的发展,而外资并购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使我国能获得一定好处,但主要是被外资所利用,让外资捞取了最大利益,而使我国经济受损。因此权衡利弊,从我国实际出发,利用外资一般不宜采取并购模式;今后应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外资并购、控制我国的龙头企业、关键企业,以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如果把作为国民经济核心和命脉的金融业,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过多地让外资进入,并逐步扩大其持股比例,对我国金融业以致整个国民经济都不能不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我们一定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继续对外开放的同时,认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7.
FDI可以为东道国带来资金、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利用外资是发展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问卷对宁夏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研发活动、配套服务能力、投资环境评价进行调查,分析FDI的技术外溢效果,找出了宁夏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为宁夏今后吸引FDI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外资抱热烈欢迎的态度,并在艰难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吸引外资,但到晚年却越来越轻视甚至厌恶外资,这其中的心路历程有着复杂的原因:综合国力的弱小使我国在利用外资的时候.很难得到平等的地位,总要付出很大的牺牲;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偏执的"国际主义"和"传统大国"思想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实际利用外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在充分分析实际利用外资对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量的理论影响基础上,选取了1997年至2011年的研究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Johan sen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实际利用外资对第一产业就业量、第二产业就业量以及第三产业就业量的影响,发现:实际利用外资对这三个产业就业量均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实际利用外资对第二产业就业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有60%是投向于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20.
在西部大开发中 ,贵州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可以采取BOT项目方式融资 ,同时应将“资本置换”做大做好 ,建立资源交换市场 ,以资源换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