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族歌剧自上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在学习与借鉴欧洲传统歌剧的基础上,已经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许多优秀歌剧作品不论是歌剧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堪比西方歌剧。然而,民族歌剧的艺术形式影响着歌剧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许多优秀的新歌剧"昙花一现",中国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探索一条我国歌剧自己的道路还需要歌剧创作者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论歌剧声乐文化艺术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唱为主的音乐戏剧形式。由于歌剧的综合美感与声乐演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歌剧又被称为歌唱的戏剧、声乐的戏剧。本文首先阐述了歌剧中声乐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体裁,进而探讨了歌剧演唱与歌剧“综合美”的关系,以期读者从歌剧声乐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对歌剧声乐艺术的审美。  相似文献   

3.
对威尔第歌剧音乐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性进行分析,探究作为歌剧史上划时代的歌剧大师所展现的艺术特性.以歌剧<奥赛罗>中第二主人公雅戈这一反面人物作为研究对象,以雅戈在歌剧中的音乐作为载体,从音乐主体、曲式结构、和声色彩等方面的分析入手,从中找到歌剧艺术在其创作和舞台演绎过程中的艺术"经脉",为今天的歌剧艺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戏曲艺术同歌剧艺术一样是综合艺术,不仅表演形式可以为歌剧所借鉴,同时,还为歌剧走向民族化提供了帮助。民族声乐表演者应该认真学习民族戏曲艺术,努力使声乐艺术同戏曲艺术更好地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形式的意识形态意义——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探险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毛女>的创作过程一波三折.就民族新歌剧的形式创制来说,不啻一次艺术探险.在组建民族国家的历史关头,延安迫切需要一种民族新形式作为新文化的旗帜.由于文化人与意识形态话语诉求之间的隔膜或错位,<白毛女>的初次排演全面告败.在明确了"民族新歌剧"的意图后,重新调整的创作组尝试了各种形式,试图在民族化与现代化之间寻求一种恰到好处的张力,以实现延安新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歌剧是一种把戏剧、文学、舞蹈、舞美、交响乐等的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一般分为正歌剧、抒情歌剧、喜歌剧。本文就作曲家、剧情、角色及咏叹调四个方面对歌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部艺术歌剧或一段浓缩的精神生活是作曲家和诗人有感而发的创作,而对艺术歌剧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的"把握",对角色性格和歌剧特色的"解读",对演唱处理和演绎技巧的"表现"均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演唱者只有通过对作品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形成作曲家、诗人、表演者三者的统一,最终求得演唱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瓦格纳对歌剧的考察主要是从革命的角度入手的,他批判了由享乐本质导致的歌剧的种种轻佻情状,希望改变当前歌剧萎缩的现状,用艺术的繁荣来改变社会的混乱状况。瓦格纳的种种戏剧理论的最终导向是他对"未来的戏剧"的构想,那是集音乐、诗歌、戏剧为一体的艺术。瓦格纳重视音乐与语言的一体化,真实生活与艺术的融合,在歌剧的观念、乐队的功能、和声的作用、剧本的制作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戏剧实践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马莎 《南都学坛》2009,29(5):37-38
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自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后发展迅速,很快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综合艺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歌剧在经历了探索和发展的历程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为以后中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末文艺复兴直接的音乐贡献就是歌剧的诞生,兴盛于18世纪的正歌剧和以之相对的意 大利喜歌剧和法国喜歌剧,产生于1820年代的法国大歌剧。歌剧以动态的综合艺术、戏剧的音乐化、多种艺 术因素交织的复调美,构成歌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因歌剧《弄臣》中的歌剧主题"诅咒"的戏剧发展的内在要求,曼图阿公爵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的塑造和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歌剧在舞台空间不断展现和发展的过程之一,要突现歌剧主题,对曼图阿公爵音乐主题的情感要求、发展和形成的基础、主题的内涵以及在歌剧主题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详细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它是研究这部歌剧的艺术特性不可或缺的步骤,也为揭示这部歌剧在意大利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出有力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歌剧主人公拉达梅斯为研究对象,以咏叹调《圣洁的阿依达》作为载体,从人物戏剧形象、曲式结构和音乐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入手,解析威尔第在歌剧《阿依达》中利用音乐元素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为演唱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咏叹调的内涵,举一反三,了解威尔第咏叹调的特点,更好地把握威尔第的其他作品,从中找到作为歌剧艺术在其创作和舞台演绎过程中的艺术通道,为今天的歌剧艺术提供更为有益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威尔第与瓦格纳同生于1813年,二人在19世纪的欧洲音乐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二人都致力于歌剧艺术的革新,但却有着迥然相异的价值趋向.