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长三角区域已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初步建立了区域内合作协调机制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有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的一些弊端开始凸显,严重制约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只有形成一种新型的稳定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以机制推进政府与政府、区域市场与区域市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协作与互动,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3.
4.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部地区崛起这一重大战略实现的必由之路,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需要有法制保障.在地方法制统一实现困难和国家统一法制无法充分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的情况下,法制协调呼之欲出.法制协调是破除地区封锁、平衡各省发展利益、明确各方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权责的有效路径.在借鉴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法制协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色,中部地区法制协调可以构建中央协调和地方协调相结合的协调模式,建立和完善立法协调、行政执法协调、司法协调等协调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金融资源配置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与金融资源配置优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以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优化,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深化,形成长三角经济新增长极和新高地的理论,进而通过对长三角金融合作、金融资源配置现状的剖析,提出以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7.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合作正在有序推进,并已取得许多阶段性成果.然而,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需要制度创新.本文借鉴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论证了以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推动长三角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提出了相关的制度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如同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繁荣也挑战世界安全的情形一样,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也给这一世界最具增长活力的经济区带来了冲击。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由于区域社会的一体化尚未有共识而难成各方自觉行动,这终将成为长三角实现可持续一体化的羁绊。我们需要尽早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深化城乡社区建设和服务,维护民工权益等方面,来推进社会保障经济的整合与建设,支持长三角可持续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长三角地区政府层面合作的视角出发,阐述了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近年来长三角合作所取得的最新成效,重点论述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思路,重点围绕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市场体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体化,提出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的重点和任务,并就长三角一体化条件下江苏省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问题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但由于地方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充分形成的区域经济不协调 ,已使该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如何通过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协调与合作制度的创新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本文拟就该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法制协调 ,协调机构及协调机制等问题进行探讨 ,并在相关的制度设计及具体的建设措施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从法日经验看政府在协调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行政运行制度、行政区划以及由其派生的地方保护主义妨碍了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本文借鉴法国和日本政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经验,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我国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职能转变问题,进而提出了调整行政区划和实行“复合行政”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区域发展一体化,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的范围内,地域上较接近的省区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通过合理的地域分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从均衡走向不均衡的路径,这种不均衡正是区域先发地区向后发地区进行空间扩散的条件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应从产业空间扩散基本理论框架入手。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空间扩散的理论条件给产业在区域内部扩散创造了良好的制度保障。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空间扩散的现实条件包括飞速发展的交通网络、广泛存在的劳动成本差距和不断推进的区域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14.
走向后长三角时代--长三角发展趋势与主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勇良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3):32-37,42
以后长三角时代这一概念,鲜明指出了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后长三角的基本特点是:上海继续较快发展,但核心城市功能有所弱化;周边区域持续快速发展,发展水平直逼上海;长三角将进一步成为竞争有序、合作紧密、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机整体。在这一新格局下,必须增进区域间的理解和信任,增强政策的一致性、规划的协调性、基础设施的整体性,更好地加快长三角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一体化与苏南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要求和必然趋势,将对苏南地区的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长三角一体化将使苏南面临一个收益与风险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总的来看,苏南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可能的收益远高于风险损失,长三角一体化对苏南竞争力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制约影响。提升苏南竞争力的基本路径在于,抓住机遇,科学定位,打破行政分割,在苏南内部率先实现一体化,建设地方性分工协作网络,强化产业集群的植根性。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和范围经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Hong Yinxing 《学术月刊》2007,(9)
长三角的目标不仅是一体化,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体化中获取范围经济。其推动力是由市场化和国际化推动的的体制一体化,其依托是区域内相同的产业基础条件下的产业组织和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的共同市场的有效作用。范围经济产生的合力是由合作和共享产生的。合作就是要求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克服以邻为壑、过度竞争的现状,从有限领域的合作进入到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共享就是要求区域内各种经济资源和基础设施实现共享。长三角制造业的生产基地向区域外转移,在区域内发展总部经济、品牌经济,是获取更大的范围经济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7.
强化产业整合,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二十一世纪初长江三角洲产业整合重点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 2 1世纪 ,长江三角洲将再一次面临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与辐射。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 ,处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群如何进行新的战略定位 ?如何重新整合长三角的资源 ?如何进一步强化产业整合 ,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 ?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经济一体化,是一个长时间、广空间、多层面的复合发展过程。它肇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这一地区39个沿海和内陆通商口岸的陆续对外开放。这些口岸作为连通国内外市场网络的核心节点,引领着该区域的城镇、交通、产业等主要经济领域,率先进入了经济现代化与市场化的行列。其主体内容和表现,就是来自中外双方的不同生产方式和市场要素,在环渤海广阔的地理与社会空间内,发生了长时期的相互碰撞、彼此调适和市场整合。到20世纪30年代,这里初步形成了以天津为中心、以青岛—大连为两翼的环渤海外向型经济区,标志着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环渤海特色的中国经济现代化之路,提升了该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