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凉山彝族嫫尼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华 《民族研究》2006,(6):45-52
彝族嫫尼是生活在彝区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一些已婚女性组成,她们用自己的巫术为人驱鬼治病,禳解灾难,占卜未来。作者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凉山彝族嫫尼成巫的原因和条件,她们从事的法事活动,她们的生存现状,以及嫫尼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笔者所做的调查研究可以增加人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有一个特殊的乡村彝语母语剧团。剧团只排练演出过一部剧,而这部剧一演就是两年200多场。这部剧,就是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乡村艺术团的彝族母语宣传教育剧《噩梦初醒的山寨》。  相似文献   

3.
徐铭 《民族学刊》2017,8(4):15-21,97-98
本文利用民族学者的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从家支组织形态与功能、家支权力结构与德古、社会变迁中的家支与德古三个方面论述彝族家支(血亲社会组织)与德古(权力人物)的结构与功能.笔者认为凉山彝族家支与德古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并非此消彼长的两个对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面的,传统性不仅具有顽固性,而且会吸收现代性的某些成分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家支与德古具有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传统与现代结合为一种协调的模式,构成了彝族在当代社会的特定民俗.这就是现在凉山彝族农村的地方政治.在当代社会,德古继续扮演什么角色要看他们接受新知识、新的价值观念以及理性权威程度而定.民众在家支上的同质性极高,所以他们不缺乏家支从属感与认同观念,缺乏的是对现代文化的了解,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对身处经济极不发达社会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民族学刊》2013,4(6):8
即将由民族出版社(北京)出版发行的《社会性别多样性研究:基于凉山彝族性别关系变迁考察》一书,系西南民族大学马林英教授多年潜心以性别为分析视角、以人类学为研究方法写成的彝学学术力作。该书赢得了国际彝学专家、美国人类学家郝瑞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彝族人类学家潘蛟教授的一致好评,并分别作序评荐。  相似文献   

5.
谭祈炜 《民族学刊》2012,3(6):89-93,102
毒品流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使得当地吸毒人群上升,造成了当地社会的不安定,并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其中涉及到个人、家庭和社会,例如由吸毒造成身体条件恶化、家庭破裂、社会犯罪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彝族同胞的身心健康。本文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释吸毒对凉山彝族地区带来的危害,并且提出解决吸毒问题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6.
1951年1月,凉山地区就建立了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红毛妈姑彝族自治区。1952年10月,正式成立了凉山彝族自治区政府(1954年改称自治州),完成了民族自治地方建立的工作。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为方便充分行使自治权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林英  张洁 《民族学刊》2012,3(3):60-67,103
当今世界,主流社会与边缘社会制度的共存与发展问题已经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凉山彝族本土司法体系完备而灵活,至今依旧有效地发挥着秩序规范运行的功能,其中本土刑法制度尤其如此。当下,在乡村彝人的心目中,本土司法依然具有根深蒂固的存在空间和坚实基础。不少彝族民众对本土司法的熟悉和依赖程度,在某些领域远远大于国家法,国家司法、执法机关在当地的适用和执行一直有限。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文献检索、综合分析、比较论证等方法专门针对彝族本土刑法与国家刑法在实体法的条款规定、程序操作、刑罚与赔偿等方面作了深入对比与分析,以期寻求展现当地处理刑事案件的最佳本土模式或有效经验,从而为促进凉山彝区民族法治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宋阿依姆 《民族学刊》2019,10(5):64-72, 118-120
彝族主要聚居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民歌作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一种形式,它的特征是较为复杂的,同时也是鲜明立体的。基于当前彝族文化呈边缘化、断代式发展的现状,彝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发展彝族民歌也应从物质、人本、媒介等多个方面予以考察研究。通过比较可见,云南楚雄彝族民歌的推广发展先行,为四川凉山彝族民歌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四川省文化界对少数民族文艺的发展观念十分高远,因此,凉山彝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可期,大致可分为“点”“线”“面”三个层面的战略规划:推出“明星式”彝人歌手获取“流量”,重视新时代的彝歌基层教学、搜集整理、翻译和学术研究,以及利用现代传播形态体现彝族民歌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介绍和分析了凉山州美姑县毕摩传承现状:毕摩传承人和毕摩文献都在大幅锐减,且速度惊人;在社会的急速变迁中,毕摩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重重危机。此种现象应当引起世人的关注,呼吁相关部门要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介绍和分析了凉山州美姑县毕摩传承现状:毕摩传承人和毕摩文献都在大幅锐减,且速度惊人;在社会的急速变迁中,毕摩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重重危机。此种现象应当引起世人的关注,呼吁相关部门要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历史上,在这个区域曾经出现过大大小小17个族群名称。为了争夺自然资源及政治资源,这里族群冲突频发。本文试图借助彝文古籍探讨彝族先民在复杂的族群环境中的互动策略,结合笔者多年的田野调查材料和个人经验,勾勒出彝族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生存性智慧。  相似文献   

