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源 《殷都学刊》2020,(3):1-3+53
殷墟卜辞中有一些"在先王宗卜"的材料,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的占卜制度和鬼神观念。从卜辞结构角度考察,"在先王宗卜"这类材料基本出现在历组卜辞中,契刻于命辞之后,其在卜辞中的性质、作用和兆辞比较接近甚或一致,突出对相关占卜事件的重视。从占卜地点看,商王室一般会选择其日名与卜日天干相同的先王之宗作为举行占卜仪式的地点,而"在祖乙宗"除外,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夏部族祖先鲧以治理洪水、造福于民而著称于世,故文献多记鲧曾被夏、商、周“三代祀之”。夏代文字迄今尚未发现,但夏人祭祀自己祖先鲧殆无疑问。殷墟卜辞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本文认为卜辞所记“■示”应释为“鲧示”,是商人祭“鲧”的真实记录,故后世文献所记夏鲧曾被“三代祀之”应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巫术活动。根据商代卜辞的记载,商王曾祝于宗庙,祭祀自然神时有“册祝”的形式,有些祝祈是为了消除灾祸。  相似文献   

4.
说殷墟卜辞中的“王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甲骨文中的“王族”,不仅仅指时王所在的那个氏族,而且包含了多个与在位商王有或远或近的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是同“多子族”一样的子姓商人族氏集合的称谓;可能属于商代“王族”族氏的有犬延族、戈族等;“王族”的成员既有贵族,也有普通的族众;既从事对外征伐,也从事农作  相似文献   

5.
殷墟花东甲骨卜辞中大量用鬯祭祀,不仅反映了商代制酒业的发达,主人"子"是当时殷商王朝最高统治阶级内部一个只关心自己家族利益、图谋个人势力发展的危险人物.  相似文献   

6.
韦心滢 《殷都学刊》2009,30(1):34-41
殷墟卜辞中"商"有数种含义,具备商王畿及王都的二重概念;商末王畿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反映在卜辞中即为"大邑商"与"天邑商"的出现.卜辞"王入商"说明商后期王畿内部除了王都之外,还同时存在着数个王常住处理军政事务的都邑.利用卜辞中与"大邑商"同版出现的地名,系联其他与王畿相近的地点,可勾勒出王畿之大致地理范围.  相似文献   

7.
花东H3中有关马的卜辞较多,文中对近50条卜辞给予考释,对有关马匹的应用及马的价值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花东H3卜辞中的“■”为丁,是日名,有的是生者,有的是死者,活着的丁是尚未即位的武丁,卜辞中的王是小乙,H3卜辞的占卜主体应在小乙时代。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甲骨卜辞,对甲骨文中的“星”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卜辞中的“星”字有两种用法:一是因星见天晴,而引伸为“晴”义;一是指天上的星辰  相似文献   

10.
根据殷墟卜辞所记,商王朝不仅隆重祭祀本族祖先,同时还对有功于商王朝的异族功臣进行隆重的祭祀。古代夏族祖先大禹以平治水土、规划九州而著称于世,《诗经·商颂》等文献记载商人对夏禹多有颂扬,殷墟卜辞也应记有商人对夏禹的祭祀,卜辞记有"■示"、"■示",当释为"禹示",应当就是商人祭祀夏禹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11.
白俊骞 《殷都学刊》2011,32(2):92-95
卜辞语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客观、主观两方面分析其原因。客观方面包括卜辞残缺、所借助的研究材料为二手材料等。主观方面多是由于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对文字理解有误,如认错字、解错词、断错句等;也在于研究者占有材料不够,对卜辞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2.
曹定云 《殷都学刊》2009,30(1):7-14
花东H3卜辞中占卜主体"子"是羌甲之后一支的"宗子",是重要的王室成员.他与"太子"(预定的王位继承人)和小乙之子"丁"(武丁)都是重要的"王位"竞争者,武丁并非法定的王位继承人.但武丁十分英明,在这场权力竞争中,他设法取得了"子"的支持,从而较顺利地夺取了王位.  相似文献   

13.
殷墟甲骨卜辞中的"入山"含义明确,但它是一种经济行为还是一种军事行为,还不明确。通过排谱整理,可知残辞"令?以众入山求"与"令(辰止)以射从(單斤山)求方,我"及"令辰以新射于(單斤)"等卜辞时间、人名、地名密切相关,推知"入山"是商王征战活动中搜求敌方的一个环节。过去学术界曾把"(單犬)彡"二字理解为并列的祭祀动词,经过对包含此二字的系列卜辞进行排列对比之后,得知其实"(單犬)彡"指的是狩于肜日,"彡(單犬)"则是在肜日出狩,"(單犬)彡"二字连用乃省刻介词"于"所致。  相似文献   

14.
15.
殷墟花东H3坑的561版(经过缀合出版时数)有字龟甲中,祖甲在37版、祖乙在63版、妣庚在119版中受祭,他们是H3卜辞主人"子"最敬重的三位先祖、妣,自H3卜辞发表以来,有关祖甲、祖乙、妣庚的身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祖甲、祖乙为羌甲、祖乙(中丁之子);二、祖甲、祖乙为武丁之父——阳甲、小乙。祖甲、祖乙和妣庚的身份的确定,对于探讨H3卜辞较确切的时代、H3卜辞主人"子"的身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从彡祭对象、祭祀的顺祀与逆祀等方面的讨论,坐实了祖甲、祖乙、妣庚为武丁之父——阳甲、小乙和小乙配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一武丁时期习见关于“示屯”的骨臼刻辞。常见的辞例是“妇井示五屯,亘”(合集17491)、“乙末,妇妹示屯,争”(合集6552)、“己亥,妇庞示二屯,宾”(合集1739)、“壬申,邑示三屯,岳”(合集17567)等。约略统计,这类刻辞有500余例。这类刻辞不仅数量多,辞例大体一致,而且都刻于骨臼部位。所以,这类刻辞的含义很早就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诸家考释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实践”这一概念的含义,涉及到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居于特殊地位,这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的同志中历来是认识一致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重新认识实践范畴,重新解释实践概念的内涵,从而把实践范畴从过去的一个认识论范畴扩展到社会历史生活领域,把它看作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存在形式,对于拓宽和深化人们对实践概念的理解,准确而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把实践抬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用实践范畴取代唯物主义本体论的物质范畴、存在范畴,并因此导出所谓“物质是否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疑问,进而否认客观实在的客观性,是令人不能接受的。本文将立足于目前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逐一驳斥“实  相似文献   

18.
辨析“真孔子”与“假孔子”的问题,不仅涉及孔子儒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问题,而且涉及文化史、思想史研究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态度,涉及我们今天阅读经典、继承传统的可能性问题。本文不赞成以孔子的生卒为边界,对“真孔子”与“假孔子”作简单的划分,并对相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合同法体系是指以现行调整合同关系的各项法律原则、制度和规范为基本要素,并以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为主要形式,使所有的原则、制度和规范都能充分发挥功能而构成的动态的统一整体。我国现行的合同法体系呈现出以《民法通则》为主体,《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一体系的形成尽管具有一定客观必然性,但在其结构及内容方面存在的某些缺欠及不足也日益显露。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合同制度内容方面要进一步改善,在结构方面的基本设想是改变目前的“多轨制”局面,建立统一的合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60年1月开始,语言学界开展了关于语言和“言语”问题的讨论。在讨论当中,各方面发表了许多不同的意见。语言和“言语”这一问题,是语言学当中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环绕这一问题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对于繁荣我国语言学界的学术空气是有帮助的。现在我们参酌过去已经发表过的有关文章,提出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请讨论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