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历史性与思想性关系是实现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转换的关键。文章从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历史性与思想性的内在关联入手,研究历史性研究范式向思想性研究范式转换可以使西方哲学史研究从史性特点向论性特色回归,有效实现史与论的内在结合,还哲学史以基础性、理论性、历史性、思想性之本原,让历史性与思想性统一于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上。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哲学史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如何理解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如何实现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转换成为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研究广度和深度的关键性问题。为此,本文既依从西方哲学史自身的发展逻辑,又结合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对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加以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现代转换问题,以此求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3.
哲学素有“智慧之爱”之称,“爱智慧”,“追求智慧”是哲学的本性。现代哲学虽然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却无一例外地视智慧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以“意义”为其核心范畴。然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不只属于现代西方哲学,从对西方哲学真实性判据原则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哲学在对人独特的意义性存在的自觉把握与自我意识中,从古至今一直在表达着它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表达着“智慧之爱”所担负的历史与时代的使命。同时,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转变都以思考现代人的意义世界为旨归,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西、马所共同担负的哲学使命的“融通”中寻到哲学未来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天楠 《理论界》2013,(5):19-21
西方政治文化理论是当代政治科学领域的主要分支,政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范式。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兴起背后蕴含着多元、复杂的因素。悠久的历史源流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理论素材,多学科交叉发展为政治文化内涵的厘清、外延的划定奠定了基础,新技术的发展为方法论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撑,民主化浪潮为其兴起提供了现实推动力。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其兴起从研究视域到理论特质,从路径选择到方法论变革都呈现出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学正在发生非西方转向。这是世界文学研究范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全球文明重心东移的结果。反殖民化和全球化使非西方文学史经历了国有化和世界化的历史进程。世界文学研究新范式主要包括:认为世界文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观察视角,以西方视角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文学观因其研究视野狭窄已逐渐丧失活力;从非西方视角出发导致了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的非西方转向,多中心的非西方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发展的重要引擎;世界文学非经典集合而是流通和阅读模式,视角多样性决定了世界文学图景的复杂性和多元性。1950年代中期召开的亚洲作家会议,体现了非西方国家在全球体系建立之后的世界文学格局中建构世界文学新观念的理论自觉,非西方国家第一次以世界文学史的主体而非客体的身份,出现在世界文学观念的建构中。中国因其古老丰厚的文学传统及在反殖民运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世界文学的非西方转向中具有引领作用,彰显了独特的中国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可以在何种意义上谈论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果我们承认理论世界根源于实践世界而又与之有根本的区别,那么在理论世界中,我们便只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规律问题,而不能合理地谈论人的能动作用问题;在实践世界中,我们可以合理地谈论人的能动作用问题,只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趋势以及历史趋势与人的能动作用的关系问题,但不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规律问题;而无论在何种意义上,我们都不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践在什么意义上可以成为本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鹏 《东岳论丛》2005,26(2):29-33
实践既是马克思哲学的逻辑旨归 ,也是马克思哲学的逻辑起点 ;在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中 ,世界是人的世界 ,即人的活动创造的、包含自然、思维于自身的社会历史 ;作为社会历史本源的实践与绝对不变的惟一无涉 ,而与生成变化不可分割。在上述逻辑意义、社会历史意义和生成意义上 ,实践可以成为本体。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一直都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日本学者广松涉虽然肯定了恩格斯在第一次思想转变中的主导作用,但他无形地放大了这种主导作用,抹杀了马克思应有的贡献。西方马克思主义则以辩证法为突破口,撕裂了马克思恩格斯形象的一致性,制造出"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尖锐对立,扭曲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地位及其精神实质。这种对立到了西方"马克思学"那里,则演化为两种哲学原则的对立,彻底撕碎了恩格斯的光辉形象。因此,只有在尊重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独特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准确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研究:西方有关理论的演进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研究是城市社会学中一个重要主题。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有关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样式、规模及水平,不仅为国内学者所关注,同时也极大吸引着国外学者的注意力。本文以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城市化研究为线索,结合西方学者发表的有关研究文献,在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按照研究主题、方法和学科分类的不同,概括性的分析了西方学者在开展中国城市化研究方面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城市化研究应学习借鉴和关注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11.
