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用户使用移动定位社交产品所传达的个人行为,采用手段目的链理论和方法,以移动定位社交产品为对象,探究了移动定位社交产品属性、体验结果和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法验证了三要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研究发现,用户使用移动定位社交产品重视的产品属性为移动定位社交、生活服务和定位服务,其中最重视的是移动社交功能。文章提出要以产品属性或者体验结果来满足个人价值,关键在对产品属性、体验结果和个人价值的联结认知;形成了移动定位社交产品用户价值层级图,探讨了用户最关注的产品属性、体验结果和个人价值要素和最关注的核心路径;基于此提出了改善移动定位社交产品设计营销和市场细分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如今,与女性特征、偏好相符合或者专为女性设计的社交网站、应用不断兴起,说明女性正在成为网络社交的"半边天"。一份名为《女性在上网:女性如何影响互联网》的研究报告称,女性每月花在社交网络的时间比男性高出30%,在所有移动社交用户中,女性占了的55%。微信应用一半的用户是女性。随着互联网逐渐发展,我们实现了远程面对面的交流,让女性朋友消除距离限制,尽情诉说感情和交流思想。这些年来,网络社交不仅改变了女性的人际交往方式,还深刻影响到女性的婚恋方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社交沟通软件,微信以其独特的魅力备受大学生的青睐。文章旨在从实证调查角度研究该群体对微信社交的态度。基于对构成“态度”要素的解构,从对微信社交的总体认知、情感偏好、行为意向三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态度的总体现状。从微信如何满足大学生社交需求、大学生个性化特征、新媒体文化熏陶三个层面,思考影响大学生上述态度形成的因素。从霍夫兰德观点的说服模型出发,针对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有的非理性的态度,探索性地提出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4.
黎小红 《南方论刊》2012,(4):109-110
微博是基于网络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以及信息获取的平台。随着微博在青少年中的广泛流行,微博对校园信息传播、人际交往、校园舆论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对新浪微博视域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知识型微信社群是移动社交时代用户进行交互式学习的新型虚拟社群.文章依托社会心理学经典的动机过程理论“自我决定理论”,从自主需求、关系需求和胜任需求三个维度,构建了参与动机对参与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网络问卷测量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得出结论:学习动机、社交动机、成就动机对用户参与行为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兴趣动机和互惠动机并不直接影响用户的参与行为,其中兴趣动机通过学习动机的中介作用、互惠动机通过社交动机和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间接地影响社群用户的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6.
孙越 《南方论刊》2014,(6):60-61
自2009年新浪微博推出以来,到2013年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总数已达到2.808亿,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微博对于公共关系领域来说充满了魅力和无穷的遐想。微博的技术优势和轰动效应使其他传统媒体只能望其项背。如果企业将微博的优势加以有效地运用,必然能够建立公共关系的竞争优势。本文基于对微博特征的分析,探讨以微博建立公共关系优势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7,(3):176-180
数字化媒介传播语境下,微纪录片顺势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取代微博和QQ成为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媒体,同时成为微纪录片的主要传播渠道,出现了大量专门为视频微信公众号量身打造的生活方式类微纪录片。本文从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格局和传媒生态所带来的视觉文化语境出发,聚焦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纪录片的影像表意实践,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从文化层面分析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视觉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折射与反映。这类纪录片用镜头聚焦当代中国的多元社会与多样人生,记录大时代下形形色色的个体,致力于发现身边的美,传播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借助于微信这一社交媒体来观照一个富有时代感的"文化中国"。虽然这些微纪录片生产大多具有商品导向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对于受众有着文化濡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体已经得到了非常蓬勃的发展,尤其近两年以来真可谓是百花齐放,而服务形式也逐渐走向个性化和多样化,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是如此。面对这样的局面,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模式需要做出调整,从以往的被动变为主动模式,切实以用户为服务目标,用多样化的社交媒介让信息流通起来。增强传播效果,让社交中的互动性更强,并且重视公众的参与度,充分利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让大数据来提供更加专业和贴心的服务,避免盲目推送和传播,多研究用户的个性喜好,并且注重延展性和多样化,让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互联网新闻的老化规律与传统文献老化规律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将门户网站(新浪网)与以用户为中心的微博(新浪微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更新新闻/发表微博的统计分析,研究同一渠道不同主题的衰减规律,同一主题不同渠道的衰减差异,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今后互联网新闻的发布及响应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顾客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所获取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目标市场顾客群对该产品的功能选择产生的偏好和利益影响,决定该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产品功能利益增进顾客价值,促使顾客价值转换。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完善,移动社交网络用户数量逐年增多,鉴于此,针对现阶段我国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发展现状,运用网络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经分析认为我国移动社交网络用户具有分布范围广,现实关系与虚拟关系相互交织,言论从众现象普遍,易产生社交疲劳,易流失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用户对语音或者文字作为信息载体有不同的选择,人们对信息交流介质的选择呈现习惯性的分化趋势。