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增加产品的种类,提高产品的质量,也可以带来规模效益和贸易收益,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成为经济内生增长的不竭之源。分工的依据是区域间农产品比较成本的大小。国内资源成本法是测算农产品比较成本的较好方法。通过对西北地区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测算,以此为依据,对西北五省区的主要农产品生产进行了区域分工。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以及综合优势指数对湖南省主要农产品在生产方面的优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在谷物、稻谷、油菜籽、麻类、烟叶、茶叶等农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对湖南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即使具有明显生产性优势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也没有形成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比较优势实证指标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测定和判断农产品在国际国内的比较优势,及对其动态进行评估与跟踪,对于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列举出当前较为常用的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的实证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优势指数等;农产品国内比较优势指标有:SAI、EAI、AAI和FSD。  相似文献   

4.
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步骤是突破小规模经营的瓶颈,发挥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区域化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实现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差异与农产品比较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农产品比较优势问题在国内得到普遍的关注。然而 ,由于存在经济增长差异 ,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不一定有竞争优势。因此 ,要把我国农业培植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就必须把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山西主要农产品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山西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的测定和差异分析,验证了山西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山西应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农产品市场开放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以产业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依据,通过利用RCA和RRCA两大指数定量测算了江西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状况,得出江西在传统优势农产品畜产品、茶叶、水产品、烤鳗、大米等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但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产品不具比较优势,但近年来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基本结论。最后提出了发挥江西农业资源与环境比较优势,提升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对辽宁2001--2007年的农产品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山东省比较,得出辽宁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近几年有减弱的趋势,其原因有农业科技落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贸易壁垒日趋严格以及政府监督管理体制缺乏效率等方面,最后提出建立外向型农业基地、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实施品牌战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将竞争优势作为农产品生产的主导战略,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必要性。由于农业从总体看依然是国民经济的“传统部门”,依托现代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来形成农产品竞争优势,还面临规模经济、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产业组织等方面的问题。确立农产品竞争优势,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形成有效配置现代生产要素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SITC Rev.2版本农产品数据和对称性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条件密度估计对入世前后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入世前后共计20年的时间里,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状态不容乐观,农产品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发生了较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在入世以后变得更加明显。由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尽快制定合适的农业比较优势发展战略,避免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在分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尽快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抵御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河沿岸经济带的开发,可以成为我国继长江沿岸经济带开发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必须及时认定黄河沿岸经济带开发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主动把握关键环节,努力做出积极的对策创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一批重大骨干工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优化沿岸产业结构,培育和形成新经济增长极;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区域城镇化建设步伐;实施东中西部协调战略,进一步加强经济联系与协作;推动国际合作开发,借鉴国内外的开发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和甘肃两省为例 ,对种植业区域分工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两省种植业区域分工均与本省的农业经济增长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因此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以农业区域分工和专业化布局为核心 ,通过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逐步提高各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农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促进了农业产业链形成与发展,一方面促进分工收益增加,另一方面增加了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交易频率和交易成本。面对农业产业链纵向分工的"两难选择",研究和运用有效的制度安排或制度结构,将农业产业链上的农户和龙头企业进行有效的联接和关系整合,对于增加农业产业链的稳定性,提高农业产业链纵向分工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农业分工、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农业产业链纵向分工的制度类型、制度属性、制度选择及其动态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产业结构是一个复杂、多维、多层次的经济、政治系统。文章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复杂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应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区域经济增长有机结合起来,指出一个健康合理的结构与制度的互动关系才是决定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云南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云南省1986~2001年经济增长中的资本、劳动力投入与技术进步作用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与资本、技术进步相比最小,资本的贡献份额最高;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呈现出明显的起伏发展趋势,平均水平偏低,小于全国平均贡献率,与中西部较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云南省依赖于资本的高投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此外,还分析了影响云南技术进步的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及其误区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和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政策三大理论基础。超越区域经济政策误区,关键在于区域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农业技术创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然而,依靠城市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难度高,资金缺口大,而且负面影响也大。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必须以农业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发展农业和牧渔业为切入点。因此,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有利于农业和牧渔业发展的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产生、传播、转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德宁 《南都学坛》2009,29(1):131-136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演变,经济学用收益递增来解释经济的长期增长,这也为解释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经济学家对于城市化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认识:通过城市化,经济活动在城市地区聚集起来就会促进技术创新。依靠技术创新,依靠城市的多样性、城市在人力资本积累和生产协作方面的优势,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城市化有利于扩展市场,提高产业协作效率,形成有利于分工的制度和文化,促进了分工的演进,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从社会发展来看,政策的设计应从抑制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转向城市治理,发挥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05年年底宁西铁路的全线通车,宁西铁路与京沪铁路沪宁段相连接,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陆桥形成,双陆桥横贯江苏省的北部和南部。21世纪陆桥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江苏省原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经济板块结构将发生变化。对基于双陆桥经济带的江苏区域经济板块变化及其划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