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以社会化媒体的用户为中心,以用户的网络极端情绪表达为切入点,考察中国社会化媒体空间中的群体类型,并探讨各群体的客观背景特征,以及各群体的政治态度和网络表达行动。对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数据(2014)的潜类分析表明,我们可以根据微博用户表达的极端情绪将其划分为“酱油众”“冷漠族”“铁血爱国派”“愤世嫉俗派”和“民粹主义者”五类群体。其中,“民粹主义者”具有一定的“草根左派”色彩,“铁血爱国派”具有某种“亲体制左派”的色彩,“冷漠族”则倾向于“温和右派”,“愤世嫉俗派”倾向于“激进右派”。就政治态度而言,“愤世嫉俗派”对体制的态度最为负面,“民粹主义者”对政府的信任度最低,而“铁血爱国派”对体制的态度最为正面,对政府的信任度最高。就网络行动而言,“民粹主义者”使用网络暴力和参与在线抗议的可能性都最高,其次是“愤世嫉俗派”和“铁血爱国派”。文章最后指出,对互联网用户极端情绪的研究是理解中国网络社会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
萧易忻 《社会》2016,36(2):191-214
本文旨在解释中国抑郁症病患比例在国际上偏低的原因。通过整理社会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抑郁症产生”的社会学分析框架,此框架是以“全球/国际”“国家/国内”两层次以及“社会结构”“社会建构”两方面为矩阵所组成的思考框架。具体而言,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同时造成中国在“社会结构”与“社会建构”上的改变。中国在“社会结构”上已具备生成抑郁症的基础,但“社会建构”的条件尚有不足或被隐藏。然而,“社会建构”较“社会结构”在产生抑郁症上更为关键,一旦“社会建构”的条件更充分,中国抑郁症病患的比例预计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3.
刘亚秋 《社会》2018,38(1):104-133
通过分析“哈布瓦赫-阿斯曼”研究路径中有关社会、文化等概念,可以得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记忆研究的“社会-文化”范式,从而弥补当下记忆研究无范式的缺陷。这一范式尤其体现在与神圣记忆密切相关的“社会框架论”、社会品质,以及卡农、神话、节日等概念中。从社会学角度看,能够促发人们回忆的社会力来自涂尔干所谓的“神圣社会”。哈布瓦赫记忆理论中的“社会框架论”和“社会品质”概念是涂尔干的“社会本体论”思想的核心表现,由此形成一种哈布瓦赫的“神圣记忆观”。扬·阿斯曼文化记忆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卡农”,也是一种神圣记忆。卡农等概念是扬·阿斯曼对哈布瓦赫的“社会框架论”的继承和推进。上述要素构成记忆研究的“社会-文化”范式的基础。从“取向”讨论转向“范式”分析,有助于推进社会记忆研究传统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摘要:社会工作是承载“强烈价值”的专业实践,而“强烈价值”的介入,常常伴随着冲突,其背后正是“批判诠释论”所强调的“理解”与“沟通”的缺失。从“批判诠释论”角度看,“争吵”是彼此缺乏沟通与理解的产物,是实践“沟通互动论”中相对激烈的讨论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项目“充权”存在异化,专业关系中带有压迫的痕迹。依照“批判诠释论”的社会工作范式,坚固项目过程中平等合作的角色定位,立足自我觉醒与最大可能的相互理解,通过最大限度的沟通对话,才能营造真正意义上的社区。  相似文献   

5.
王娟  旦正才旦 《社会》2019,39(2):186-213
一个“多民族政治体”形成和存续的核心在于一套能够使具有不同政治与文化传统的诸民族“各安其位”的“秩序”,而“民族史书写”正是这一“秩序”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梳理了历史文献中三种不同的“文成公主”叙事:古代汉、藏文文献描述了两种迥然有异的“文成公主”形象,其差异反映了两种古代文明对“世界”及其理想秩序的不同想象;第三种叙事来自近代的“民族主义”史学,汉语知识精英利用古代文献中的素材,在“进步史观”的指导下,塑造了“文成公主”的新形象。本文对这一“民族史书写”的新范式进行了反思性讨论,并进一步对近代中国“民族议题”的核心线索及其所蕴含的结构性矛盾展开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杨宜音  张曙光 《社会》2012,32(6):158-181
本文以半结构化的访谈方法,通过分析在读大学生的同乡交往,试图探讨异地求学的大学生在进入“生人社会”后,如何通过同乡会这一特殊的、具有社团组织和关系网络双重特点的平台,适应学校生活,完成身份转换。研究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概念的两种形成机制--“关系化”与“类别化”之间实际发生了相互缠绕、竞争与协商,导致了“关系化”的“我们”概念以新的形式--“关系的类别化”与“类别的关系化”--出现,而看似作为一个组织的同乡会,在性质上却仍然没有脱离差序格局所包含的“关系网”的含义。借此研究,可以窥见社会转型期由“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过渡的身份协商过程的基调。  相似文献   

