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作了明确的论断:“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就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斯大林同志的这一论断,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贡献。但它是否完整和全面?是否包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全部内涵?这却是值得斟酌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一年二月四日,斯大林同志在全苏社会主义工业工作人员第一次代表会议上,对来自苏联全国各地的七百多名代表发表了《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的著名演说。在这篇演说中,斯大林同志论证了在苏联迅速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改造时期的决定意义,向全党发出了“布尔什维克  相似文献   

3.
柯切托夫是苏联著名的小说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全神贯注于当代的现实,是一位复杂而具有相当思辨能力的艺术家。他的许多作品刚一问世即引起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兴趣,有的还常常引起争议。柯切托夫在中国也是颇受注目的。从《茹尔宾一家》开始,他的长篇小说《青春常在》(1954)、《叶尔绍夫兄弟》(1957)、《州委书记》(1961)、《落角》(1967)、《你到底要什么?》(1969)以及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雷电击顶》,都已经译成汉语出版;苏联当代作家当中,柯切托夫是在中国介绍最全、作品翻译最多的一位。《茹尔宾一家》(1952)是柯切托夫转向工人题材的第一部巨著,也是使作家获得巨大声誉的一部作品。1945年卫国战争结束到五  相似文献   

4.
小说《还乡》出版于1878年,是哈代自1871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计出无奈》以来的第六部小说。但许多评论家通常把它看成哈代的第二部重要小说,第一部他们认为是1874年出版的《远离尘嚣》。《远离尘嚣》是哈代的成名作,也代表他创作上的一个转折点:表现了作者创作上由喜剧向悲剧过渡的开始,《还乡》的间世基本上完成了这一过渡。“《还乡》是哈代持久的悲剧创作中的第一次全面尝试”。循着这条路线,在以后的十七年中,哈代为他的读者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完整世界,一个充满着复杂矛  相似文献   

5.
1834年,普希金完成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历史著作——《普加乔夫史》,向世人介绍了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及其领袖的真实情况。该书为俄国后来的历史学家研究普加乔夫起义奠定了基础。普希金也因此被苏联科学院认为是苏联最优秀的历史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兴先同志,最近费了很长一段时间,对《格萨尔王传》这部世界知名的长篇英雄史诗,写成了近30万字的研究专著,这在《格萨尔》研究史上,应当算作一部力作。他让我给他写一个序言,我就勉为其难了。回忆1716年蒙文本《格斯尔传》在北京初次雕版印行后,首先流传到苏联,刊印翻印,流于海外,在欧洲各国掀起了研究探索之风。但当时国内外大部分人,甚至在藏族地区还不知有这部史诗的存在。直至二十世纪之初,首先在国外收集到这部史诗的藏文原本,才知道  相似文献   

7.
莫应丰同志的长篇小说《将军吟》,是一部较完整地反映军内“文化大革命”历史的悲剧.悲剧问题,是个文学理论问题,也是个艺术实践问题.作为一次悲剧艺术实践,《将军吟》对“文化大革命”这个历史曲折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创作提出了值得注意的艺术经验.作者一九七六年“冒死写于文家市”,这就表明,当“四人帮”还在横行、“文化大革命”仍作为喜剧续演着的时候,他就反其道而行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这幕政治悲剧作  相似文献   

8.
《国际科学技术和生产合作的法律问题》一书是苏联科学院国家和法研究所的集体研究成果,由波古斯拉夫斯基主编。该书着重探讨了在关于社会主义法律研究中越来越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分析了在苏联法学理论指导不签订的各种合同。该书是苏联第一部全面研究国际合作中的法  相似文献   

9.
荀春荣 《中华魂》2014,(21):30-34
马蓥伯同志的《春蚕蜡炬集》,2013年9月由红旗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他继《激浊扬清集》《两刃相割集》《匪石匪席集》之后,又一部颇有分量、颇有现实感的理论论文集。就像马蓥伯同志平时最喜欢的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所唱的那样,在他这部新著中,我们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位耄耋老人的手笔,相反却能处处感受到一股青春的朝气,一股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感受到一颗年轻而火热的心在跳动。  相似文献   

10.
胡适这位“家世汉学”(蔡元培语)“治学有正统派遗风”(注一)的名扬中外的我国著名的大学问家继《中国哲学史大纲(上)》以后,在一九二八年六月又推出了他的一部重要著作《白话文学史(上)》,这是他整理国故的重要成果之一。 二千年来我国似乎没有一部文学史。说来奇怪,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倒是由英国汉学  相似文献   

