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许寿裳为中心,利用近年来海峡两岸出版的许寿裳日记、书信、文稿、档案等第一手资料,重点考察在1945年前后许寿裳对日本的认识及其所作所为。文章认为,许寿裳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知日派"学者,不论是抗日战争期间还是抗战胜利后在台湾重建中华文化的时候,他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其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始终充满着强烈的民族义愤,同时他又是一个具有广阔视野的爱国知识分子,提出在台湾重建中华文化的同时还要注意接收日本留下的学术研究成果。许寿裳的认识并不是他个人的思考,而是代表当时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包括"知日派"学者的共同看法,部分呈现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殖民统治台湾20多年后,《台湾民报》作为反抗日本文化“同化”而在当时台湾仅存的中文报刊。它宣扬中国文化,支持祖国大陆民族革命,声援大陆的抗日战争,17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民族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光复初期台湾的贸易管制政策(1945-194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光复初期,台湾省署(府)在岛内施行了严格的贸易管制政策。陈仪时期,由台湾省贸易局垄断经营所有的货物进出口及进口商品的配销事宜。这一政策遭到台湾民众尤其是商人阶层的反对,它也成为“二二八”事件全面爆发的一大诱因。省政改制以后,魏道明撤销贸易局,随即设立的物资调节委员会依旧是台湾省政府施行贸易管制的机构。光复初期的贸易管制政策对台湾省的财政收入贡献巨大。总体而论,这一时期台湾的贸易总额不及日据时期,首要原因是战后岛内重建困难,尤其是资金不足,生产萎缩;其次是战后台湾的对外贸易处于总体结构的调整与贸易对象的适应阶段;此外,台湾的贸易还因汇率等方面的原因承受了祖国内地一部分恶性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俞荣根 《学术界》2004,(4):261-269
黄静嘉先生的<春帆楼下晚涛急>写的是民族的痛史,它第一次将"殖民地"这三个字如此近距离地拉到了大陆学者的眼前,提醒人们要严格区分日本对台殖民时期的"统治"与"统治的合法性"这两个概念.书中对"誓死抵抗"才是否定日本殖民统治合法性的表现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肯定了非暴力抵抗的意义.本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清晰地再现了日本对台湾的殖民地制度的全貌,并着力揭示了这个殖民制度的诸多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告诉我们,殖民统治与极权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说,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属于极权主义统治类型.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后台湾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针对台湾的鸦片问题,后藤新平提出了他的鸦片“渐禁政策”,在台湾实行鸦片专卖。这一政策不仅稳定了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而且成为其向中国大陆推广的主要侵略伎俩。后藤新平亦因此而跻身于日本政治统治的核心,成为日本殖民统治的行政权威。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后,我国台湾被日本占领,沦为殖民地。1895年至1945年,在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政治上实行总督专制,辅以警察制度、保甲制度等高压控制,对台湾人民实行残酷镇压和奴役;经济上实行"日台经济一体化",将台湾经济控制在日本手中,使之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文化上强制推行差别教育和同化政策,企图使台湾人民成为日本的顺民。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对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遗留下了若干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河南省中原文化经济研究开发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宋代哲学与中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4月12日至14日在北宋都城开封召开。来自国内各地和马来西亚、台湾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了会议。大陆学者以及香港、韩国、日本学者提交会议专著、论文50余部篇。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张岱年,著名伦理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罗国杰,以及台湾孔孟学会孔孟月刊、孔孟学报主篇董金裕等出席了会议。 与会代表就宋代哲学形态的多样性、宋代哲学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宋代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宋代哲学的现实意义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周红江 《云梦学刊》2013,34(2):64-69
文官制度是殖民统治留给印度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遗产。殖民时期印度文官机构一直以来都是研究南亚问题学者们非常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从官僚组织和制度构建、官僚制研究中的行为主义和民族独立国家行政传统构建三种视角介绍国外学者对于殖民时期印度文官机构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殖民统治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和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闽台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2月18日至20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来自北京、天津、南京、河南、福建和台湾等省的学者专家近百人,就闽台文化的历史渊源展开了热烈讨论。会上发言的学者32人,收到论文37篇。现将讨论内容综述如下。一、关于闽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它的扩散与延伸。与会学者以大量历史事实证明,中华文化的涵盖面很广,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分支很多,是多元统一的文化。中华文化包含着许多区域文化,如邹鲁文化、三晋文化、齐燕文化、荆楚文化以及吴越文化、巴蜀  相似文献   

