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了电影《英国病人》的改编过程、改编策略以及它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指出了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不是将小说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移植,它既要忠实原作,又要有超越和背叛,是一种需要兼顾和平衡原作、改编作品和受众等各个方面的再创作。电影《英国病人》通过突显、弱化、嫁接和透明化等手法对原小说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使之成为适合电影这一大众媒体表现力并受到评论界和观众好评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部文学改编电影,日本电影《告白》在承继原作叙事形式风格与情感传达的基础上,利用风格化的视听语言以及合理的改编,展现电影化的视听特色,实现主题与人物的重塑与再生。《告白》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改编方法,即依据文学作品本身的类型与风格,适度保留其特色形式和风格特点,并将之合理地视听化;与此同时,去除或改编原著中不符合电影叙事方式与视听规律的部分,充分运用电影自身的艺术特征,实现从一部文学作品到一部电影的改编。  相似文献   

3.
王云缦同志认为,电影《骆驼祥子》中“虎妞的鲜明动人”和“祥子的单调贫乏”的原因,在于改编中的某些过失(《电影〈骆驼祥子〉改编得失谈》),这不无道理。但却不够全面。既然是改编,就有一个原作的问题。尽管改编者可以“多角度”、“多变化”地表现人物,但人物性格的刻划不能不受原作某些艺术表达的制约。小说中的虎妞由于从小生活在刘四那样一个“土混混”家庭,养成她那虎和泼的性格,这是一个言语粗俗、惯于撒野、为  相似文献   

4.
中唐李朝威的《柳毅传》是优秀的唐传奇作品,后世文人将之改编成戏曲者层出不穷。从唐传奇《柳毅传》到粤剧《柳毅传书》,作品故事、人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本文将粤剧《柳毅传书》与原作唐传奇《柳毅传》在主题、人物塑造、情节改编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进一步探讨不同时代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对于男女两性人格和社会地位认知模式变化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浅析钢琴曲《二泉映月》的音乐及演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曲《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储望华先生根据阿炳的同名二胡曲改编创作的一首中国钢琴作品。该曲在原作基础上,在曲式结构、音乐色彩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大胆尝试,利用钢琴表现力丰富的特点,深刻展示出了原作丰富的内涵,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本文通过阐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音乐结构,并对其演奏作分析研究,旨在探索作品中由民族钢琴音乐所表现出的那种民族特色和极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巴金的小说《家》被多次改编成话剧或电影,文章主要分析从巴金的小说《家》到1956年版电影《家》电影改编中如何处理文学性和电影性的问题。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探讨1956年版《家》在电影性表达中的叙事转换,文学性包括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表达方面的得与失,在具体的分析中体会经典作品改编的启示及正确看待不同时期电影改编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红帽》是童话的代表作之一。动漫作品对《小红帽》的改编方式有忠实、添加、取意、非改编和后现代几种,其主题有原作基础和女权主义思想的指导。以《小红帽》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体现着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对其恰当的改编,能推动当前动漫作品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土耳其著名诗人希克梅特创作的诗剧《爱情的传说》讲述了动人的爱情故事,其把土耳其封建社会阶级关系作为诗剧的历史背景,不仅鼓励人们打破封建等级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由的爱情,还赞扬了主人公费尔哈德对广大人民的爱,作品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爱情的传说》在1950年代传入中国,在其传播过程中,颜梅华等对其进行了连环画改编。颜梅华版的连环画在人物塑造、情节叙事、场景描绘诸方面对原作进行了匠心独具的改编,是不可多得的连环画佳作,其与原作交相辉映,有力地推动了希克梅特诗剧《爱情的传说》在中国的传播,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碧华小说《青蛇》是一个现代女性主义者讲述的爱情故事,它颠覆了传统小说中男权意识的叙述模式,展示了新的女性主义视角,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而徐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青蛇》,刻意削减了原作对男性的批判,更加注重对包括男人和女人的"人"的内心解读,在相当程度上重构了《青蛇》的性别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10.
在特定年代里,《红灯记》曾经深入人心。话剧、京剧、歌剧等改编版本相继出现。其中,哈尔滨京剧团推出的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率先与观众见面;上海爱华沪剧团改编的《红灯记》影响较大。这两部剧目被誉为南北两盏"红灯"。1961年9月,《电影文学》杂志,发表了一部叫《革命自有后来人》的脚本,编剧沈默君、罗静。1963年剧作搬上银幕,易名《自有后来人》。导演于彦夫,赵联扮演李玉和。电影《自有后来人》,奠定了现代京剧《红灯记》的故事与人物雏形、人物关系。同年,江青在上海观看了爱华沪剧团演出的《红灯记》,觉得剧本比哈尔滨京剧院的《革命自有后来人》要好,通过当时的文  相似文献   

