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伊斯兰教经典作家们继承了伊斯兰教的传统团结思想,在"感主恩"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发展出具有中国伊斯兰特色的团结思想:其一,尊崇真主,尊崇国家并重的思想。其二,天道五功与人道五典相结合的天人合一思想。其三,真主前定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伊斯兰教上述团结思想通过宗教信仰、宗教节日、知恩图报、和谐相处、交往平等影响回族群众。这些思想与民族团结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巩固和增强了回族群众国家认同意识,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  相似文献   

2.
在东方许多国家的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一直是伊斯兰教。这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都规定了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必须局限在伊斯兰教法典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伊斯兰教无疑会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伊斯兰教却总是力求使艺术为宗教服务,以宗教作为艺术的内容。这种倾向可以追溯到伊斯兰教创教之初,而今,也依然如故。伊斯兰教的思想家深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法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法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伊斯兰教这一现实的社会基础。尽管伊斯兰法和伊斯兰教法都以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精神为原则 ,它们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相近之处 ,但它们是一对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简单地说 ,伊斯兰教法是伊斯兰法的主要内容 ,它只是伊斯兰法的一部分 ;伊斯兰教法的内容都可以归属于伊斯兰法 ,而伊斯兰法的内容却并非仅能归属于伊斯兰教法 ,它们二者间具有一种包容关系  相似文献   

4.
郭永胜 《南都学坛》2006,26(4):39-41
阿拉伯人的早期教育主要在库塔布和清真寺进行,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阿拉伯传统教育理论的形成与伊斯兰教宗教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教学与学习神圣化以及办学自由化、民间化;有一些比较先进的教育观念等。伊斯兰教为阿拉伯人的早期教育和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奠定了阿拉伯人早期教育的基础;伊斯兰教同异教派之间的论战,有助于促进阿拉伯人早期教育的发展;阿拉伯人早期教育的机构设置,教育内容和教育体制等也深受伊斯兰教宗教思想的影响。伊斯兰教把初创时期的阿拉伯教育和宗教传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为阿拉伯人的早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伊斯兰教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三大禁忌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伊斯兰教禁肖像、禁酒、禁出家修行这三大禁忌的原因。认为:禁肖像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伊斯兰教与多神教偶像崇拜者斗争的需要,其二是由安拉无形无象这一属性所决定。禁酒的原因亦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饮酒后易惹是生非、酿出祸乱,不利于社会的和平稳定,二是饮酒误事,妨碍穆斯林正常履行念功和拜功等宗教义务。禁出家修行的根源在于,一是出家制与伊斯兰教积极进取的宗旨相矛盾,二是出家制与穆斯林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相背驰,三是体现伊斯兰教“正教”地位的需要,四是阿拉伯半岛不具备出家修行的社会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6.
浅析伊斯兰教的婚姻观马亚萍在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中,关于伊斯兰教婚姻制度及其内容的论述是十分丰富的,集中地反映在麦地那时期启示的二十四章里。它对于穆斯林的婚姻从伦理道德、社会习俗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论述,阐明了伊斯兰教的婚姻制度及其观点。这也是伊...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的"五功"与回族妇女的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老年妇女的身体状况普遍较好,除了他们在饮食上的禁忌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外,还与伊斯兰教对所有信众要求的五项基本功课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通过对昆明城区、厂矿、农村的近百名老年回族妇女进行了调查,证实了"五功"对回族老年妇女健康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王岱舆在阐释伊斯兰教时,对佛教中与伊斯兰教相冲突的地方进行了批判。他对佛教本体论、佛教人性论、佛教伦理观、佛教中的偶像崇拜行为进行了批判。王岱舆还批判了佛教中的生死轮回观念,并依据伊斯兰教原则,提出了自己的“三世”思想。王岱舆批判佛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宗教之间的比较来阐释和宣传伊斯兰教,并以此来表明伊斯兰教的优越性。王岱舆对佛教的批判,打破了伊斯兰教与儒、释、道等思想长期隔阂的历史,在回族思想史上出现了短暂的“四教”之争。  相似文献   

