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湛江地区高师生普通话水平、普通话意识,及在校普通话学习情况的调查表明普通话在湛江高师学校已受到重视,但高师生学习普通话却无规律、无方法、较被动,致使普通话水平较低.笔者对此采取的对策是两种"三级推普法";分年级"三级推普法",分等级"三级推普法".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效果显著,学生普通话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事关国家"法治化"的整体实现。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普及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的基层地区,情况尤甚。因而,认真开展少数民族基层地区的普法教育工作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少数民族基层地区的普法工作为切入点,尝试从理论视角对与普法相关的若干法律问题作较为深入地个人解读和剖析。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时期普法主体的重心挪移为主线,法治国家进程中的普法活动可类型化为“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和“谁参与谁普法”三种模式。“谁主管谁普法”模式采取普法主管部门自上而下单核驱动的普法策略,在取得显著普法成效的同时也存在弊端与局限。“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产生,标志着普法主体由主管部门的“独唱”变成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合唱”,推动多层次多领域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为解决维权型普法所存在的动力难题,“谁参与谁普法”模式通过加强自下而上的普法公众参与,凝聚全民守法价值认同。迈入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法治一体建设要求“八五”普法从全员普法、精准普法和浸润普法三个维度实现制度拓新。  相似文献   

4.
普法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活动,目前“六五”普法已经结束.新阶段的普法活动面对的是有限的社会总资源和普法总资源,当从资源分配的视角分析时,可以发现普法者在新的普法阶段应当对具体的普法措施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需求,提高普法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普法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普法内容方面应当实现从普及知识到普及理念的转变,在普法主体上不能忽视政府的重要角色,在普法方式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传媒应当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是我国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方面."微时代"背景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调研数据来看,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课等网络交流微平台并非"洪水猛兽";如果加以良性引导,"微时代"背景可有效促进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我国应当创新高校法治课程的教育模式,探索"互联网+法治教育"的新兴模式,实现由"粗放普法"向"精准普法"的深度转变.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的重要论述是引领中国新时代普法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新时代全面开展普法工作、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建设法治中国而提出的科学理论.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的重要论述涵盖了普法与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法与提高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普法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普法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重要论述的时代意义在于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开辟了新境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擘画了新蓝图,为当代世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贡献了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
“普法”对于“守法”的功能意义是由“知法—守法”与“知法—维权—守法”两个命题共同支撑的.然而,这样两个命题并没有在“普法”与“守法”之间建立真正意义的联系.只有将普法看作一种特定的、实现意识形态“社会黏合”功能的方式方法,“守法”才能真正实现.未来的普法重心既不是法的“暴力性”也不是法的“功利性”,普法应以论证法律的“合法性”为基础,在普法者与普通民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商鞅战秋菊"这一思想实验检验了法律界日益盛行的从普法到专法的法治转型主张。对法治转型的可能途径与后果的实验检验表明,由于普法型法治已经使法律面前人人知识和权力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寻求建立法律职业的知识壁垒和权力格局非但不能帮助法律人建立专法型法治,而且势必走向专制和人治。法治的实现因此需要中国法律人超越职业主义和精英主义,寻求与普通民众的共识基础,探索中国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必要性。首先,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提高是其权益维护的必要前提;其次,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适应机械整合向有机整合转变的需要;再次,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适应政府从行政整合向法律整合转变的需要;第四,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提高是自我规制其社会失范行为的需要。普法是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农民工普法要构建普法主体的多元性,体现普法内容的针对性,着眼于普法形式的实效性,在培养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同时,兼顾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目标写进我国的宪法,普法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普法应该以培养全民的现代法律意识为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同时,为避免普法工作流于形式,应注重培养措施的考察和落实。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中宣部、司法部第五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及省、市“四五”普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启动社区“四五”普法工作,四川省绵阳市剑南路西段第二社区居委会与绵阳市蜀仁律师事务所联合开展了“四五”普法、律师进社区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是化工部直属高校,现有四系二部、二十四个专业,在校生近3000名,教职员工近400名,“一五”普法中,我校被评为江苏省、连云港市普法教育先进单位;“二五”普法期间,我们以此为动力,切实按照国家“二五”普法的总体要求和市普法部门的部署,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坚持普治并举的原则,认真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扎实开展依法治校活动,为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培养“四有”人才,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2013,(3):64-64
为纪念学习雷锋活动五十周年,张家港市积极组织普法志愿者、普法讲师团、法制文艺工作者等法制宣传骨干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志愿服务行动,为广大市民送上法律服务大餐。  相似文献   

14.
"执法产业"现象的出现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股浊流,笔者从法的价值出发分析了这一现象的现实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应该在继续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切实推进全民普法活动,全面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5.
李良玉同志在《世界历史》1988年第3期发表了《对普法战争性质的重新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对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普法战争的性质提出了新的看法。我认真拜读之后,在一些问题上颇受启发,但也深感文中的论点和论据实在令人难以荀同。 《探讨》作者认为史学界关于普法战争性质的“这种两段论划分法虽有一定根据,但并不完全正确。作为一次政治事件,普法战争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它自始至终就表现为对两方来说都属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简要地说,他认定普法战争对于双方来说自始至终  相似文献   

16.
普法战争是普法矛盾的产物 ,也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角逐的结果。战后 ,德国完成了统一 ,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法国失去争霸欧洲的地位 ,促使欧洲格局有了新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李传厚 《社区》2011,(17):42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司法所在社区调解工作中,创造性地运用"五个结合",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相结合。在日常的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注重与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广泛开展法律"六进"和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电视法制节目一方面肩负着"普法""载道"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发展困境.形态老化,同质化竞争;题材资源匮乏,争夺激烈;围追堵截,其它电视栏目大量涉及法制题材.文章基于法制节目的社会责任和面临的困境,探讨法制节目未来的发展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础性工作。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是普法宣传教育的重点。贵州民族学院在“四五”普法工作中抓住重点,明确目标,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等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扎实工作,为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推进普法宣传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探寻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渐进式宪政建设策略之下,国家普法与民间维权都在中国的宪政启蒙运动中起到十分明显的社会效果。但是,作为一种启蒙宪政理念的国家策略,我国法制宣传的政治性、易变性,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宪法中的"制约权力、保障人权"、"宪法也是法"的基本理念的张扬。民间维权也应突出蕴含于"公民"概念中的基本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