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博思·亮相     
《经理人》2010,(7):124-124
王蓓黎:打赢汽车产业的“第二擂台” 从去年到今年,利好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汽车市场爆发“井喷”。虽然中国汽车制造与销售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是竞争的白热化,并未让车企取得高额利润。特别是中国民营车企在品牌、工业设计、技术能力的“第一擂台”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别人在卖品牌.我们只是在卖制造。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60年华诞。6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国际化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和品牌构成仍不容乐观。如何实现汽车强国的梦想?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之路将走向何方?这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我国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由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起步较晚与国际汽车品牌相比规模还比较小、竞争实力也比较弱,因此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汽车企业必须加快汽车产业升级,找准适合自己的产业升级路径。为了更全面的对自主品牌汽车产业进行研究,本文对国内学者近几年来关于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升级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得出促进自主品牌汽车持续、健康、快速、稳健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为基本分析框架,通过对汽车消费税制与汽车产业政策相关性的实证分析,考察我国汽车工业的产能过剩状况。认为其相关性较强,并能较好地配合新汽车产业政策和国家宏观战略方针,加快推进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5.
殷醒民 《经理人》2009,(8):28-28
在当前形势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代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其不仅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和应对金融危机,也是催生新技术革命和建立新型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突破口。中国的汽车工业能否利用这次良机,在追赶世界汽车工业中实现难得的一次“蛙跳”?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20世纪90年代以后 ,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将成为把公众对汽车的潜在需求转化成为现实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目前 ,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汽车生产体系 ,大国的市场优势、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优势、工业配套的规模优势逐步显现。中国已加入WTO ,中国将在开放中逐步融入全球汽车制造分工体系 ,随着全球汽车制造跨国公司的进入和国内汽车企业的发展 ,中国有望在未来10~20年 ,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从创造竞争环境、产业链配置等方面 ,文章提出了适应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汽车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和科技实力比拼的焦点。经过"十二五"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了产业化起步阶段的任务,从"十三五"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应用型高校如何做好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如何支撑人才培养成为各类高校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魏晓明  花家红 《决策》2004,(1):48-49
安徽汽车工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10年来快速发展,已成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微不足道到支柱产业的第一次跨越,成为国内地方汽车产业发展的领头羊.2002年,安徽汽车产销量居全国第5位,市场占有率达到6.6%.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15%左右,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5%以上,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产业是中国加入WTO后通常被认为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作出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的汽车关税水平较高 ,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散、小、乱 ,技术水平低等 ,由此而引出的结论往往是悲观的。然而 ,如果能够抓住后WTO时期的有利时机 ,加快政策调整、体制改革和企业重组 ,培育和发展中国多方面的比较优势 ,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 ,则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则完全不同。本文在此背景下 ,就中国加入WTO后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问题作一些讨论。一、中国汽车产业为什么竞争力不足在中国现有的诸多产业中 ,汽车产业是一个发展不够快、竞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总结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先行经验,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贸易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日趋成熟,整车制造的利润率会呈现逐渐降低的态势,且利润向汽车产业链的下游产业链转移,作为下游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汽车金融和汽车租赁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汽车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在全球经济及全球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本土汽车厂商通过竞争与兼并重组等方式,正在加速提高自身竞争力。然而,中国企业迄今还缺乏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品牌是汽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中国汽车企业发展轿车产业的过程中,在提高质量、技术的同时,更应提升市场营销意识。本文将对汽车市场营销的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家庭购买力也大幅度提高,因此,单纯从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来看,汽车早就应该进入中国居民家庭了,但现实生活中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却相对迟缓,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分析了汽车工业政策、汽车消费的附加成本、汽车金融服务等影响我国汽车消费的软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一场革新,正在改变世界、改变中国。2008年以来,国家及各地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超过200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正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文件《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充电桩行业政策方向。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海正蓝。从2017年12月到2018年11月,我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消费的增长必将带动汽车保险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按照入世协议我国将逐步开放保险市场,中国汽车保险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成为我国汽车保险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碳”消耗逐渐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环保逐步成为世界共识。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一是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二是提高清洁能源占比。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汽车产销数量实现高速增长,但这也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如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因此,政府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从政策层面支持我国汽车产业转型,促使新能源汽车实现自主研发、产业化发展。基于此,文章深入探索FS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从而提出FS新能源汽车公司落实竞争战略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政策指导与全球能源战略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文章运用SWOT理论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深度剖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规划,为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汽车产销大国,重庆市汽车产业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数个全国知名的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产销量名列前茅。本文在分析重庆市汽车产业市场现状的前提下,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优化重庆市汽车产业有效竞争性的有效途径,为重庆市汽车产业宏观调控与企业制定政策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加入WTO短短几年时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然而,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石油供应却持续出现紧张,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严重威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展汽车产业方面,我国应当避免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本文将以我国主要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为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过去1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关注下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了清晰地透视全国城市层面10年的产业推广效果,本文采用2018年全国296个城市的数据,基于空间视角,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效果的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分别从两个层面即示范与非示范城市、五大典型城市群,实证考察了城市政府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城市科研能力等主要因素对新能源汽车在全国的推广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示范城市还是非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都与经济发达程度相关,但在示范城市中的显现性更高;在五大城市群中,研发能力和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其他因素的影响效应差异性大。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在竞争格局下,通过提高研发投入和建构产业体系,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可能性。研究表明,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更多地应该是从区域视角,充分发挥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最终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城市、城市群和全国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及市场推广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