10.
小泉八云作为第一位向西方介绍日本的学者,他的异文化探访为整个20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研究日本的学者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行动指南,也为当时中国的一大批日本研究学者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他的一生共写了20本书,其中有12本都是关于日本的。他被称为透视日本人心理的灵魂的研究者,是探访日本民族潜意识研究的一代文学大师。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台湾现代史里最沉重的篇章是与日本的殖民统治纠缠在一起的。自1895年日本将台湾纳入殖民体系下至1945年台湾光复的50年又4个月中,台湾社会确实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认同等多重变化和矛盾冲突,在此期间,台湾亦逐渐呈现出诸多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日据时期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艾丽 《学术论坛》2004,(2):146-150
18 95~ 1 945年 ,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实施了专制独裁的政治统治 ,在经济上进行了疯狂野蛮的掠夺和剥削 ,在文化上推行奴化的差别教育和同化教育。日本对台湾的统治是世界上最为残暴、苛酷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3.
徐晓望 《东南学术》2011,(2):204-218
明清朝廷与琉球中山国的往来有500多年历史,早就存在传统边界。明代福建省已经在管理钓鱼岛列屿。清朝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钓鱼岛列屿划归台湾府管辖。康熙五十九年徐葆光等人出使琉球,与琉球方面的官员及学者谈及琉球领土问题,后综合双方的意见,出版了《中山传信录》一书,这本书既确定了琉球国的范围,也划定了清朝与琉球的边界。按照这一边界,钓鱼岛列屿属于中国所有。甲午战争失利后,清朝被迫割让台湾,因而失去对台湾省管理的钓鱼岛列屿的管理权。日本二战失败后,钓鱼岛列屿在法理上已经回归中国。  相似文献   

14.
新民会是二战时期日本殖民当局在华北沦陷区设立的"与政府表里一体"的政治组织,是实行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山东沦陷区省、道、县及区乡镇普遍设立,形成了对口、机构统一的独立的组织系统,入会人数曾达到160余万,为华北各地之冠.新民会按职业、地域建有基层分会组织,农民分会机构和人员最多,并设有隶属团体.山东新民会组织遵从日本侵略者的旨意和不同阶段的战略部署,与伪政权共同开展各项奴役民众的活动.初期活动的重点是对民众进行"思想教化",宣扬"新民主义";后则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配合日军军事占领进而实施政治奴投、文化渗透、经济掠夺的帮凶.  相似文献   

15.
日本占领大连后,为进一步巩固其殖民统治,掠夺中国资源,旋即在大连设立海关。到日本投降,大连海关一共坚持了38年之久。大连海关是日本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特殊工具,其一切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与日本对东北乃至中国的侵略密不可分。深入研究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海关的历史脉络,特别是其特点和影响,对于今天我们认识历史问题及现代海关行政管理和港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海上分支,它的根在大陆,其发展历史也是炎黄子孙共同谱写。作为中国文化中的地域性文化,台湾文化的中华血统,从根本上决定了它的基本品格与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书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既是悠久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推动者。宋代书院兴起,与唐宋之际的复兴中华文化、重建儒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当代中国,传统书院也在悄悄兴起,这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复兴将会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从世界文明的宏观视野考察,中国书院不仅仅是世界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而且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模式与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极强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台湾地区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分支 ,它从来就不是独立的。在与台湾分裂势力进行政治、军事斗争的同时 ,也要与台独文化作斗争。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实现两岸统一 ,可以跨越目前的政治障碍 ,也可以更有力地打击台湾分裂势力 ,更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中华文化新的腾飞。  相似文献   

19.
近十余年来中华大地上出现了“黄帝文化热”,一批学者投身于黄帝文化研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所所长何炳武研究员就是其中卓有成就的一位。何炳武的黄帝文化研究起步较早,全面系统,成果丰硕,具有把黄帝文化研究与中华文化研究相结合;把黄帝文化的资料整理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把黄帝文化的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等显著特征。一、黄帝文化研究与中华文化研究相结合何炳武对黄帝文化的研究没有停留在对黄帝生平、事功的考证上,而是把黄帝置于黄帝时代的大背景中,把黄帝文化置于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和观察,使得黄帝文化的研究更有广…  相似文献   

20.
一、企业文化的提出及其意义 企业文化是伴随着日美经济竞争得而产生的一种经营新潮,它首先导源于日本。70年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出现了震憾世界的“日本旋风”横扫号称“经营者天堂”美的国,从而引起了美国企业界的一片惊叹。于是,一批美国学者纷纷探索日本企业的经营之道,并进行自我反省。美国的经营优势为何丢失?企业的活力为什么不如日本?日本企业的“经营之神”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