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老思想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老之学兴起于先秦,盛行于汉初,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诸方面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国古代思想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自1973年以来,由于《黄老帛书》的出土,学术界关于黄老思想源流问题的讨论,仍在继续深入展开。考察黄老之学的源流,我们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孕育期、形成期、发展期与衰落  相似文献   

2.
西汉初年 ,黄老思想十分流行 ,甚至一度为统治思想。其时的儒学家也多采黄老之说 ,使其与儒家思想并融。韩婴在其《韩诗外传》中就吸收了大量黄老思想。他在引《诗》时 ,又同引《老子》 ,使儒、道二家经典同存于一章之中 ,而所引《老子》与《诗》 ,在同章中都是与同一人事或道义相发明的。这种对《老子》的引用 ,从不同方面体现了西汉初的儒家对黄老思想的认同 ,以及儒、道典藉并存而不悖的观念。韩婴着重关心黄老的治国、养生理论 ;他在采用黄老观点时 ,往往与儒家思想相发明 ,以黄老来说明儒家 ,其基本立场仍是儒家的。这种情况是汉初与民休息的政治方略的理论需要 ,也是中国文化史上儒道互绌互补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3.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着一模糊的观念,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中华文化,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偏见.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家思想、儒家伦理纲常、墨家思想、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谶纬之学、古代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黄老思想的吸纳.而且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学术思想、科学技术、政治、道德伦理、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里,道教文化的合理思想将在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关于周易象数的研究,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易经》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周易象数和古代流行的各类术数有没有真实的科学内容?它们在中国哲学史上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对它们的研究究竟有什么学术价值和意义?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首先搞清。  相似文献   

5.
择吉风俗论     
择吉之俗,俗称“看日子”,在我国流行甚广。时至今日,民间凡遇缔结婚姻及修造新宅等“大事”必延请术士演择吉日。那么,这种至今流行的择吉习俗,其起源与发展过程如何?民间是如何“择吉”的?择吉之谬,在今天已勿庸赘言,但古代百姓向以笃信不疑?而民间至今流行不衰?我们从中能对古代民众的生活现实、生活理想、思想观念、国民性及其改造等等获得什么启示呢?这便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一、择吉习俗的滥殇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经济效益?在实践中,人们通常把它作为经济效果的一种新提法或同义语,或则用它来取代经济效果的慨念,或则把它与经济效果混同使用,相互替代。在理论上,则众说纷云,相去甚远,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①“经济效益是指人们进行某一社会实践活动的所得和所费相抵消以后的纯收益。”“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或纯收益”。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国的神仙思想究竟是如何发端的呢?古代中国神仙思想正式发生的契机是什么呢? 一般地讲,前人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的: 从思想上说,“神仙之说,出自道家”因为最早对“真人”“至人”之类的神仙  相似文献   

8.
西汉时期学术思想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西汉时期的学术思想,大体以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之死为界线,划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在此之前,黄老思想为官方统治思想,儒学主要流行于民间。其间虽有叔孙通为汉高祖刘邦制礼仪,汉文帝使晁错从伏胜受《尚书》,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和议立明堂等事,...  相似文献   

9.
一魏晋以后,文学创作因受玄学影响而大开眼界,文学家受新宇宙观指导,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较以往深入得多,从而对文学的功用、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更为深刻。玄学发生于魏正始年间,此前有它酝酿准备的过程。汉末黄老刑名思想流行是为玄学的前奏。建安文学明显受黄老思想影响。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气”论,即与黄老思想有关。“气”指先天气禀,是受道家气禀论的启发。刘劭《人物志》说:“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九征》)“元一”即元气,“阴阳”为阴阳二气,  相似文献   

