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9月8日-16日,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社会科学国际大学中心主办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国际性讨论会,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22次会议.将近50名外国代表参加了本届会议.我国今年第二次派代表参加.南斯拉夫主办这种一年一度的学术讨论会,一方面是为了向外国学者系统地宣传和介绍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同时也是为了听取外国学者的意见,了解他们对自治制度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宪法的民主性、宪法概念的明确性、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的监督和解释、宪法的修改等问题,对中美两国宪法作了一些初步比较和探讨。作者认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宪法类型根本不同,但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对外国宪法进行比较研究,批判地吸取其经验教训,将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科学服务。作者曾以本文的内容于1988年4月在美国威廉玛丽大学法学院作过讲演。  相似文献   

3.
波士顿地区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知识高度密集的地区,其中有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等。1988年,位于波士顿大学的世界发展研究所在威廉—弗罗拉·休莱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举办了关于全球问题的系列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波士顿地区一些学术机构中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许多学者。讨论会持续了两年,从1988年秋开始,到1990年才结束。据讨论会的组织者指出,当前,各国的  相似文献   

4.
南共联盟机关刊物《社会主义》与斯普里特市马克思主义中心,1988年2月在该市组织了题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条件下的所有制形式”的圆桌讨论会。南斯拉夫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D.扎尔科维奇、T.尼科利奇、M.科拉奇等参加了讨论会。《社会主义》杂志1988年第4期刊登了部分与会者的论文和发言。现按问题综述如下: 公有制与危机社会主义国家自建立以来,曾进行过多次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5.
简讯     
南斯拉夫举行“社会主义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讨论会据南斯拉夫共盟机关刊物《社会主义》与机关报《共产党人》报道,国际论坛“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于1978年9月25日至29日在察弗达特举行了第三次园桌讨论会,这次讨论会的题目是“社会主义与发展中国家”。来自世界各大洲49个国家的94名学者和160名南斯拉夫学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这次讨论会的参加者的地域之广人数之多说明,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会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兴趣和重视。会议讨论的问题是:1.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的前提、力量和道路;2.  相似文献   

6.
据南斯拉夫《社会学》杂志1984年第1—2期报道,南斯拉夫社会学联合会主席团于1984年5月8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七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对该联合会今后一段时期的活动作出了几项重要的决议。会议首先研究了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社会学协会的工作情况,研究了南斯拉夫社会学联合会各小组和理事会983年11月份以来的工作。并确定了1984年的工作计划: (一) 1984年11月8日至10日在南斯拉夫的斯普里特市举行题为“社会学和社会实践”的专题讨论会。专门组织两次圆桌讨论会,这两次讨论会的题目是:“联邦经济稳定问题委员会材料的社会学分析”,“社会变化和社会学”。  相似文献   

7.
据南斯拉夫《国际事务评论》杂志1981年第761期报道,1981年11月2—7日在南斯拉夫布莱德举行了由17国专家参加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专题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由发展中国家合作研究中心以及联合国的几个专门机构组织的。报道说,这次讨论会共有3个专题:1.对亚类  相似文献   

8.
南斯拉夫的联合劳动法院是继南斯拉夫1974年宪法颁布之后建立起来的。它是南斯拉夫司法机构的一种重要形式。《南斯拉夫评论》杂志1977年第7/8期颇为详细地介绍了联合劳动法院司法工作中各方面的情况。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9.
南斯拉夫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律系和政治学系教授,南斯拉夫科学艺术院院士约万·卓尔杰维奇久病之后,于1989年12月9日与世长辞,终年81岁。约万·卓尔杰维奇教授1908年诞生于贝尔格莱德。在贝市法律系毕业以后赴法国深造,并于1945年在巴黎取得博士学位。他发表的著作主要有《国家与社会阶级的关系》、《公众舆论》、《封建制国家》、《南斯拉夫宪法》、《公社问题研究纲要》、《政治制度》等。卓尔杰维奇教授享誉国内外,对南斯拉夫社会科学诸学科,特别是法律科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及政治哲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所有从事过或现仍从事法学、政治学研究的南斯  相似文献   