威尔第则追求个人内心情感表达和现实生活的写实,坚持以声乐为主体,创作以歌唱性旋律见长的意大利歌剧;而瓦格纳的音乐富于幻想、传奇性,他还创造了"乐剧",倡导"声乐交响化"的创作原则.虽然二人在创作理念上有着许多的相异之处,但却都对于后世的歌剧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Belcanto的字面含义为"美好的歌唱",起始于16到17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为适应欧洲歌剧的诞生而形成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目的是为了造就美好的歌声.这种使意大利人引以自豪的美妙歌唱,发展成为法、德、俄等国的"美声唱法".  相似文献   

15.
红色歌剧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代表作,以可歌可泣的历史史实、富于地域化的音乐风格和波澜浩瀚的舞台艺术,再现了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军民气动山河的红色精神。红色歌剧兼具马克思主义文艺作品的实践性、人民性和审美性,其精神内涵包含着开拓精神、拼搏精神、鱼水精神等,通过使用壮丽的艺术语言和再现革命年代的民族记忆,不仅使这种民族艺术形式获得了高度赞誉,更再次发挥了红色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中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歌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既融合了西洋歌剧的要素,又融合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要素,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那么,音乐教学是一个很好的传承载体。中国歌剧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同时在使中国歌剧走向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国歌剧在音乐教学中传承,在其传授者、传授途径、传授环境和传授者中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歌剧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有着无法抹去的荣光。当然,它也存在着不应回避的若干问题,特别是创作方面。2013年6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歌剧研究会、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和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歌剧论坛",将其主题设立为"攻坚克难:开创中国歌剧创作新局面",并以"研究中国歌剧创作现状,提高中国歌剧创作质量"为其目标和任务,从本届论坛四大板块的主题发言(即理论探索、实时观察、创作实践、他山之石)和自由讨论中不难看出,当前我国歌剧创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偏离、题材立意受限、经典作品匮乏、形象塑造薄弱,以及歌剧思维弱化等问题,这与歌剧人对中国歌剧的热忱、厚望形成了某种反差与对比。歌剧创作是一种复杂、精妙、系统的艺术工程,其创作质量的提升有赖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就中国歌剧创作中的题材立意、形象塑造和形象立美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歌剧自产生以来,发展迅速,在借鉴西洋歌剧的基础上,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无论是对声音的要求还是情感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歌剧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统一,演唱者要具备全面、综合的艺术素质,为观众展示中国歌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用符号学的观点解释艺术文化现象,是揭示艺术形式构成和表现特性的途径之一.任何一种艺术符号的主要功能都是对情感信息的传达.声乐艺术由创作实践到审美实践,包含着文学、音乐、歌唱及表演等多元的文化因素,其艺术产生、艺术再现和艺术创造的各个环节,无不体现出多元化文化符号构成的本质属性,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典型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声乐艺术的综合性艺术特质,或许正是中外声乐艺术最终必然不谋而合地选择了歌剧这种综合性音乐戏剧形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话剧加唱"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形式结构,显示出一定的体制特征,最终发展成为中国歌剧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体裁及格式,对后来的中国歌剧创作产生了实际的影响。分析《扬子江暴风雨》剧本创作,从剧本体制角度透视"话剧加唱"的形式,可见在中国戏剧生态环境变化和发展进程中,这种体裁和格式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及合理性,在歌剧创作探索中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