12.
蔡华  何长英 《民族学刊》2022,13(3):67-74, 145
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彝族婚嫁彩礼持续走高,特别近10年来,婚嫁彩礼已经变异为“高额彩礼”。课题组自2018年至2022年,以凉山彝族“高额彩礼”为研究对象,探究“高额彩礼”的性质、形成的原因和带来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 “高额彩礼”阻碍凉山社会经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凉山急需进行一场彻底的移风易俗洗礼,使彩礼不再“高额”,让彝族青年走出“婚嫁漩涡”,形成崇尚文明新风、抵制陈规陋习的社会风气,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3.
拉姆 《中国民族》2015,(2):30-34
一曲木日火第一次见到海洛因时,并不曾想到毒品会那么深重地影响到他日后的生活。那时,出生于大凉山某某县一个彝族山寨的曲木日火正在乡镇中学读初中;而自己最好的朋友则正蹲在学校狭小昏暗的厕所中,用打火机燎烤着锡箔纸上白色粉末。1990年代中期,毒品开始进入彝族人聚集的大凉山腹地  相似文献   

14.
<正> 等级制度之森严,是解放前川、滇两省大、小凉山彝族内部最为突出的社会现象之一,也是了解凉山真彝族历史从而判定其社会性质的一个关键,历来为有关研究者所嘱目。但凉山彝族内部的等级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凝固状态,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凉山彝族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局部变革和民族关系的发  相似文献   

15.
杜飞雪 《中国民族》2014,(11):57-63
一 阿子优杰高高地坐在拖拉机的车斗上,面色忧郁、满怀心事。穿着运动衣、牛仔裤的阿子优杰虽然没有披查尔瓦,天菩萨的发型也藏在棒球帽下,不过,黝黑的肤色加上下陷的黑眼睛,再明确不过地显现出了他的彝族血统。拖拉机上的阿子优杰,如同骑于马上的古代彝族武士般威严,对母亲要他向客人问候的示意,并不配合。阿子优杰的忧郁和母亲的快乐,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6.
吕荔 《民族学刊》2011,2(5):68-72,95
凉山彝族漆器对纹样的应用十分广泛,从各种酒具、餐具到祭祀用具等,可以说无器不饰纹样。凉山彝族漆器上的这些纹样承载着彝族古老的传说和神话,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可谓之"动态的历史"、"有形的史书"。它们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文化内涵厚重而丰富,同时还有着广阔的艺术研究和文化产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农历10月间,是四川凉山彝族的年节.过年,是彝族人民的一个隆重的节日.这时候,庄稼已经收进了屋,谷地种上了小春作物,辛苦一年的劳动人民,现在得到了休息的机会.按照传统的习惯,男人们要举行赛马,射箭,角力等比赛;年青的姑娘们就玩起磨儿秋(注一)唱歌和弹口琴(注二);孩子们就用新稻草或藤条编成秋千,挂在大树上玩.  相似文献   

18.
凉山的什么变化最大?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30周年前夕,我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那个地方。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谁都会滔滔不绝地讲出一大堆凉山的变化。的确,30年来,凉山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56年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延续两千年的奴隶制,凉山彝族人民跨上了时代的骏马,走上了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刘樾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12-213
彝族建筑艺术实际是非物质文化和工艺艺术文化的综合体,它可以为文化的体验提供一个综合的场所,它依托于凉山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综合文化呈现的载体.彝族民居的研究最早是集中于对传统民居的研究,其后从现代建筑科学的角度对彝族建筑发展、彝族传统民居形式传承和彝族现代居住环境观点有诸多探讨;近年来对彝族建筑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建筑设计本身,更注重建筑与文化的多方牵引作用,如陆铭宁的《彝家新寨建设与民族文化产业化途径探讨》就是从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探讨.但是目前还鲜有从文化体验角度出发,对彝族建筑生态环境和人文旅游环境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凉山彝族人口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以清代中叶为阶段的。在此以前,由于受制于物质生活资料及居住环境诸因素的影响,彝族人口增长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但从清代中叶开始,凉山彝族人口迅猛发展,并一直持续至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分析清代凉山彝族人口发展的原因及其由此派生的部分社会问题,有助于正确理解执行彝区的人口政策,使人口的增长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