10.
据南斯拉夫《辩证法》杂志1988年第314期报道,1988年5月5日至7日在南斯拉夫的黑尔切诺夫举行了首届南斯拉夫哲学家代表大会,大会由南斯拉夫哲学协会理事会组织。会议的主题是今日南斯拉夫哲学。南斯拉夫哲学协会理事会主席、黑山共和国哲学协会主席沙沃·拉马塞维奇主持大会,加约·佩特洛维奇致开幕词。大会分全体会议和分组会议两种形式。在全体会议上,佩特洛维奇和米拉丁·日沃迪奇就南斯拉夫国内的哲学活动和处于危机时代的哲学问题发了言。他们的发言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热烈的争论。分组会议的分组  相似文献   

11.
据南斯拉夫《观点》杂志1987年第11—12期报道,1987年5月在南斯拉夫的日涅亚宁举行了一次题为“工人阶级与南共联盟”的讨论会。与会者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南斯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南斯拉夫的法律体系是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开始建立的。1943年在亚伊策举行的人民解放反法西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是南斯拉夫法律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会议奠定了南斯拉夫新的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进化论理性主义是哈耶克在批判笛卡尔式建构论唯理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洞见,它为重构宪法学理论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以进化论理性主义的视野,宪法是进化的而非构建的,是经验的而非逻辑的;宪法发展的科学形态实为进化.宪法的进化是连续的而非断层的,割裂传统的宪法必然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宪法的进化是自主的而非附从的,因社会革命、政治运动、体制改革、政策调整而强行改变宪法不是宪法发展的正常形态;宪法的进化是持续的而非间断的,宪法的进化过程永远没有尽头;宪法的进化是模糊的而非可预测的,因为宪法的进化趋势取决于无数特定事实,而人们永远不可能全然预测和掌握这些事实。  相似文献   

14.
论宪法意识     
刘淑君 《社科纵横》2004,19(3):83-84
宪法意识是制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纽带 ,体现了宪政和法治精神的现实化过程。宪法意识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全社会进行提高公民宪法意识水平的教育 ,以增强和深化公民的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作为清政府派驻日本的第一批外交官,通过信函和笔谈与日本学者讨论宪法问题,是最早近距离接触日本早期宪法理论和实践的中国人之一。经考证,黄遵宪最早于1878年见到国宪语词,最早于1879年使用立宪语词,最早于1881年见到近代意义的宪法语词,但未曾使用过近代意义的宪法语词。黄遵宪基于日本、美国和英国三国宪法的比较,主张中国应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并应采取渐进主义路线,坚信包括宪法在内的所有西学均源于墨家学说,在创办时务报和推行湖南新政的过程中自觉实践其宪法理论。遗憾的是,黄遵宪《日本国志》成书时间过长,成书若干年后才问世,未能在更早的时间在更大的范围内向中国人介绍日本宪法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共盟中央马克思主义中心社会经济关系部于1984年4月16日至27日,在贝尔格莱德组织了一次题为“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学术讨论会。本文是作者为这次讨论会撰写的题为《理论冲突和追求真理》的一篇综述。  相似文献   

17.
美国宪法序言是世界各国宪法序言中表述最短的序言。美国的宪法教材及宪法学术专著,几乎未曾对美国宪法序言进行过研究或论述。本文就美国宪法序言的文字含义、历史由来、地位和效力作了论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西方宪法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宪法概念研究钱福臣中国宪法有一个统一的、被严格和明确地界定了的概念和定义。然而一直被中国宪法学批判地继承和借鉴着的西方宪法学中的宪法概念却远非这样的统一和明确。笔者翻阅过许多国内研究中国宪法和西方宪法的著作和文论,然而明确系统地介评和研究西方宪法...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对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欧美资产阶级著作中,对一七八七年宪法的制定,往往强调几个大人物的历史功绩,宣扬个人意志决定历史发展的唯心主义观点,过去我国史学界在左的思想干扰下,有些著作只片面强调一七八七年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而对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缺乏全面的论述。这就不可能正确理解美国联邦制国家产生的必然性,不能全面地评价一七八七年宪法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做一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论宪法权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念形态的宪法权威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具体的价值目标,它通过夺取国家政权、制定科学的宪法、进行系统的配套立法、建立健全机构和制度之四大环节,可以转化为包括民主政体、统一完备的法制、宪法实施保障机制三方面的制度形态的宪法权威。观念形态、制度形态的宪法权威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作就是现实形态的宪法权威,其表现是宪法对于社会关系主要参加者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其状况取决于深层社会历史条件的成熟程度,其树立和维护的途径是宪法变迁。在我国现阶段,亟待树立“宪法至上”和“宪法也是法”的观念,正确处理宪法与改革的关系,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机构和宪法解释、修改、控诉及违宪责任的制度,从而确立和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