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当今流动人口子女早期家庭品德教育出现了片面重视知识的获取、忽视传统美德教育、教育方法不当等问题,应采取注意环境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优化儿童品德教育内容、关注儿童特点、重视品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对策,以促进流动儿童早期品德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品德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教育是教育的有机组织部分,由于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期,教育在他们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因而品德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至关重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品德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主体“人”。品德教育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育对象主体“人”是否在内心服膺道德和在行动上是否实践道德。因而品德课程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主体人,,来进行。然而在传统的品德课程与品德教育中,我们的失误之处恰恰是主体性理念的缺失,对主体“人”主体地位的漠视与淡忘。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品德课程改革中,应以主体性哲学理念作为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21世纪》2001,(5)
国外学校很难找出专门的德育课程,但这并不等于他们放弃了对学生身心发展、品德教育的重视,恰恰相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对学生品德和公民素养的教育是国外教育的一大特点。 英国教育基本法就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和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要求在任何教学中都必须贯穿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的原则。 学校领导在谈到赴澳访问的观感时,向我们介绍了澳大利亚学校德育实施方面的特点,把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首先,在教材内容上,遵循科学与人文价值双重原则编写;其次…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校园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一角,高校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从经济学分析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具有时代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的家校联系书活动是从经济、道德、品德、个性、心理等多个角度对高校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新尝试,力求达到家长与学生获得心灵完全释放沟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品德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大学生品德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寓德育于教学和科研、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第二课堂活动,反映了培养和形成大学生品德的基本途径、有效途径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以品德教育为导向 ,以心理教育为基础 ,以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校本活动、进行校本研究为基本特点的品德心理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懒惰、自私、任性、骄傲"等问题。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成为每个家长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独生子女品德现状及其成因、独生子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强调独生子女内在素质的教育;强调在独生子女品德教育中,家庭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强调爱国、责任感、文明、勤劳、独立性、勇敢等品德的培养与教育;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0.
针对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忽视甚至取消文学教育的现象,作者认为职业教育需要文学教学,因为它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还能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品德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内在所具有的良好素养为目的的教育。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品德是指他能判断是非,关注是非,并且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而进行正当的行为———即使面临外在的压力或内在的诱惑。以品德为主的性教育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托马斯·里克纳(ThomasLickona)所提出的,也是近年来美国所普遍接受的一种性教育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表现为性格不良、能力弱化、心理脆弱。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失误,品德教育不力或不当。只有充分运用德育手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品德培养,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周永锋  卞一飞 《新天地》2011,(12):18-20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其中,家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要想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将作业变成连接课程与生活的链接点,使课程不断地动态地向生活延伸。教师须与家长联手起来,让家长成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把教学互动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生活的任何空间里,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有机结合,形成联手教育的局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认识,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探讨新时期家庭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加强家庭品德教育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正确理解新时期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家庭中加强品德教育,为孩子创造品德成长的优良环境,使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1996,(6)
美国教育学生具备的基本品德美国社会认为,至少具备以下17种品德才能成为合格的美国公民。因此,美国中、小学都开设“公民教育课”,把这门种品德作为公民教育课的基本目标:1.自律。不仅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要做自己不愿意做但社会需要自己去做的正当的事。2....  相似文献   

16.
据当前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的现状 ,小学品德教育应努力构建家庭、班级、课堂、年级、学校、社区多方联合互动的教育新体系 ,实施“班级为轴 ,家庭课堂为点 ,年级为线 ,学校为面 ,社区为辅 ,政策为柱”的立交桥工程 ,从而突出小学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系统性、针对性、整体性、综合性和方向性  相似文献   

17.
个人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个人品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与和谐社会发展进程,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当前,大学生个人品德存在着诚信缺失、浪费严重、爱情道德失守、自私自利等问题,应通过发挥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建立大学生个人品德状况评价与奖惩机制、提高大学生家庭品德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进行个人品德自我教育等途径提高高校大学生个人品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品德认知结构模式涉及到品德的心理结构成分与道德认知信息加工活动中的道德知识系统等问题 ,后者与皮亚杰关于认知结构模式的基本过程紧密相关 ,也具有完全同化和完全顺应两种典型的活动机制 ;品德认知结构模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 :社会道德规范主导品德认知 ;个人利害得失问题的解决是品德认知的关键 ;品德心理结构成分与品德同一 ;品德与性格特征同一。我国社会变革时期品德教育的对策主要是 :帮助学生完善道德知识系统 ,健全品德结构模式 ,注重性格养成 ,提高处理面临疑难道德问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三维”教学目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课堂除了传授生物学知识也应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坚实阵地,特别是在情感教育方面,生物课还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教育优势.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挖掘生物学科中的情感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生物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生物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新的教师观,知识观,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