7.
覃琮 《社会》2013,33(6):93-121
基于对广西两个征地案例的研究,本文发现,农民维权抗争的实践逻辑,不能用现有的“日常反抗”、“法权抗争”和“规则模式”框架来解释。当地农民维权活动的一般性特征可称之为“理法抗争”,其行为理据、策略选择和目标制定都在合“理”合“法”的框架内。具体表现为:对被征土地的“待价而沽”、积极运用“拖”的抗争策略、在集体行动中并用“理”与“法”的行动策略,不使事态失控,不与地方政府交恶。农民的“理法”抗争,既根植于乡土社会,也因中国政府政治合法性的转变而导致的国家对稳定的刚性需求、地方追求经济绩效和维稳工作实践之间始终存在某种张力,正是这种张力促使农民在与地方政府争取拥有平等对话主体资质的抗争过程中形成某种“默契”。  相似文献   

8.
杭苏红 《社会》2012,32(4):24-49
随着先秦封建宗法的衰败,秦汉帝国建立了皇帝制度。与之相随的,是西汉外戚势力的极大发展。从这一现象出发,本文试图探寻出一条理解中国传统政治中“家国关系”的新思路。基于对“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等史料中外戚受爵人数及方式,外戚为官者人数等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具体历史文献,本文认为,西汉外戚通过“以亲受爵”的方式广泛地占有社会身份等级中的上层地位,并占有三公九卿、“大司马***将军”等官职中相对大的比重,影响着整个西汉政治的发展。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同西汉分封同姓诸侯国所造成的中央势弱的“形势”有关,另一方面根源于以“亲亲”与“义”为根基的家族伦理,后者维系着姻亲家族间的支持,从而为西汉帝室与外戚之间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此,我们可以一窥西汉政治中“家”与“国”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9.
庄渝霞 《社会》2014,34(3):117-144
本文利用上海市的调查数据,首先考察了上海市多性伴性行为的性别差异,接着从阶层归属、家庭亲属生活、性爱生活和性别规范四个层面对多性伴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建构。研究结果表明:在多性伴性行为中,“生理需要论”并不起作用;“资本运作”和“环境影响”取代“阶层归属”发挥显性作用;“婚内感情论”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也存在时效性,“头两年之痒”和“七年之痒”并存;“越轨”性行为具有连贯性;性别规范通过中间变量(两性在社会、家庭和性领域的角色扮演)间接影响两性的性活动方式。因此,我们需要以社会性别视角鉴别女性“性革命”成功与否,思考女性在性地位上是真正解放还是重新被奴役。  相似文献   

10.
康子兴 《社会》2012,32(6):1-24
通过对“德性”以及“人性”的重新阐释,亚当·斯密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命题,将“人是城邦的动物”改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启蒙精神为斯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他试图用一种情感主义的人性论和道德哲学来重构整个自然法理学体系,为其提供一个世俗化的理论基础,为国家行为、为立法者提供理论指引。“社会”是斯密整个学说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只有理解了“社会”与其自然法理学之间的关系,才能深入理解其政治经济学甚至国家理论的真正意涵。本文所要阐述的,正是“社会”对其自然法理学的意义及其因而呈现出来的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行政不作为的根源、危害性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不作为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认识上的根源、利益上的根源和体制上的根源.它虽然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关注程度较少,但其危害性与行政乱作为的危害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行政腐败的重要表现,不利于依法行政;它造成政府职能错位,人为地削弱行政职权的效力;它直接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因此要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自觉实行依法行政;改革行政体制,规范政府管理方式;加强行政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从而标本兼治,防治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12.
保险业作为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第三产业 ,以组织后备资金形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风险保障。虽然中国保险业资金运用方面存在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较窄、保险公司资产面临较高利率风险、保险资金运用中短期行为严重等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与当今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实践和保险业经营运作趋势不适应 ,但可以通过修改《保险法》 ,提高资金运用收益率以明确资金运用方式、范围 ;通过建立专业化资金运用体系 ,提高专业化经营水平和风险监督机制 ;为保险资金运用拓宽渠道 ,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It is commonly assumed that popular support for national pension systems depends on widespread satisfaction with projected benefit levels among the working age population, and in particular that public support for the system will be jeopardised if the taxpayers do not feel confident about eventually receiving the promised benefits. On the basis of Norwegian survey data, two sets of questions are addressed in the article: (1) Is there a widespread lack of confidence in and satisfaction with the Norwegian National Insurance pension scheme? and (2) Is there an association between confidence and satisfaction and people's political attitudes towards the National Insurance pension scheme? Although we do not find any signs of a dramatic erosion of confidence towards the system, we do find that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projected benefits is low among the working age population. Contrary to what one might expect, however, confidence and satisfac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appear not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political preference for privatisation.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volution of statutory health insuranc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from its inception in 1950 through to the inauguration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me in 1995. The main focus of the study is the timings of the adoption of the different statuto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s targeted to the various segments of the popul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aiwan's adoption of Labour Insurance for workers in 1950 could be best explained by the country's specific historical circumstance. The then-ruling Nationalist government was keen to build up Taiwan as a showcase for the whole of China. The inauguration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me in 1995 was predominantly subjected to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s adjustment to its changing political position.  相似文献   