11.
王驰同志多年以来潜心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的研究,先后出版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概论》等著作,这两部书,在国内产生过很大影响.尽管学术界在精神文明学学科建设的问题上还存有争论,但王驰同志在国内率先提出这一学科并系统阐述他的研究成果,却已经越来越为人们肯定和接受.  相似文献   

12.
一、全面进行共产主义建设的召唤 苏联在1959年5月18——23日举行了第三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大会是在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同志亲切关怀下召开的;它反映出苏联作家积极响应苏共第21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具有开创历史新纪元意义的《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这一伟大号召的蓬勃热情。 苏联的三次作家代表大会,都是在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召开的。1934年8月举行的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是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飞速地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且立卽转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情况下召开的,是在苏共总结这个期间建设勝利经验的第17次党代表大会的启示下召开的。当时,由于五年计划的成功,社会主义在一切经济和文化部门中都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苏联从《大转变的一年》起始  相似文献   

13.
小说《水泥》出版于一九二五年,是苏联老作家革拉特珂夫(1883—1958)的代表作。这部优秀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在苏联国内外都产生过重大影响。高尔基对《水泥》的出版是很重视的。他在给革拉特珂夫和其他作家的书信中多次提及这部作品,并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在给《水泥》作者的信里写道:“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很有意义的、很好的书。从革命以来,这本书头一次紧紧地抓住了并且辉煌地说明了现代生活中最有意义的题材一劳动。在您以前,还没有人这样有力地接触到这个题材,并且是这样巧妙地接触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的探索。在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以苏联教训为鉴戒,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动力、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以及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作出了贡献,但这一探索由于种种原因曾一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逐步形成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树理同志的《三里湾》,写于1954年,在《人民文学))1955年1月号开始连载,至4月号续完。这是赵树理同志继《李家庄的变迁》之后所写的一部有名的长篇小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农民广泛地组织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并且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开始成批地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特别是在北方解放较早的省份,首  相似文献   

16.
小说《长白少年》的作者柳元武同志,是朝鲜族出色的儿童文学工作者。从一九五六年担任吉林省延边人民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以起,他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文学创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十年动乱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柳元武同志的文学创作进入了新时期。在短短几年内,他先后发表了《长白少年》、《森林里的篝火》等三部中篇小说和《邻居之间、《工作队队长》等十多篇短篇小说。一九八一年四月,柳元武同志到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一九八二年一月,他的中篇小说《长白少年》,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评选中,荣获优秀奖。现在,他正从事着《海兰江畔的孩子们》的创作。这是一部反映朝鲜族少年儿童,在党的怀抱里茁壮成长的儿童中篇小说。以作者自己的童年时代为题材而写成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制定了《1954年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毛泽东是《1954年宪法》的总设计师",这部宪法是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制定的,他对《1954年宪法》的论述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宪政思想,标志着毛泽东的宪政思想达到了最高峰。这其中既有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也有教训需要我们去反思。  相似文献   

18.
颇具价值的爱国主义教科书——评《爱国主义纵横论》陆建洪由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志浩同志题词、政协山东省委员会主席陆懋曾作序,马书波、刘德军同志主编的《爱国主义纵横论》一书已于1997年4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19.
彭德怀同志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是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一九五九年,在党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同志蒙冤受屈,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罪名。十年内乱期间,彭德怀同志又遭到残酷迫害,丧失人身自由,被长期“专案审查”,直至含冤逝世。《彭德怀自述》(以下简称《自述》)是彭德怀同志在蒙冤中的严正申辩。他不顾加于他的骇人罪名,从容地写下自己为革命出生入死的历史,显示出彭德怀同志光明磊落的胸怀。他的伟大风范将长留于天地间。《自述》是一部关于中国革命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20.
阿历克赛·托尔斯泰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但是在他初登文坛的时候却是一个象征派诗人。从1907年第一部作品《抒情诗集》发表到长篇名作《苦难的历程》和《彼得大帝》问世,他的创作经历过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从象征主义转变到现实主义,第二次从批判现实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两次转变相继发生在俄国革命史上两个重大事件——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1917年10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他早年在创作方法上的探索,为他日后攀登艺术高峰开辟了道路。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