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加入WTO后对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 ,高等农林院校只有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培养出适合WTO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艺术设计学院办学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出发,在办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对以地方工科大学为背景的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办学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高教委关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及规范,给出了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基本要求;详细探究了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针和方法:包括校内人才培养模式,校外与专业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平台搭建及教师队伍的建设,并总结了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中通过创新与实践可实现的宗旨及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知识政策为逻辑原点分析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认为各高校应当区分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比较借鉴框架,研读相关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办学经验,分别探究复合型与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前者可建构为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后者为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在提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若干建议基础上,提出全面落实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到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 ,高等农业院校 ,如何确立农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 ,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法、模式和人才培养的途径三个方面阐述了江泽民同志的人才培养教育思想论述,认为这些先进的人才培养教育思想论述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面对农业高科技和学科综合发展的挑战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 ,构建双重目标培养模式。构建这种模式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来开展工作 :调整农科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相统一 ,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积极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改革实践教学 ,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按照双重目标培养要求 ,积极推进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急需大批实用型人才,给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水利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人才需求的重大契机,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论述了应用型本科与传统本科以及高职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重说明了三个方面: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实际需要;高校制度的制定要服务人才培养,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基本原则和探索培养机制的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对高校提出的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要积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准确把握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管理制度,走产学研合作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2.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地方高校的神圣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需要,地方高校应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化人才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这正切合了江苏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因此,江苏高校辅导员应紧密结合国际化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学生实际,改变观念,拓展思路,积极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家庭出现了种种问题,给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带来许多隐患,当务之急就是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解决,重视农村家庭道德建设,这对维护中国社会稳定、进行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任务。高等农业院校该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作用,怎样发挥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作者详细论述了华南农业大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包括积极开展各类教育与培训,为"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科学研究,通过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提供科技支撑;加强与政府、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的合作,加大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全方位服务社会;开创新的推广转化模式,创办《绿色家园》农业科普电视栏目,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华夏朝鲜族第一村的沈阳市东陵区满融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务实有效;突出朝鲜族文化特色,建立新农村建设开放性的思维;突出区域经济特色,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活力;坚持农村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新农村建设面临社会保障问题突出,经济发展快速,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生活和生产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等问题。因此,提出多种政策齐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发扬民族文化特色,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造生产生活新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适应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把努力为农民增收减负的各项政策措施,转化为具有长期效果并且与经济规律作用相一致的农民增收机制,把城市中享受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基本生活质量逐步延伸到农村。  相似文献   

18.
农民的行动逻辑,受其文化所制约,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族、家族主义。宗族、家族主义是传统农民为解决与生产、生活和娱乐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合作与行动单位——家庭的宗族及以宗族为基础的村庄认同。农业合作化运动初级形式(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与传统文化自洽获得成功;高级形式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失败源于超越了农民传统价值。因此,在目前中国还不是成熟的公民社会的条件下,在传统社会的巨大惯性下,“新农村建设”应以自然村(村庄)为承接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体育建设中要处理好总体规划与资源配置、趋同发展与区域差异、传承与创新、农村体育与农村学校体育、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等的关系。新农村体育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提高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建立新农村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就业状况正从农村和城市两方面得到改善。在农村,国家加强了新农村建设;在城市,各地加快了和谐就业的步伐。然而农民工就业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户籍制度的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就业的总量矛盾。因此,用经济手段扩大城乡就业容量是根本途径。引导城市非农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农村转移,实现"农村工业化",构造"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是解决农民工就业的不足,实现城乡和谐就业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