文章回溯了传播交流介质的演变过程,从传播心理角度对用户交流介质选择行为予以剖析,从人口学范畴分析了即时通信媒介用户的职业、年龄等特点差异对介质选择的影响,探究传受双方深层次的媒体社交礼仪认同,发现网络社交礼仪作为现实社交礼仪在网络上的延伸,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对交流介质的选择偏好。解决现实社交礼仪与互联网交流平台的配适问题,可以使传受双方的社交礼仪认同更加契合,进而取得正向有效的信息传播与内容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能手机与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微信、微博、QQ、人人、陌陌等手机App社交软件的普遍应用,“人随网走”已经变为“网随人走”,移动互联网在深度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生活、交往和行为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他们的恋爱方式,大学生“网恋”已经进入“手机恋”时代.文章通过开放式问卷与封闭式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研究并阐释了具有多媒体性、移动性、交互性、即时性、虚拟性等特征的智能手机以及其给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带来的影响,分析了其中的五种影响因素,总结出应对手机技术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爱情危机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微博平台是当下所有社交媒体中用户最活跃的平台,大学生中使用微博人数众多。利用微博平台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势在必行。要坚持大学生主体性地位,杜绝形式主义,提高微博之于培育工作的实效。深刻分析微博运作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博品牌建设,用精品占领网上阵地;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大学生具备正确使用微博和有效利用微博的能力,并形成对微博所传递的信息能理解其意义,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具备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要将微博平台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现实空间培育相对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双联动。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秩序多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道德规范和法律规章,是一种有序平衡的动态社会状态。微博作为一个有3亿用户的交互平台,具备打乱中国传统秩序让其重新洗牌的强大生命力。为了分析微博与社会秩序的交互性影响,论文从微博与社会秩序二者入手,探讨了微博对于重塑社会秩序的影响力以及社会秩序对微博本身的规范和作用。结果表明,微博与社会秩序之间存在着良性的相互作用,而二者的良性双向作用既有利于重塑社会秩序,同时社会秩序本身也会规范和维系微博的正常生长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人们将网下的生活移居到网上,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进行社会资本的积累。然而,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平台的大众传播特征使得社会资本容易集中流向网络场域中的强势话语阶层。而微信的“生成”式结构所形成的信息过滤机制,使得每一条信息必须跨过圈与圈的屏障才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这不仅有利于还原信息本身的价值,同时有利于消解网络核心话语节点的话语权力。在此基础上,经过层层过滤的“序参量话题”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让微信场域中,基于话题本身价值的人际交往更加平等和理性。文章试图从微信朋友圈的“生成”模式入手,分析朋友圈的结构形式,通过描绘朋友圈的话语传播机制,探索在基于内容价值的传播条件下的人与人的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顾客满意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顾客满意视为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企业界和学术界以往把产品或服务质量作为决定顾客满意的主要驱动因素,比较忽视顾客在交易全过程各种形式的付出。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对产品与服务在权衡利得与利失基础上形成的评价与偏好,是决定顾客满意的重要前提。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间存在层次上的互动,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顾客满意。顾客感知价值为企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管理提供了新的认识途径和管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微博作为一种影响广泛、方便快捷、及时迅速获取信息的新传媒工具在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广泛推崇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利用微博这一新型传播信息的渠道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一、微博的特点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分享以及获取平台,微博允许用户通过网站、手机等多种途径以140个以内的字符随时随地发布或更新各种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并将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及时发送给自己的好友或追随者,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1].最早的微博"Twitter"网站是Evan Williams在2006年开办的.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内测版"新浪微博",成为国内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标志着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成为任何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任何内容的信息交流平台.微博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微博中的意见领袖不仅是意见、认知和信息的扩散节点,也扮演着社会"情感领袖"的角色,并体现出鲜明的情感偏向特征,尤其是特定类型的情感传导.基于对新浪微博用户(N=38985)及其每人1000条帖子的采样,对情感和用户类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认为:粉丝数越多的微博用户其"情感化"偏向显著增强,而非情感化、无情感的内容显著减少,意见领袖不是冷静、客观、无情感的信息中介,而体现出"后真相"社会情感策动源的特征;微博意见领袖存在特定的情感类型偏向,不是任一种类的情感的加强都与意见领袖地位提升有关,它只偏倚于特定类型;微博情感领袖存在特定的用户类型偏向,进行k-means方式聚类后发现,粉丝量越多、影响力层级越高的用户中,"怒怼型"的比例较高,而其他类型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微信体现了媒介化社交的诸多优势,随着微信的普及和社交功能的延伸,微信化生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值得高度关注.微信成瘾不仅具有网瘾的一般特征,其过度虚拟社交导致生活紊乱和精神空虚,陷入“越微信、越焦虑、越冷漠”的怪圈,也进一步地疏远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容易产生人格分裂、社交幻化和自我迷失.如何培育微信的社交理性,是合理运用微信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