11.
西方戏剧的改编是传统戏曲曲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心比天高》是成功改编的范本.改后的剧本对女性主角形象从人物身份、主体意识、死亡观等方面作了本土化处理.戏曲改编中之所以会出现本土化现象,是因为戏曲和西方戏剧在作品使命、传统伦理及观众的接受习惯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五个扑水的少年》翻拍自日本导演矢口史靖的同名电影。该片在创作时自觉呼应本土语境,成功塑造出新时代青年形象,并基于社会现实进行主题转换,切实观照本土青少年的精神需要;同时,对原作中的各类符号进行适宜的替换、添加与沿用,营造出中国化故事氛围,成功实现了跨文化改编。该片的改编实践印证了青春片跨文化翻拍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结合本土语境和社会现实进行合理化改编,能否讲述契合中国观众审美经验和情感诉求的本土青春故事。  相似文献   

13.
《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人物与情节的变化都非常大。电影有三个关键的变动,体现在对战争场面的铺陈、入殓师约翰与玉墨的恋爱、演绎数字"十三"等几个方面。为了使改编尽量真实可信,电影围绕这三个主要的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叙事视角、语言、人物、情节、道具等方面也作了相应的变换。有的改编较成功,有的则难以令人信服。电影的改编,大大增强了对战争、性爱等元素的渲染,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传奇,煽情效果更强,有利于票房收益,但是艺术价值则远逊于小说原著。  相似文献   

14.
《弗兰肯斯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一部小说,该小说被誉为第一部科幻小说,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戏剧。其中该小说用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这一形象来描述小说中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5.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对小说《妻妾戍群》的改编首先呈现在电影文本的再创造上:人物冲突的选择性呈现,故事背景的南北转换,小说意象的影像化设置。其次,电 影在视听语言的叙事上,以对比强烈的色彩叙事、音响与环境的交融、典型场景的再现,形成了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最后,电影塑造了不同阶层、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李安对张爱玲小说《色戒》的电影改编保留了小说的细节——内景与外景、故事框架、审美主题的真实,同时在关注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再创造。电影通过多次交代王佳芝被父亲抛弃的情节,在重新塑造王佳芝形象的过程中揉进了张爱玲影子,而对于特务易默成并未从“特务就是特务”的单一角度去刻画,更多的是从人性的角度塑造人物。同时,大胆的床上镜头的取用,视听效果的冲击,完成了同名小说电影改编的审美再创造。  相似文献   

17.
《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美丽动人、纯朴聪慧的农村少女苔丝的形象,并通过首丝的悲惨命运,对当时社会的罪恶和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本质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控诉,整部小说文笔优美流畅,人物刻划真实感人,景物描写栩栩如生,且风格多样,句式复杂,引证、典故颇多。要将这样一部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名著译为中文,并使译作忠实原作内容,保持原作色彩,再现原作神韵,具有与原作同等的艺术价值,确非易事。我国翻译界老前辈张谷若先生…  相似文献   

18.
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作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其电影改编同样大获成功。本文从文学文本和电影作品两种媒介出发,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电影改编问题,从电影的套层结构、固定结局和镜像关系三个方面分析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性在电影改编中的表现和变化,探讨该小说的电影改编实践,并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电影改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改编电影有1956年北京电影制品厂的《祝福》、1957年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厂的《阿Q正传》,1981年的《阿Q正传》《伤逝》《药》和1994年《铸剑》六部作品。这些改编电影在寻找忠实文学原著的精神内涵和契合改编的时代语境间平衡,艺术表达上暗隐当代中国文学性渐弱而视觉性渐显的趋势。改编电影从原小说中挖掘贴合电影表达的质素,强化电影的故事性,强化情节结构,增添情感元素。充分利用原小说中包含着现代性的“看”的思考和现象,在银幕上下、故事内外的各种历史文化影像中试图寻找小说和电影共通的解读编码,演绎成各类影像化模式。鲁迅小说电影改编的实践经验都显示了20世纪中国现代性文化语境中的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影响和交融日益加强的文化现象,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字文化经历影像转化进入更为宽广的“公共领域”的努力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王蒙小说《青春万岁》从创作到出版,再到改编成电影,横跨"十七年"和"新时期"两个不同文学史时期。契合与分裂构成了《青春万岁》从小说到电影之不同艺术形态转换的基本特征。小说《青春万岁》的改编,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内涵,具有文学史的"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