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西方哲学史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如何理解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如何实现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转换成为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研究广度和深度的关键性问题。为此,本文既依从西方哲学史自身的发展逻辑,又结合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对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加以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现代转换问题,以此求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2.
彭启福  叶美芳 《学术界》2005,(3):129-132
与文学中"文学作品"与"文学批评"二分的状况不同,哲学理论与哲学批评是无法截然分离的.西方哲学中的批评已经成为沟通不同时期的哲学理论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的哲学理论的经纬线,离开了它,很难理解西方哲学的历史和逻辑进程,西方哲学史也必将因此而变得支离破碎."西方哲学批评史"即便能够创建,也只能作为一种专门史涵盖在西方哲学史当中,而不是独立于其外;"西方哲学批评史"与"西方哲学史"的关系,是不能与文学中"文学批评史"与"文学史"的关系相比附的.  相似文献   

3.
理解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历史性与思想性关系是实现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转换的关键。文章从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历史性与思想性的内在关联入手,研究历史性研究范式向思想性研究范式转换可以使西方哲学史研究从史性特点向论性特色回归,有效实现史与论的内在结合,还哲学史以基础性、理论性、历史性、思想性之本原,让历史性与思想性统一于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上。  相似文献   

4.
系统方法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哲学和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是全面地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哲学和哲学史的第一个哲学家。在《哲学史讲演录》的“导言”中,黑格尔明确宣称:“哲学是在发展中的系统,哲学史也是在发展中的系统;这就是哲学史的研究所须阐明的主要之点或基本概念。”列宁虽然反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立场,但充分肯定了他的系统思想。正是这样,我们主张运用系统方法来研究现代西方哲学。陶济同志在《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一文中,主张运用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方法探求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但由于他夸大了哲学这一具体的意识形式的相对独立性,把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单纯地理解为思想史或哲学史和逻辑范畴发展之间的一致,从而既忽视了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现实、和其它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忽视了对现代西方哲学中各层次关系的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片面的、难以令人信服的结论。下面,我们试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运用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对现代西方哲学作一些具体的分析。不确之处,诚望陶济同志和其他同志赐教。  相似文献   

5.
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这是由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叉发展这一外部条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建设及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当前遇到的问题所决定的.开展这一研究,我们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思想流派兴衰的内在逻辑,时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等不同理论动态的性质和价值作出准确的评估,从而揭示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方哲学研究从“西学东渐”向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由“哲学史就是哲学”向“哲学史就是认识史”再向“哲学史就是思维的创造史”的三种理论形态的跃迁.按照这种跃迁方式的理解即是将西方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演变的历程加诸动态的分析,突出强调认识西方哲学中国化的重要立足点,即以事实的梳理为我国西方哲学研究发展的内在根源;清晰地把握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合理逻辑机理;推动西方哲学在中国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哲学生发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哲学传统根基之上,体现着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向和变革。这种转向和变革遵循了西方哲学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的内在发展逻辑。本文试从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转向中挖掘西方哲学自身的内在逻辑和思想价值,在各种转向所体现的哲学观变革中再现从“思想”到“意义”的发展理路,从而为现代西方哲学开启发展的无限空间和广阔之路。  相似文献   

