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教学论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及方法的传导,而是通过数学教学,在掌握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新思维就是创造者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渐近或突发性飞跃的形式对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形成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设想的思维过程.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高级思维过程,而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现在对已有结论的重新探索与发现.虽然不具备社会意义,但对其个人来说仍然是一种创造.因此,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创造性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2.
试论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中的高校处分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特别权力关系中公务法人利用关系的典型形态—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按照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这种关系确有其特殊性 ,因此校规和高校处分权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但根据人权保障理论和依法行政的精神 ,法律也必须对这种关系加以规范和调整 ,并赋予法院司法审查权和学生的申请救济权。从而必须进行学校与学生关系领域的理论创新、立法创新和司法创新  相似文献   

3.
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有赖于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创新活动。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理念创新是关键,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创新的主要内容,教学管理创新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与"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话"既表示"意义传播(meaning spreading)",也意味着(思想)解放.真正的对话,其结果是要激发一种突变,生成一种新的东西.创新教育要通过"对话"不断捕捉学生创造的潜力,促使学生潜能的实现,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智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对话"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话能够激起学生思考问题,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话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对话,注重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在对其他学生解释自己思维过程中分享科学创造的结,通过辩论、解释,促进学生对科学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目前,创新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重视的焦点.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在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本文论述高等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设计问题,其目的在于对学校创新教育进行基本定位,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创新思维的外在表现,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研究式教学是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能够调动学生研究、探讨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研究式地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指导学生研究式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创新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实施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实践教学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试验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课堂,是沟通学生与社会之间联系的桥梁。其目标是: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亲身经历创新的过程,获得创新的体验,增强创新的热情,养成创新的习惯。创新实践教学途径包括:基本劳动实践、实验实践、工程实践、研究实践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蕴含着创新素质启迪的丰富科学因素 ,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独特功能。 1 通过对事物发展本质的分析 ,使学生明白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焕发其创新精神。 2 通过对新事物成长道路的分析及其新生事物不可战胜原理的分析 ,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念 ,焕发其创新精神 ,提高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科毕业设计是学校对毕业生培养质量全面的、综合的检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目前本科设计中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出题和学生被动选择的选题模式、部分教师出题质量不高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学校对毕业生提出了让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自行发掘毕业设计题目和结合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特点进行选题的建议,并要求形成包括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设计方案和创新点、已具备和尚缺少的条件等内容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在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新实验是大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的教学实践,具有多种模式。这项行动,对参与学生本身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也能让学生对以后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对高校和教育者而言,是一次新的教学形式的尝试,也能使其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充分发挥网络在德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德育工作要取得明显效果,内容要创新、方法要创新、载体要创新。如此,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才愿意接受,德育工作才能发生作用,进而取得实效。网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工作如以此为载体,其内容、方法也易创新。因此应充分发挥网网络在德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是观念技术形态的实用化 ,是技术观念与生产活动要素的重新组合 ,也是观念商业价值的实现过程。技术创新的思维形式 ,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形式的辨证统一。在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中 ,必须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发人深思,究其原因,重理论、轻实践。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其语言内容充实最快,应用也要求也最广。因此,现代的语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对事物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性运用的能力外,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培养其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要:一、努力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二、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三、积极拓宽学生的创新领域;四、不断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般只注重机械地使用一些浅易的英语常识,在这种锻炼和学习中往往容易失去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机会,致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不到培养。教师观察也是一种评价学生基本行为的方法,同时也是收集其语言技能信息的有效手段。一般来说,教师的观察记录来源于与学生的讨论,还有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表现、平时角色表演的表现、小组讨论的表现以及一定的才艺展示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公安院校英语教学的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分析,探索出符合新形势下公安英语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人才的宗旨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作为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旨在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 ,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田丽丽 《南都学坛》2012,32(5):114-115
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同时也是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其研究历程中呈现出内涵拓展化、培养行动化及功能实用化的特征。考察其嬗变源流,可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注重校园创新精神氛围的营造、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需求发现的引导。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思考老问题,往往导致新的发现与突破。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专业认证是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检验,不仅对本科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还存在学生工作理念滞后、机制不完善、形式主义、政绩工程、管理工作队伍素质与水平欠缺、工作方式单一等问题.探究其原因主要有:高校行政化、学生工作与专业教育脱节、学生工作没有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总体目标、学习风气不浓等.因此,要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包括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创新、管理内容创新、搭建创新平台、管理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20.
健美操进入高校课堂已经很多年,一直以来教师们也是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非常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点自由思维的空间,对培养具有创新、探索能力的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是有利无弊的。如何加强学生对健美操的认知程度,培养大学生健美操的素质,并由此在提高其人文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其健美操的创造力,这是常规健美操教学所难以涉及的。因此,探讨健美操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健美操课的教学质量,也将有助于健美操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