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是中国近代西方列强设立租界区最多的代表性城市。天津原租界区作为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区内私家园林具有"中西合璧、多元共存"的折衷主义风格,以往对此方面的专题研究略显不足。因此,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和科学研究等,并从天津原租界区众多私家园林中选取较为典型的庆王府花园及静园庭院为实例,对天津原租界区私家园林的风格特色进行研究,并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租界与中国社会”首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经两年多的筹备,于今年7月在上海召开租界是近代中国社会由于帝国主义侵略而产生的特殊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租界问题一般均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近些年来,上海、天津等学者在深入研究有关租界问题的史料后,认为租界尽管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帝国主义势力也利用租界干涉中国内政、掠夺中国的财富等,但是租界在客观上也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带来影响。例如租  相似文献   

3.
<正>康有为的一生,始终未能摆脱传统文人与封建皇权和官场难舍难分的关系。辛亥革命后,他宣扬尊孔复辟,还与军阀张勋拥清废帝溥仪登基。他曾力主"通世界之识,养有用人才",但他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一书中呈现的租界区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与现状考察,探析中西文化碰撞下产生的独具天津特色的近代租界建筑,研究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对近代天津建筑形象的影响;透过租界建筑立面材料的运用,探析其中所蕴涵的天津地域文化及地域色彩,以及西洋风格建筑中天津传统元素运用,而承载着一个半世纪时光印记的近代天津租界建筑,是特殊时代下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清室逊位后,民国政府按照<清室优待条件>的规定,每年付给逊清皇室一笔费用以维持其生计.然而,一方面民国初年政府财政极其困难,逊清岁费多有拖欠,而逊清皇室开支浩繁,导致其常常人不敷出;另一方面袁世凯等人又出于维持同逊清皇室友好关系以利用其影响力的需要,竭力维持对清室的优待条件,由此导致了民国初年政府在对待逊清岁费问题上言行不一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6.
城市园林可以看作是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生态的依托形式,文章以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特色为史料基础,对近代天津营建的租界公园、公众公园和私人花园从选址由来、造园风格、元素构成、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文化是南北文化传播交流的载体,近代时期建设的租界公园则在南北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汇集了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内涵.近代天津城市兴建的各国租界公园和中式园林体现了中西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融合,同时也是城市历史的见证,租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晚清上海租界小说戏曲案件频仍,小说戏曲案件是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值得关注的审判事务,部分西方法律制度被移植到小说戏曲案件审判之中。从审判程序上看,小说戏曲案件属于违警罪,租界警察既是小说戏曲案件的主要侦缉力量,也是主要起诉方;在案件审判中,比较重视证据,出现了被告聘请辩护律师的现象,公廨谳员的审判权力逐步被外国陪审官侵占。从量刑标准上看,晚清上海租界小说戏曲案件判罚开始了刑罚的近代转型:一是量刑比清朝衙门采用的刑罚要轻;二是率先移植了罚金刑。晚清上海租界小说戏曲案件从侦缉力量、罚金刑移植、量刑轻刑化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管理法制的近代转型和中国现代文艺管理法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自沉颐和园之年,正是位居天津张园的逊清小朝廷政治斗争激烈之时,以溥仪深相赏识的王国维之死作为契机排斥异己,成为郑孝胥等人的政治谋略。罗振玉“逼债”王国维之说就是在郑孝胥的策划下,经史达、郭沫若、溥仪、周君适等人递相祖述并加诡异想象,而使这一谣言一时竟然成为“公论”。而王国维之女王东明则认为王国维之死与王潜明早逝有关,明确说明无关乎罗振玉之逼债。检王国维与罗振玉近三十年相知相交的经历,虽然在王国维1916年从日本回国后,两人通信多有对古物、书画的买卖之事,但王国维主要提供信息以供罗振玉参酌,罗买与王买分得清清楚楚。罗振玉确实对王国维一家经济多有支持,但其主要方式是为王国维提供以劳务、职业或职务而获取报酬的机会。罗振玉视王国维为天挺之才,深感若令其旁皇生计乃是自己的耻辱,所以用各种方式缓解王家的经济困难,其主要目的是让王国维勿劳分心专力学术,以精深之学术延续中国学术之辉煌,罗振玉的胸襟与格局之高由此可见一斑。罗、王经济关系的底蕴在学术,这是现代学术史上值得书写的一章。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作者研究清朝陪都盛京的系列文章之一,它通过对逊清“陪都”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对皇宫、陵寝的管理情况的论述,展现了逊清时期的“陪都”景象。  相似文献   

10.
上海租界之初,华洋之间规定表严格的界限。但随着来到上海的外国人人数的增加、社会局势的变动和租界自身的谋求发展,大量的华人涌向租界,华洋分居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形成华洋杂居的局面。本文试从社会背景的角度,以华洋杂居的开端、社会动荡华人大量涌入对租界的影响、华人绅商及谋生文人的促成、华洋文化的交融及英语学习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对上海租界华洋杂居形成的社会背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