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美学是一种具有生态维度的新审美观,是生态文明的产物,且生态美学学科的发展将有利于实现人类用"整体观"视野看待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利于促进人类"诗意栖居"的生存观、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和"生生之美"的文化进步观的实现,生态美学的生态文明意义莫过于此。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小说《生态乌托邦》中人口问题、经济问题、生态整体观和自我认同与实现等问题的深层生态学解读,论述了《生态乌托邦》对美国的工业社会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的批判以及对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该小说不仅是对深层生态学理论的最好注解,也对清除现代性危机,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保护海洋生态、促进海洋社会和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建设为目的的海洋保护区建设,是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阐释。加强渤海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不仅关系到渤海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环渤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综合体现。渤海海洋生态近几十年来向退化方向发展,虽然随着国家对渤海海洋环境的治理,渤海海洋环境质量曾一度趋于好转。然而,随着渤海的过度开发利用,渤海海洋环境,包括海洋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状况经过短期的改善之后,又逐步趋向于恶化。因此,必须提高对海洋保护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发展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海洋保护区建设中的三个关系,强化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加强海洋科技支撑,实施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建立渤海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推动渤海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文化具有传承性、和谐性和群众性。科学理解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我国生态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对科学发展生态文化并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应坚持走生态文化群众路线,弘扬传统生态文化精髓,即继续传承儒家"仁爱"思想、传承"道法自然"理念中的积极思想、传承佛教"生命修持观"中蕴涵的积极思想。  相似文献   

5.
杨国桢 《学术研究》2015,(2):92-95,2
"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通过海洋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文化研究的核心价值,是论证、阐释、弘扬东方的海洋文明、海洋文化,改变东方有航海活动没有海洋文明、海洋文化的旧思想观念。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借鉴和海洋文化的理论支撑。认识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和勇于探索、崇尚和谐的海洋精神,树立中华海洋文明的自信。认识中国的海上特性和海洋社会,改变海洋发展陆地化模式,培育海洋意识,改变以往的思维定势,逐步消除制度歧视和文化排斥。在新的海洋时代,实现思维观念、生产方式的改变,赋予海上丝绸之路以新内涵,东方和中国讲海洋故事的能力就能进入新境界,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美丽福建"包含生态美、人文美、行为美三个层次的内涵。福建省具有在推进生态文明中建设"美丽福建"的良好基础,但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应从将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入"美丽福建"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转变"官"念,转变发展方式等诸方面入手,让"美丽福建"蓝图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就其实质而言,生态文明是一种具有经济与生态双重维度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通过环境净化、生态维衡等措施,实现自然资源的"节流"与"开源",确保生态良好状况的持续存在,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蓝色经济依凭海洋丰富的矿产与能源资源可以实现对陆地资源的"节流"与"开源"。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可有效维持良好生态循环,并可以其特有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蓝色产业体系。由此,发展蓝色经济是构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希望之途,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蓝色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3,(9):16-20
从《世说新语》可以看出,魏晋士人高扬人的自我价值,推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追求人的诗意地栖居,表现出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生态智慧和审美情怀,与当今生态学者大力提倡的生态人本观、生态平等观、生态整体观有诸多相通之处,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人格培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要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经济的竞争力,打造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新一极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尤显迫切。构建广西海洋生态文明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础,传承与发展传统海洋生态伦理思想,树立海洋生态理念;需要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的法制建设、文明责任制度建设;需要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管理与协调发展机制等来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存和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新概念和新战略的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分析国情省情的基础上,云南省要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必须确立和实施环境优先、生态立省,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成为包括生态相对独立领域在内的"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2015,(11)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其独特的理论特质生成于生态哲学方法、生态意识理念以及生态社会重构"三位一体"的致思理路。生态哲学方法将生态置于"自然——人——社会"的整体性维度中加以考察,实现了生态理论的实质变革;生态意识理论将危机意识、生存意识、责任意识相互关联,实现了生态意识领域的深度拓展;生态社会重构将经济生活与制度设计结合,揭示出生态社会建设的现实维度。探索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洋民俗作为一种合法性话语在规范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同时,也为女性提供了表达情感、进入社会的途径.在以海洋民俗为代表的海洋文化影响下,当代海洋小说塑造了两类典型女性形象:一类是传统观念中的"好女人"与"坏女人"形象.她们或在"守候"与"出发"的循环中延续着女性亘古的命运,或在"古老"与"现代"的对立中消解海洋乌托邦的幻想;另一类是打破民俗禁忌与性别期待、主动走进海洋的女人.在集体海洋、商业海洋、文化海洋等场域下,她们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向度,找到了重建女性主体、释放自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经过生态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碰撞,全球生态主义思潮已具有了鲜明的"中国印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新的高度,在当今中国,要想走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其关键就在于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随着我国特有的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不断交融碰撞,已形成一道中国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亮丽的乡村生态主义风景线.加之快节奏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立生态文明体制,将生态文明上升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同样的高度,提出五位一体新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本文以鄂伦春族为例,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置于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进行考察,探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文化环境与生态文明观念,力图探索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新模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制度建设共同构成了美丽中国生态梦的"六位一体"总布局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层次性与艰巨性的特征.认识其层次性,要求我们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在不同层次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识其艰巨性,则可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建设生态文明应将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作为现存文明形态的一个要素吸纳进来,将经济活动生态化,在此基础上实现文明发展模式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尤其是价值现等方方面面的根本变革,最终使工业文明跃升为生态文明形态.当前,我们应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在作为理想的生态文明形态的引导下,促进现实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海洋事业中的具体实践。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诸多困境,需要借鉴先进国家发展经验,树立人海和谐、海陆共进的思路,以公民海洋教育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法治建设为保障,探索适应我国发展需要的海洋生态文明之路,科学推进我国海洋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5,(8):93-96
《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的经典作品,该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迪与母亲、妹妹三人在对待家庭文化遗产方面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再现了美国黑人的生存状态。通过分析小说文本和社会语境,我们可以看出非裔美国人在现代白人社会文明的冲击下建构文化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困惑。美国黑人应正视自己民族文化的二重性特征,只有将自身文化中的"非洲"与"美国"两方面因素有机结合,才能最终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解开认同之惑。  相似文献   

19.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良好的优势和基础,但也存在诸多难点与问题。应从完善和落实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树立自觉的海洋生态文明理念、加大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等十大方面推进福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按照国家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长株潭城市群的文化建设,要将湖湘文化优良传统与现代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相结合,选准主攻方向,如长沙主攻科技、影视、休闲文化,株洲主攻炎帝文化,湘潭主攻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