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种新维度,为美学与艺术带来新的视域,产生了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生态音乐、生态舞蹈、生态美术。而环境是一种审美对象,环境美学的本体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城市景观。这是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本质区别。而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另一个区别是其人文性。环境美学以生态性为基础,而生态美学要通过景观来表现其生态观,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从学术上来说,生态美学作为美学是不能成立的,其原因在于:从文明发生学来说,文明与生态是天敌。从审美发生学来说,美在文明,不在生态。从审美本体学来说,审美是人的自由意识;审美是主观的,而生态是科学的对象,它是客观的。造成生态美学成立的两个误区是:将生态审美看成自然审美;将生态审美看成生命审美。生态与审美只能在生态文明的统一上实现兼容,而这属于生态文明美学的范围。环境美学是生态文明的生发地,它们都是文化美学,但是生态文明美学是全局性的美学、时代的美学,而环境美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生态文明美学的主体在环境美学。生态文明美学是一种新兴的美学,它以生态文明美为核心范畴。这种美学具有强烈的科学色彩,生态科学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生态文明美学的核心是清晰的,但边界是模糊的。生态文明美学的建构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而进行,其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5.
国外生态美学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生态美学具有自己的理论渊源、发展过程、理论形态结构和研究方法.它既与环境美学有联系,又有区别.国外生态美学新范式彻底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模式,不仅注重环境的和谐、有序和规律等对人类感知有利的美学因素,也注重生态系统中的不和谐、变化、非平衡的审美因素,从而使它初步与环境美学切割开来.国外不少生态美学研究者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探讨人们对生态的审美体验.这种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美学:走向生态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美学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其中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生态美学的异军突起等都是美学界引人注目的理论现象.我们认为 ,无论实践美学还是后实践美学,都是某一阶段的重要理论现象,它随特定历史环境而产生,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另一种学说所替代.生态美学的出现一方面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又全面激活了美学的理论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因此,当代中国美学走向应该是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7.
实践派美学并非如代迅先生引述的"深受苏联学者斯托洛维奇等人的影响","生态美学恰恰与实践派美学逆向而行"的误解是如何形成的?除了忽视实践美学建立和发展的整体性,仅以李泽厚早期传统的实践美学理论为批评对象以外,和实践美学自身研究的阶段性、侧重的方向性有一定的关系。就实践美学已经形成的整体科学体系而言,生态维度内涵于实践美学奠基性的原理、原则、方法和对象中,缺失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8.
实践美学从实践本体出发研究审美发生、审美本质等问题,克服了主客观论美学的某些局限,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实践美学混淆了哲学本体与美学本体的区别,说不清实践到审美之间的发展行程,实践创造不出"美本身"和全部审美对象."实践自由"说是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的美学理论模式,无法说明审美的本质.实践美学缺失"形而下美学理论品格"和"形而下美学理论形态",并不是功能齐全和形态完整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生态美学和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证明了这两种美学形态都是建立在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实践观上,从而证明了这两种美学具有同源性和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澄清了当今有些学界人士把实践美学看作“古典形态”的美学,而把生态美学看作是完全超越了实践美学的错误观点,指出了生态美学是对实践美学的新发展,是具有现代性和开放性的实践美学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0.
实践美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基础,把实践作为联系人和自然的纽带,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美是人在对象上面的自我观照。实践美学的思想主要来源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中“自然人化”和“两个尺度”的论述对实践美学有重要的影响。今天,传统的实践观和旧有的主体性哲学范式已不尽符合现实要求。对中国当代的美学进行重释,使其理论基础由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转换,以适应哲学和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给实践美学提十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践美学是国内处于主流地位的美学,也是可以在国际学术界发生影响的美学,但它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特别在哲学本体论、实践概念、人与人的本质力量、自然人化与美的本质、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美的规律与审美活动的起源、自然美的地位与意义、艺术与美、美与自由、美学学科的性质等问题的阐释上存在许多纰漏,需要商榷。实践美学是开放性而非封闭性的美学,他的主要代表都在努力修正和完善自己,可以期望它有更丰饶的学术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12.
叶茂根深的实践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美学拥有得天独厚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实践的含义和结构决定了美学问题的特征和美的特征。语言论美学脱离社会实践,因此它发展到今天已举步维艰。从而后现代主义美学之后的美学应立足于实践。实践美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自我超越的开放性的理论体系,它有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美学是针对世界性的城市化快速发展而提出的,特别是当前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城市生态环境亦面临严峻的考验。文章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角度探讨了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美学,并阐释了环境与生态审美观对于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以期对我国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思当下国内生态美学研究,应该审慎思考生态美学的学科界定,生态美学性质及其成因,生态美学哲学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生态美学在学理的深层逻辑上并不能圆融地解释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缺位之后留下的美学问题,故生态美学难以担纲重建美学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生态美学哲学基础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有着当代人类思想的现实根源。伴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不可避免地将对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的实践美学观提出质疑。通过展析胡塞尔、海德格尔和马丁·布伯三位哲学家的主体间性思想,可以看出主体间性哲学寻求与自然的对话并在平衡与和谐地球生态关系的基础上,从整个生命及物质系统繁荣中谋求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实践美学从认识论、价值论的角度规定“实践”范畴,导致其美学理论出现严重局限性,而后实践美学用“生命一元论”、“存在一元论”解释人类审美现象也是捉襟见肘。因此我们应重新认识“实践”范畴,从人类本体论(社会本体论)角度重新阐释“实践”范畴,吸收传统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双方的合理之处,建设新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17.
萨特的实践观经历由个人实践向社会实践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人类对实践的认识是处于不断地深化与发展之中。实践美学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科。在人类审美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等问题上,实践美学仍具有解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实践美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 ,指出了美感和美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它是一种凸现了人、人的活动、人的自由活动的美学。在理论上 ,实践美学顺应历史的潮流 ,宣告了形而上学的终结 ,走出了古典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在现实上 ,实践美学针对时代的虚无 ,高扬人的旗帜 ,为美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生态学把生态问题与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加以研究,这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并有助于驳倒生态主义把生态危机看作是工业生产和人口过剩的直接后果的观点。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进程还很漫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分别从哲学世界观、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消费主义文化及生存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当代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这种理论基本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