10.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司马迁提出了韩非思想以黄老之学为本。文章在论证韩非思想本于黄老的必然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韩非关于“道”、“理”、“法”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与黄老思想进行比较。韩非重视“道”的规律义,明晰了“道”与“理”的关系,对黄老思想有继承和改造。不同于黄老通过直观方式体道,韩非提出根据“道”的功用和表现来认识“道”,“理”、“法”均为道的表现。韩非继承黄老道法结合的思想,但未明确提出“道生法”的主张,他的“法”是根据现实问题而制定的成文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民主思想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与民主思想有无本质区别?本文对此进行了历时性考察并认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两千余年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和进步意义,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主主义思想的问世。民主思想的显现,应该说是从启蒙主义思想家黄宗羲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文史哲》2021,(2)
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将春秋以来的阴阳观念运用于指导社会活动,提出了"四时教令""阴阳刑德""阴阳灾异"和"阳尊阴卑"的重要思想,奠定了黄老道家阴阳思想的理论基础,这四项内容在《管子》和《吕氏春秋》中逐步得到了细化和丰富。从帛书《黄帝四经》经《管子》到《吕氏春秋》,黄老道家的阴阳思想呈现出一条连续的、清晰的、不断推进的发展线索。研究者不能因为其中有浓厚的阴阳思想就简单地把它们看成是只属于阴阳家的思想,因为在邹衍创立阴阳家学派之前,这些思想就作为黄老道家的理论一直在流传和发展。邹衍吸取了黄老道家的阴阳思想,使之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说,邹衍创立阴阳家学派,离不开黄老道家阴阳思想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淳于髡在《史记》中一人两传,且两传中身份差异很大,太史公对他身份跨越的思想理路未作梳理,形成理解上的断层.从淳于髡的出身和经历中寻绎他身份变迁的脉络时发现,他与黄老思想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他接受了黄老思想,而是他自身思想与黄老的耦合.他的出身、职业决定了他务实、擅于察言观色的特点,这使他成为稷下学者中较早将老子道术运用于实践的人,《管子·心术》(上)中“经”的部分就是他心血的结晶.他对老子思想的发展应用,为稷下“黄老”学派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现代化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前些年大家公认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现在还对不对?众说不一。在讨论这个命题的同时提到了一些与此相关联的问题,诸如“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只是党的工作?”“资本主义国家有没有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古代有没有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大家发现,许多争论都涉及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什么是科学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世界是由民族组成的。当今世界,民族林立:巍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人们常常会想到或问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56个民族吗?中国古代出现过一些什么民族?它们是怎样形成,发展或消失的?中国当代的这些民族又是怎样起源、形成和发展的?中国民族又各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先秦逻辑思想在我国逻辑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是很特殊的。这直接关系到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如果有,又是属于什么性质的逻辑?作者主要分析先秦逻辑中的正名思想或正名逻辑的那个部分,试图指出,先秦名学不仅有其独特的逻辑内蕴,而且这种内蕴主要是属于形式关系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正> 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们,大都说汉初六十余年的政治是黄老政治。就是那些善为趋时之言的人们,他们有意识地说汉初承秦之制,亦是大力推行法治,而那时的法治,是披着道家外衣的法治,是外道内法,总得同道家的思想,即那时的黄老思想联系起来。这是为什么?是由于那时疲敝已甚的社会形态,迫使政治上不得不施行约法省禁、与民休息的政策。体现这种政策的思想,不仅不是法家,也不是儒家,而是道家。道家总的思想是主张无为而治,从无为而治出发,在政治上必然是约法省禁与民休息,而不是法家的严刑苛法,或是儒家的兴礼作乐。因而,所谓汉初的黄老政治,是代表一个时代的精  相似文献   

18.
黄老思想,又称黄老术、黄老学,是西汉前期统治者曾奉行过的一种统治思想。在汉代,人们对这种思想或称黄老,或称道家,并不加以区分。如司马迁说:“陈丞胡子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而陈平自己则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①。再如,《史记·礼书》称:“‘孝文好道家之学”,而《风俗通·正失》引证刘向的话说:“文帝本修黄老之言”。王充《论衡·自然篇》对黄老学也作了解释:“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黄老之操,身中恬淡,其治无为。’油此说明,黄老学与道家学说实为一种思想。正如顾颌刚先生所言.黄老学之所以在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何关系?换言之,中国古代哲学在传统文化中居于什么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价值评判问题,而且关系到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以及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的思考。因此,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史记》、《汉书》等文献对于"道家"、"杂家"界定上的含糊,现当代许多学者将黄老道家和杂家混为一谈。先秦杂家在理论方法、学术宗旨上与黄老道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杂家的思想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黄老道家"精气说"、"刑名法术"之学和"天、地、人"一体哲学思想的影响,因而带上黄老道家的色彩和特征。但是,先秦杂家以"王治"为宗旨,不主任何一家地"兼摄诸子、融合百家",又是对黄老道家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