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发展趋向。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和农业人口大省,河南省在农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上任重道远。只有着力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与之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比较中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到201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2.6%,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期。但“进城易、定居难”、“发展速度不平衡”等问题已成为我国城镇化顺利推进的障碍。政府干预过宽、过深是制约我国城镇化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影响城镇化的其它因素如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中都可以看到政府的“影子”,这些因素互相交错,互相影响,综合牵制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新的发展时期,政府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转变政府职能,在城镇化建设中实现政府与市场双向互动,同时改革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农业现代化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我国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应该走城镇化之路 ,提出了发展城镇化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镇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化建设的正效应,推动民族文化从村寨传承向由城镇和村寨共同传承的历史进程;把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镇建设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中心;创新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镇化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互动前行的模式;在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中积极应对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挑战,因势利导,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以促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传扬;民族自治地方城镇的艺术院校、文艺团体、群众艺术馆要成为弘扬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中坚力量;造就有利于城镇化与民族文化互动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及优化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雷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5):698-702
以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为标准,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从三种类型产业集群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区域城镇化的进程,分析了基于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并针对城镇产业集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之一。当前, 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也给我国农村的建设和
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文章深入论证了城市化与农村地区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 认为只有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农村经济振兴与社会进步, 才能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从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农村非
农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推进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美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我国要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东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30-31
通过反思美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我国城镇化中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要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9.
梁红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4-16
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发展趋向。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和农业人口大省,河南省在农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上任重道远。只有着力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与之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36-41
兵团城镇既具有城镇的一般功能,更具有维稳戍边的特殊职责。兵团城镇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兵团整体发展实力,也有助于兵团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的使命,保障新疆地区和谐稳定发展。选取了经济建设、社会保障、人口聚集、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五个系统层的25个指标层值,运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法全面系统地对新疆兵团城镇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得出: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呈递增的态势,经济建设水平指数呈递增趋势,社会保障水平指数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城镇人口聚集评价指数呈"波浪式"发展,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提出了兵团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并依据兵团城镇的特殊功能分类,分别阐述了经济发展型城镇、维稳型城镇和戍边型城镇在未来城镇化建设中的发展重点与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实质上就是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判城镇化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与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牢固确立人的城镇化建设的社会质量路径。西方社会质量理论范式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的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实质与核心,改变传统的以“物”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思路,从而在大力促进资源的城镇化、价值观念的城镇化、社会关系网络的城镇化和制度的城镇化进程中大力提升城镇化的社会质量。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9-103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既强调市场机制的高度参与,也需要地方政府主导。这一制度现实决定了入市必须处理好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角色转换问题。唯有在公共利益最大化制度目标下,以农民权益不受损为前提,综合考量粮食和生态环境安全、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等现实诉求和界定标准,将地方政府从角色明确和角色回避两个维度进行定位,方能处理好市场和地方政府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农业生产要素角度,采用时间序列协整检验和误差模型分析等方法重新梳理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无论从长期角度还是从短期角度,工业化都将对农业现代化产生一定的推力作用,而城镇化则对农业现代化产生一定的拉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建设既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给2014年文化领域发展定了基调.而社区文化生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如何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是基层政府面临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焕鑫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483-486
小城镇建设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立足辽宁,着眼全国,建设与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意义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是缓解大中城市人口压力的客观需求,作者分析了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促进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对策:一是编制科学的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规划;二是创新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构筑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体系;四是营造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外部环境;五是重点建设包括县城在内的100个中心镇。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尝试提供一个逻辑一致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指出“三化”同步发展的制度前提,阐明对激励机制和领导层选择过程具有充分理解是这个制度建立的前提.三者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相互关系是本文着力阐释的问题,最后,论述“三化”同步发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葛笑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10
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重要主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想论争发轫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益破产的农民和日益凋敝的农村。以农立国论、工业立国论、农工协调论和文教兴农论对农业、工业、工业化之于农业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并且形成了五种不同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农业农村现代化思想观点和发展道路的梳理、比较和评析,我们获得深刻的思想启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力之源在农民和农村;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利的条件;要重视现代科技力量;要有统一的领导力量和科学的战略规划;要独立自主地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回望并反思20世纪上半叶的思想论争,对于今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桂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61-64
社区演进和村庄变迁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互化互促的结果,是生产方式变革、生活方式变化的必然,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三化"呈现的特征不同,农村社区演进的路线不同,农村社区建设所选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也不同,要因地制宜,尊重规律,注重协调,加强统筹,发挥农民主体地位,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地方文化行政变革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2):139-144
日本的地方文化行政变革是:从服从中央政令向地方自主转变,从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转变,从实现文化振兴向生活文化建设转变,从重视行政职能和效率向以人为本转变,从以居民为客体的管理型行政向以居民为主体的自治型行政转变。其核心理念是从"文化的行政化"向"行政的文化化"转变。考察和借鉴日本地方文化行政变革的经验,对探讨我国地方文化行政体制改革和研究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城镇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519-521
农村文化是农民在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的农耕实践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反映,也是农村社会进步的标志。农村文化具有乡土性、归属性、直观性、季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当前,中国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树立新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强化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要充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的农村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