9.
甘肃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各派的主要传布地区。教派众多,是甘肃伊斯兰教的一大特点。教派问题不仅在过去而且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甘肃伊斯兰教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甘肃伊斯兰教教派虽多,但教派分化的历史并不长,至今不过300多年,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目前,甘肃伊斯兰教发展比较平稳,教派格局基本未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今后,在准确把握教派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应积极采取得当、审慎措施,正确对待和处理教派问题,促使甘肃伊斯兰教教派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沙俄对中亚伊斯兰教的政策,其根本特征是不尊重和蔑视,但在其征服和统治的不同时期,表现形式或侧重面又有所不同。征服和统治的初期主要表现为或侧重于忽视甚至是扶持;到后期随着在中亚统治的加强和巩固,也由于对其中亚殖民地需求的增加,沙皇政府开始采取侧重压制伊斯兰教和传播东正教的政策,推行俄罗斯化,企图逐渐削弱伊斯兰教在中亚的影响。但这一政策除激起中亚民众的反感外,并未达到削弱伊斯兰教影响的效果。故十月革命以前,伊斯兰教一直在中亚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再论伊斯兰教与回回民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与回回民族的关系问题,在我国研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的工作者中一直受到较大的注意。各种刊物上发表过很多论文,读了以后觉得颇有些与时贤不同的话想要说说。 一、关于回回民族的特征 有些研究者是根据斯大林论民族的四个特征来论证回回民族的:把大分散小聚居作为共同的地域特征;把汉语当作共同的语言特征,把农业经营和城市的小商小贩及手工业当作共同经济的特征,把伊斯兰教当作在表现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西道堂模式——个宗教派别的社会实践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道堂是清朝光绪年间出现于甘肃临潭的一个中国伊斯兰教派。其成员以回族为主体,还包括撒拉族、东乡族和皈信了伊斯兰教的一部分汉族及藏族,有教民数万人,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 作为一个宗教派别,西道堂在其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它是中国伊斯兰教派宦中唯一没有受到国外伊斯兰教某个学派思想的直接影响而形成的。西道堂的始传人马启西笃信伊斯兰教,同时又是一名秀才。他认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已很悠久,穆斯林长期生活在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中,已很难读懂阿拉伯文的经典教义,所以主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就内部来说,出现了“遵守”不同的教派;就外部来说,又受到地区的和民族的影响,而在各地传播的时间也有先后,这就使我们从大的方面不能不看到内地伊斯兰教和新疆伊斯兰教的诸多不同,因而也有必要将它们分别开来研究。内地的伊斯兰教历经千年,可以回族中的伊斯兰教为代表,而回族中的伊斯兰教又可以格迪目为代表,因为格迪目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发展历史最久并具有中国特征的一派,故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问题来加以探讨,向大家求正。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的发展与清真寺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建立以及与早期伊斯兰教发展的关系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研究了早期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发展的历史;最后一部分,侧重于中国早期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的研究。提出中国早期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的时间应界定在宋、元两个朝代。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法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法为古代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它最初产生于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半岛,是伴随着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而来的,所以伊斯兰法又是宗教法,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在一千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法随着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国家的兴起、衰亡和复兴而有着它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一) 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推行伊斯兰教,并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形成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穆罕默德在传教的过程中,创建了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古兰”为阿拉伯语Koran的音译,意为“诵读”。穆罕默德宣称它是真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关注的的热点问题。伊斯兰教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关于宗教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二是关于伊斯兰教和谐思想内容的阐释;三是伊斯兰教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朱元璋对伊斯兰教的态度及其社会政治影响。笔者认为 ,朱元璋建国之后 ,由于政治、思想感情等因素 ,比较尊重伊斯兰教。在他的影响下 ,其后诸帝也比较优待穆斯林和伊斯兰教。这有力地推动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及回族的最终形成 ,促进了明朝与周边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交往。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的"本土化"是它由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转化过程中,为了适应新传播地域的社会状况,作出不同程度的调节和调适.驱动伊斯兰教向超民族宗教转化的源泉与活力来自于其固有的自我调节机制以及兼容并蓄的因子.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中传播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哈萨克族化"的历史.伊斯兰教与哈萨克族传统信奉的萨满教之间的文化整合是伊斯兰教"哈萨克族化"的具体表现,而伊斯兰教"草原化"是伊斯兰教"哈萨克族化"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9.
试论回族社会宗教与世俗二合一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与发展中已将其烙印鲜明地打在了该民族的社会结构上,使之具有了一种宗教与世俗二合一的特征.其中,宗教即伊斯兰教主要代表着一种外来的结构因素;世俗则在相当程度上主要代表着一种中国本土的结构因素.回族社会宗教与世俗二合一的结构特征鲜明地体现在其社会组织与社会生活层面上.  相似文献   

20.
新卧尔兹是伊斯兰教"解经"这一传统学问方式在新形势下具有时代意义的开展,是我国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有效途径,体现着我国宗教管理方面的实践智慧和创意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中国伊斯兰教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该项活动在中国伊协继承发扬伊斯兰教已有宗教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创新和开展,并且得到了广大伊斯兰教界的广泛响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