纵观国内理论界西方哲学史的研究,多呈现为知识性的研究范式、历史性的研究范式和思想性的研究范式三者择其一的局面。知识性的研究范式把西方哲学史理解为探究世界普遍性知识的确实性、独立性、模式化的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认为古代哲学就是本体论哲学、近代哲学就是知识论哲学、现代哲学就是语言哲学,甚至用这种知识论的研究范式更容易按照真与假、对与错的真理标准明确把西方哲学史规定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历史性的研究范式通常是把  相似文献   

12.
"辩证法"是古希腊人的发明.古希腊城邦以广场为中心,辩证法与修辞术是公民在广场上进行政治商谈的政治手段.其中,辩证法是遵循逻各斯的,而修辞术被看作对逻各斯坏的使用.辩证法是认识至善理念的思想进程,从而实现社会"化多为一"的团结.辩证法从其起源、功能以及终极使命来讲都是一个政治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13.
王路 《中国学术》2001,3(1):235-261
最近几年,我明确主张,我们在哲学研究中不应该用“存在”,而应该用“是”来理解和翻译to be或Sein。我认为,我们应该从理解西方的语言、理解西方的哲学本身、理解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出发,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中国的思想概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城市贫困社会空间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贫困社会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在经典社会学研究中,恩格斯和齐美尔开启了城市贫困社会空间研究的大门.沿着恩格斯和齐美尔的思路,学者们从人文生态学、社会地理学、新城市社会学和空间不平等社会学展开了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并进行了综合尝试,对当代西方城市贫困聚集区如内城区和贫民区的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当代西方城市贫困社会空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对于研究我国目前的城市贫困空间聚集趋势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图借助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人的观点挖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维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与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关系,力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蒙,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有效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20年来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研究立场和研究主题的两大转型过程,从而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转型,加深了人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但在当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图像却呈现出日益模糊的特征.体现在学术界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理论性质、研究目的和意义等问题还难以形成共识.我们应当通过严格规定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范式采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对话和互动.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鲁迅又成为学界热门话题中的热门话题。其因导源某些人对鲁迅的挑战。首先,一群自称“是喝狼奶长大的”“新生代”作家在《北京文学》(1998年第10期)发表了由朱文发起并整理的《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在问及鲁迅时,韩东说:“鲁迅是一块老石头。”“他的反动性也不证自明。”朱文则狂傲地说:“让鲁迅到一边歇一歇吧。”这之后,葛红兵连续发表了《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芙蓉》1999年第6期)和《为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写一份悼词》(《芙蓉》2000年第1期)两篇文章,鲁迅成了他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实践观不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而且更具有现代存在论的意义和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卢卡奇对马克思社会存在本体论的解读是不彻底的.马克思实践存在论的的基础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论纯粹的存在论违背马克思哲学原则的实质.建筑在实践基础上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革命性变革意义的思维方式,正是凭借这种思维方式马克思完全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本体论"的理论模式,并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创立了实践存在论意义上的新历史观.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国外毛泽东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以马克思主义谱系定位毛泽东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中颇具争论的问题。围绕它,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进行了两次论战,形成了异端说、阴谋论等一系列观点。反思这些观点可以发现,国外学者的研究某种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自身专业理论研究的先在框架,对毛泽东实践活动前提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解读存在着简单化、片面化、教条化倾向,停留于抽象概念体系中介毛泽东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概念话语,满足于经验现象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个别观点(不是基本观点)的简单比较,看不到毛泽东实践活动背后深刻的认识论基础和思想根源。某种程度上讲,国外毛泽东研究并没有真正回答毛泽东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预言"涉及"未来"之"方向"、"状态"和"事件",涉及时间之"绵延",同时也涉及"因果"范畴,因而是"经验"范围内的事。在"经验知识-历史"的意义上,"预言"式的"推论-推测"只有"相对"的意义。康德的"批判哲学"确保了"经验"的"自然科学"作出"科学性""预言"的"可能性",同时也展示了"经验性科学""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同时,康德哲学指出在与"知识"不同的道德层面上,人类"理性""有权"作出"预言":人类历史一直是在朝着"改善-趋善"的方向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