8.
西方心理学思想史发展规律的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纵观西方心理学思想史,就是关于西方心理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思想演变的历史。实质上,它是一部西方心理学发展的认识史或智慧史。包括两大部分:(1)西方哲学心理学思想史,从公元前6世纪起至公元19世纪中叶,是西方心理学思想的孕育和发展的历史,成为西方科学心理学思想史的渊源;(2)西方科学心理学思想史,从19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末,是西方科学心理学的思想的形成、演变和融合的历史,成为西方科学心理学思想史的主体。因此,从总体上把握西方心理学思想发展史的基本规律,会使我们更加明确地掌握西方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西方哲学参照系问题的探究,是以辨析和确认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目的为前提的。而中国哲学史的现实存在方式决定了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目的根本上既不是道统的传承和道统的现代复活,也不在于建构当代中国哲学,而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谱系的客观理解和如实叙述。在以此为目的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要对西方哲学实施彻底的现象学“加括号”程序,或者说,完全排除西方哲学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和不现实的。但西方哲学的思想、概念和框架也不应该成为我们理解和解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把“尺子”;不过,把西方哲学作为“镜子”和“窗子”,对于我们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却可能是有益的和富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党执政所要把握的"三大规律",对这些规律进行的历史性探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根据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过程和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在探索三大规律的层面上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在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探索中,来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探索三大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2001,(4)
本刊讯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五月二十七日在京召开“西方哲学研究方法暨苗力田学术思想研讨会”。四十多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 ,会聚一堂 ,就西方哲学研究方法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并深切缅怀在西方哲学史 ,尤其是古希腊哲学研究、翻译和教育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苗力田。与会者认为 ,从研讨苗力田学术思想中探讨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翻译方法 ,是很有意义的。在西方哲学研究方面 ,有学者指出苗力田的成就不仅限于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和翻译 ,他对西方哲学史的整体把握和创见仍需不断加以发掘。与会学…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时候,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工作十分重要.对马克思哲学存在不同的理解方式揭示"前联系"的发生学理解方式、掌握"自联系"的马哲史理解方式、研究"后联系"的对话式理解方式、注重"外联系"的实践论理解方式,诸理解方式各有其价值并需正确地加以把握.全面理解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对诸理解方式加以整合,实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学理和资源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达到"综合解读"、"创新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颜炳罡 《文史哲》2005,(3):26-32
近百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由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发生了由“中国的哲学”史到“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转化,冯友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经典之作。这一研究思路是“依傍”西方哲学的表格或框架到中国古籍中筛选资料填入已有的表格或框架中,是用西方这一特殊形态的哲学去剪裁中国这一特殊形态的哲学,中国哲学的主体性丧失了,中国哲学史变成了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现史,学者们原想以此论证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结果却导致更深层的“合法性”危机。由此,中国哲学史必须从“依傍”走向主体自觉,由“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现式研究回归到“中国的哲学”史即中国哲学固有义理逻辑展开历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们说的西方哲学史,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不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包括现代西方哲学在内的欧洲哲学史。因此,我这里所讲的西方哲学史也就是指从公元前六世纪开始的古希腊哲学起,到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欧洲哲学史,这期间大约经历了二千四、五百年。二千四、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史究竟讲的什么主要问题?其主要特点究竟是什么?我归纳为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西方哲学史是哲学  相似文献   

15.
环境伦理学中存在着关于人的价值形象和人的本质的预先设定,我们称之为"人的预设".这种设定在根源上由社会实践规定,表现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把握"人的预设"对理解和进行环境伦理学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哲学作为理性的事业,要拯救西方哲学的危机,重新论证和定位形而上学,对理性范式自身逻辑蜕变过程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理性的"合理性"根基与形而上学的"合法性"根据统一于对人之本性的理解当中,理性范式的演进逻辑与形而上学的走向具有历史的逻辑的一致性。对理性范式演进逻辑进行系统把握,不仅能够认识形而上学发展历史的基础结构,还能够进一步理解不同类型形而上学的存在样式的内在根据,进而可以诠释形而上学的未来命运和现实特征。  相似文献   

17.
陈新 《学术研究》2008,1(4):42-45
一部好的哲学史作品应该是建立在哲学史家对"哲学"和"历史"观念的反恩之上.近代欧洲哲学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往往表现出这一点.黑格尔、文德尔班和罗素的哲学史研究不仅阐释了他们理解的"哲学",也引导着近代西方"历史"观念的演变.当前,我们注意到一些哲学家或哲学史家在思考哲学史时,就哲学史作为一种历史表现,仍然习惯于采用19世纪发展出来的那种实在论"历史"现,以获取客现的哲学史为其宗旨,这的确有失哲学家作为反思者的身份.历史哲学与历史编纂理论的当代进展对于当代的哲学史研究所忽视的这种尴尬境地应当可以提供相应的提示.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一直都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日本学者广松涉虽然肯定了恩格斯在第一次思想转变中的主导作用,但他无形地放大了这种主导作用,抹杀了马克思应有的贡献。西方马克思主义则以辩证法为突破口,撕裂了马克思恩格斯形象的一致性,制造出"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尖锐对立,扭曲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地位及其精神实质。这种对立到了西方"马克思学"那里,则演化为两种哲学原则的对立,彻底撕碎了恩格斯的光辉形象。因此,只有在尊重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独特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准确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比较哲学”是哲学史研究的新课题,它要求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哲学家、哲学流派和哲学思潮进行历史的、逻辑的比较。在比较中把握思想史发展的纵向和横向交错的历史线索,描绘哲学史发展的主体画面,揭示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相互联系性和相互继承性。本文试将欧洲哲学史上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资产阶级思想家、法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马克思的一些手稿重新发观和发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出现了一股新的研究热。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哲学史观和历史分期法的影响,许多研究者只注重经典表述,而忽视了对这些手稿思想深层的内在机制的揭示,因而往往割裂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本文试图依据历史和逻辑一致的原则,真实地再现经典作家的思想轨迹,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理论成果及其实质,科学地揭示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