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课程知识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为了了解课程知识的演进过程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斯宾塞、杜威、布鲁纳、阿普尔和多尔的课程理论中的课程知识,并分析课程知识在特征、价值、主体、研究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期望能为当今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阿普尔致力于揭示隐蔽课程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他以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检视了学校的选择性传统如何处理课程中的冲突问题并导致了一种静止的意识形态观.又讨论了学校课程通过标签过程使控制和支配蕴于常识性的实践和意识之中 ,并成为我们生活的基础.阿普尔课程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在于学校里的隐蔽课程充当了再生产意识形态霸权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阿普尔认为课程改革实质上是围绕官方知识的政治,是各权力团体争取自身知识合法化的角斗场。作为一名有着强烈民主取向的批判理论家,阿普尔猛烈地批判了当前美国右翼势力对教育和课程民主的颠覆,并呼吁每位普通人都要敢于对任何反民主的事物说“不”,同时他还提出对一切改革都要做一种“道德性”和“历史性”的反思,以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与决定。阿普尔的课程改革思想过于强调课程改革的意识形态性,具有泛政治化倾向。但他追求社会公正、投身教育实践、坚持教育民主的学术品质对我们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斯宾塞为代表的一批科学教育思想家极力倡导适应时代需求的更具"现实性"的科学教育取代"装饰性"的传统教育。通过诠释与分析斯宾塞关于"为生活而准备"的知识价值观的产生、内容及对当代学校教育变革的启示和影响,进一步揭示近现代英国科技教育发展、兴盛的思想源泉与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邓小平有关教育理论的学习 ,分析了邓小平同志的知识观、人才观在他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他对知识高度重视与尊重 ,以及“尊重人才”为核心的人才观等的具体内涵 ,并以此为指导 ,提出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知识传授应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对于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和而不同"的文化政策使得国家意识形态——儒家学说中的"修齐治平"思想在历史上长期浸润广大壮族地区,并形成了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良性互动。"修齐治平"中的齐家思想在既是"异域"也是"旧疆"的壮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并以自身独特的口述传统演绎这些至今还发挥作用的家庭伦理。具体而言,壮族政治伦理之齐家思想包括男女婚嫁观、夫妇恩义观、父慈子孝观、妯娌手足观和邻里和睦观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教育知识基础观可分为"外在基础观"与"内在基础观"。在我国教育知识生产中,外在基础观因难以克服"教育知识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而招致诘难,内在基础观的具体类型主要有常识基础观、逻辑基础观以及学科基础观,三者的生产实践也问题重重。已有基础观难以维续教育知识生产,新基础观根据"基础"含义取以"教育经典"为教育知识基础,属于内在基础观。贯彻这一基础观亟须以蕴于教育现实的时代精神诠释教育经典,赓续其"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8.
福柯的知识观揭示出古典知识体系中的不公正与不平等关系、知识的话语性与权力关系,批判了古典知识体系的真理观与科学性,形成自己特有的考古学与系谱学的分析模式,建构了自己的话语和权力知识体系,为知识学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9.
西方近代知识观革命不仅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也必然意味着教育学的启蒙。以康德哲学为标志的西方近代知识观革命中蕴涵的教育学启蒙表现在教育必须重视书本知识教育,然而教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中的知识只具有"潜在性";"潜在性"教育知识观将真正带来教育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问题是知识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从知识在创造性中的地位、知识如何在创造性中发挥作用以及知识教学怎样才能促进创造性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对立观和基础观的根本分歧是知识如何在创造性中发挥作用的问题。个人知识和缄默知识才是真正的有利于创造性的"知识",知识教学应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理解和内化知识。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哲学中"知识"和"权力"的概念以被大大地拓展.传统的知识观只关注知识的纯粹性和客观性,排斥权力.而当代权力观认为,权力与知识是直接蕴含的.本文对知识与权力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观经过了从"专才"到"通才",再到"元才"的变迁,但教育模式并未发生相应变革,致使"专才"的知识特点落后,"通才"的知识特点亦难以实现。"元才"的知识建构则采用信息化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对于知识建构结构化强、特异化低的特点,并发挥其在应变、认知、创新等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福柯是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知识和权力的关系,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知识与权力之关系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规训型社会,规训可能出现在学校、监狱、管教所、医院、工厂等多种制度中,而判断行为是否合乎规范的"法官"存在于整个社会,比如教师、医生等。本文通过阐释知识权力理论,重点分析规训型权利在学校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浅析知识权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存在课程与教学的不同视角。现代语文知识的来源主要为移植与引进、选择与创造。从现代知识观的角度审视,目前奉行的语文知识观以追求客观、普遍与价值中立为表征,是典型的工具主义知识观。这种知识观所遵从的自然科学范式.往往湮没了语文知识的人文特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关知识男性与劳动妇女的爱情叙事大量而集中地出现在男作家所创造的文本之中.在这些文本中,美丽温情的女性都是"空洞的能指",知识男性的心灵挣扎与身体历练才是作品叙述的中心.男作家们的创作目的并不在于对劳动妇女这一群体生存与命运的关切,其创作的隐秘动机是治疗男性知识分子的心灵创伤,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之内,建立中国知识男性的自我主体形象,改变知识分子被权力政治边缘化的社会地位,修正知识分子卑琐、不洁、可疑、软弱的"女性"化形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现代知识观受到人们的质疑。与现代知识观相联系的现代大学思想和职业教育理念也在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博雅教育与技术传授的论争与反思中寻找发展方向。对职业教育而言,应适应知识观转型的要求,致力于教育目的与价值、知识内容与结构的统一,达到"做"与"想"、"实践"与"理论"、"物质"与"理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知识建构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顺应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而出现,的又一个新热点。知识建构社区作为知识建构与社区相结合的产物,是个体参与介绍、讨论和测验知识,创造协作产品以及对知识进行持续改进的场所。本文从定义、特征、作用、成员及组成要素几个方面对"知识建构社区"做了简要分析,并指出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辛格的伦理起源说是一种基因进化论伦理思想,在理论上源于斯宾塞的进化论伦理思想,将斯宾塞的"普遍行为"具体细化为"利他主义",认为人类的伦理问题发端于非人类社会动物的利他主义;又与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伦理思想相融合,强调动物的社会性和互助行为,得出了人类伦理起源于利他主义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过程的论断,人类伦理只不过是这一演化过程中的一个较为高级的阶段而已。这种利他主义依次经过家族利他主义、互利利他主义和群体利他主义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考察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的话语呈现,是全面深入开展民国知识分子研究的重要维度。论文以陶希圣为例,分析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在国家、阶级与启蒙等场域的互动与交融。在这场民族救亡中,知识分子的专业训练和知识素养显然已褪去了人文主义的核心理念,而走向注重外在形式的显现。知识以一种似是而非的形态,包裹着权力和意识形态,成为被压抑的知识,异化为工具理性的知识。知识分子游离于权力,被权力挤压和形塑,造成身份的认同危机。因此,重提知识分子"专业主义",对平衡社会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知识教育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但知识教育权重不当会形成遮蔽学生智慧发展的教育困境。当下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知识教育”现象,从知识观的角度来分析它缘于三方面的原因:中国传统尊重知识权威、唯书唯上观念的影响;近代西方唯知识论影响;对知识习得的不同理解。受其影响,如果将知识教育、知识习得当做惟一目的,只追求知识的客观性,仅仅关注知识的获取、知识的习得,就容易使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目的,进入蒙蔽智慧的困境。因而,迫切需要在建构主义知识观指导下走出知识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