15.
Within the United Kingdom social security scheme, self-employed people remain excluded from some of the most valuable benefits, yet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o suggest underuse of benefits to which they do have access. There are administrative problems in dealing with applications for benefit from self-employed people, and there is considerable undercollection of the National Insurance contributions that are due. Self-employed people in the United Kingdom are not well provided for through private pensions and insurance. The author draws on her recent research, and argues that a fundamental review of social security for self-employed people in the United Kingdom is overdue.  相似文献   

16.
《京话日报》的甲辰(1904)之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话日报》是辛亥革命以前北京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白话报。以往研究已充分肯定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但并未注意到《京话日报》在甲辰(1904)年创办初期曾面临贩卖机器乃至倒闭的窘境,亦未考辨《京话日报》的销售从两千份到七千份、再到逾万份的发展过程。本文以《京话日报》所面临的甲辰之困为切入点和讨论中心,描述《京话日报》在甲辰年所遭遇的困境,指出产生困境的原因,分析摆脱困境的转机,并阐释这些转机带给《京话日报》的根本性影响。《京话日报》为摆脱甲辰之困所作的一系列努力,不仅将其宗旨从"开民智"一度发展到"通上下之情",更重要的在于旗人开始广泛进入《京话日报》,而这种进入真正促成了《京话日报》的成功。可以说,历经甲辰之困,《京话日报》开始越来越显现出浓重的旗人色彩。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转型期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和价值观念体系加速变化,整个社会处于加速转型之中。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城市社区建设在社会体制的加速转型之中兴起,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社会转型期却存在许多问题,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着角色定位不准确,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等问题。本文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过程分析,认为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应该由主导性向公共服务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中医方道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从2003年开始推行,其采用第三方支付的方式,在解决农民因病返贫、致贫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医方道德风险的普遍存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存在很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医方道德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防范医方道德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羞辱的本质在于伤害人的人格与自尊,乃至不把人当人.结合历史与现实来考察,羞辱现象的产生有其制度、文化与心理多重根源.等级制度是羞辱"惯性化"的根源,惩戒制度中的羞辱性惩罚是羞辱"合法化"的根源,分配制度的不公是羞辱"隐性化"的根源.传统的专制文化、面子文化和当代的低俗文化是羞辱的文化根源.立威与区隔、自证与宣泄、报复与补偿是不同群体羞辱行为的心理根源.一个体面的社会是其社会组织不羞辱人的社会,一个文明的社会是人不羞辱人的社会,唯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建设一个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Civil service employee pension reform began by removing non‐clerical work from the main body of the Mutual Aid Association (MAA) pension system. Further changes were based on administrative reform and pension jealousy. In particular, the Nakasone cabinet's administrative reform privatized the non‐clerical sector. Before the 1979 reform, the pensionable age was 55 for the MAA and 60 for the Employee Pension Insurance (EPI) scheme. The MAA pension benefit formula adopted the final salary system, which was larger than the average lifetime salary calculation used for EPI benefits. The final salary system was abolished during the 1986 reform. Public employee criticism over “Amakudari” led to further civil service employee remuneration reform in 2005. In 2007, the Social Insurance Agency pension record scandal led to a change of government by 2009. The biggest reform of the MAA pension system was the abolishment of the occupational portion of the pension, a compromis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unions. We project that this compromise will cost 22 trillion yen over 90 years old. After 2055, the newly established MAA pension scheme will be abolished; thus the public pension may finally be 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