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关于古诗文部分的学习,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那么,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进行经典古诗文的诵读教学,便成为我们思考、申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华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蕴涵。认真诵读、品味、背诵中华经典古诗文,对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人格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是诵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中学,学生对诵读的喜好程度、数量和质量以及老师诵读教学的运用都呈下降趋势,可以说诵读教学从观念到认识,从方法到过程,都存在很大偏误,而且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诵读对于英语学习是极为有利的。本文在阐述诵读作用的基础上,论述了诵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读书,本是中学生的天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读、写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诵读,诵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只有反复诵读课文,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才能引起内心的共鸣。因此,诵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诵读、精读不仅能使我们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加强记忆.丰富词汇,掌握规律,提高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本文试从诵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即通过诵读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及更好地帮助领悟作品的语言美韵律美和节奏美谈起,并进一步列举了语文诵读的几种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对艺术美的感知辨别能力,超越作品本身,领悟语言背后的人的内心世界,根据作品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诵读,以及层进式、诗歌鉴赏式、吟唱式的诵读法等,从而达到以诵读来领悟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7.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诵读有规律可求。从诵读的内涵及其发展寻找诵读的特点,从诵读的过程探讨诵读的规律,由此可以提出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华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结晶,对经典的传承是大学教育应尽的责任,师范生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经典的传承使命。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也成为当下之重。诵读技巧、诵读流程、诵读背景的有效选择能使师范生的语言表达技能、教学组织技能、运用技术技能得以提高,从而提升培养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讲,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倡导文章的诵读是必要的;从实际情况看,诵读英语文章对学生也是有益的.本文着重探讨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如何沿用这一传统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诵读文章的学习策略,促进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优秀文化典籍浩繁;阅读经典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最好传承,诵读本土文化经典意义重大。西 昌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学经典,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促成了西昌本土文化的繁荣。开展本土文化经典诵读实践, 需要开展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把诵读活动引入语文教学课堂,需要努力搭就平台拓宽渠道。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优秀文化典籍浩繁;阅读经典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最好传承,诵读本土文化经典意义重大。西 昌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学经典,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促成了西昌本土文化的繁荣。开展本土文化经典诵读实践, 需要开展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把诵读活动引入语文教学课堂,需要努力搭就平台拓宽渠道。  相似文献   

12.
高师古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感悟鉴赏作品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从教素质.教学实践中,注重指导学生自主积累,加强训练学生自主诵读,对于培养学生古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经典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学阶段实施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结合 MOOC 的特点,将其融入中华经典的课堂教学,从高校经典诵读课程的目标出发,探究高校经典诵读课程实施途径与考核评价。以期培养学生学习经典诵读课程的兴趣,提高经典诵读课程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诵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很早就受到重视,文学诵读风气的浓厚与经学隆盛、科举发达关系密切。晚清以降,随着经学告退、科举废除、白话文盛行,重视诵读的传统失去了依赖;而今的学科增多、文化多元、学术务虚更进一步促使诵读走向衰落。如今,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日渐生疏,这与诵读受重视的程度下降是有关联的,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会涉及写作与研究水平的下降及思想文化上的隔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汉语音节和构调、词语搭配存在相关性。语素的音节特点、双音节化倾向、四字格成语的大量存在和音节式的缩略词是音节和构词相关性的重要方面。汉语的音节特点也影响到单、双音节词语的相互搭配以及某些虚词的使用。汉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有不少是由不了解词语构成在音节和语音节律方面的制约因素而引起的。从语言交际技能的角度看,准确把握节奏规律的实质就是建立准确、健全的节奏语感,而加强诵读教学便是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向风珍 《新天地》2011,(10):202-203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诵读,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诵读,是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一种最活跃、最直观、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诵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其语文能力。可如今,中学语文课面临着“哑巴语文”的尴尬局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古人把读书声与自然界的风雨声并举,实际也是肯定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现在好多东西讲究回归自然,讲究原生态,讲究和谐,朗朗的读书声也算一种学习的原生态吧?那如何让诵读常驻中学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的现状普遍存在着"学生畏,教师累,学生表达苦,教师指导难"的"顽疾"。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但习作教学的质量不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偏低却是不争的事实。能否在习作教学的课堂上找到突破这一习作教学通病的方法呢?基于这样的思考,近几年来我尝试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习作教学的课堂中来,将诵读经典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借助经典学习写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阅读经典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诵读这一有声语言艺术,拥有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创造性。它追求情理之美、韵律之美,是诵读主体对文字与声音的双重感知,具有可听可感的声音造型艺术品质,在动态的声音走势中,直达浑然天成的童真与童趣。诵读主体对声音造型的创造,凸显了儿童本位及儿童气质,可以达到内感外动的诵读艺术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高校"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必要性,分析了课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中华经典诵读"课程进入通识教育的实际方式:原著阅读与讨论探究相结合;作品欣赏与网络课程相结合;教改探讨与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以期完善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科学建构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经典诵读本土化是在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今天,在教育上的一种延伸,是优化“知行结合”教育策略的一种有 效途径和方式,是提高学生们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经典诵读本土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热爱家乡,还可以对经典充满兴趣。 如何建立经典诵读本土化策略,是我们这篇文章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