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年)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职业是医生,自1749年起任法王路易十五的宫廷御医。1753年,他将近六十岁时,才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写过许多关于经济问题的文章和著作。他的经济学说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重农主义体系。马克思指出:“重农主义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弗朗斯瓦·魁奈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经济思想中,以《经济表》所表述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最为重要。魁奈的《经济表》可分为规范模式和变态模式。马克思曾仔细研究了“经济表的图式”这一典型的规范模式,指出它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分析了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详细论述变态模式的文章和著作国内还很少见。本文试图通过对三个变态模式的分析,全面评述魁奈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经济表》广泛的理论意义。在这几个变态模式中,魁奈对缩小再生产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未能在理论上成功地分析扩大再生产,仅仅分析了可以刺激扩大再生产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 1758年法国重农学派的主要代表魁奈创立的《经济表》,在当时欧洲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社会经济条件下,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超前探索。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它的理论内容是一个不可理解的谜,这个谜直到一百年后才由马克思揭开;而《经济表》思想的起源之谜,至今仍困扰着人们。纵观国内外理论界关于《经济表》思想起源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无非是以下两点:一是《经济表》的创立得益于当时欧洲医学界发现的人体血液循环规律;一是《经济表》的完成吸收了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有关理论。不可否认,这些知识与见解有其各自  相似文献   

5.
魁奈的的经济表曾是经济思想史上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表也曾是风靡世界的现代经济计量模型。若要对投入产出表追根求源的话,无论从它的编制形式,还是从其涵括的经济均衡、多经济部门相互关联原理等经济思想,都会追溯到魁奈的经济表。  相似文献   

6.
弗朗斯瓦·魁奈的《经济表》,是最早提出并试图解决社会总产品的再生产问题的尝试。马克思说:“这个尝试是在十八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政治经济学幼年时期作出的,这是一个极有天才的思想,毫无疑问是政治经济学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一册第366页)政治经济学史告诉我们:魁奈的先驱者们,由于种种  相似文献   

7.
乔翔 《晋阳学刊》2004,(3):44-49
在 对 非均 衡 及 其相 关 概 念 分析 之 后 ,通 过 对 西方 非 均 衡 经济 理 论 同 当代 两 大 主 流经 济 学 基 本关 系 及 其在中 国 经济 分析 中 的应 用等 的 考察 ,确 认了 非均 衡 经济 理论 融 合拓 进的 发 展趋 向。  相似文献   

8.
从制度因素中经济权利的角度剖析中国转轨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分析经济权利作用于劳动、知识、资本要素增长率的过程以及对于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我们认为,中国转轨初期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在于赋予民众一定程度经济受用权的前提下,通过逐渐扩大民众经济行为权,使民众的要素供给增加,进而带来经济增长率的提高。随着改革的深入,当行为权不再起限制作用后,应继续促进要素供给增加以取得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并将改革的重点主要转向完善经济受用权。  相似文献   

9.
地区经济差距变动研究的理论流派与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玉胜 《中州学刊》2005,24(4):22-26
地区经济差距变动的本质是地区增长差异.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出发,论述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源.新古典增长理论预言了区域经济增长在地域空间上的收敛趋同.新增长理论认为地区经济差距不是趋同和收敛而是趋异和发散.结构主义认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渐进连续的过程,非均衡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新经济地理理论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地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忽视及传统经济地理学对收入递增研究的空白,深入探讨了经济空间聚集的原因和动力.这些理论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互相补充,共同构成研究地区经济差异变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区域差距日趋明显,本文针对这种现象,采用新的区域划分方式对各个区域发展状态以及非均衡现实进行了分析,首先给出区域发展非均衡的现实背景以及形成的内在原因,然后提出新的区域划分方式,针对各个区域建立模型分析其发展的非均衡状态,定量度量了各个区域发展能力上的差距,最后给出各个区域未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关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 ,分析了山东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动特征与趋势 ,给出了实现山东省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广东省统计局编制的 1987、1992、1997年投入产出表资料 ,从产业联系、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益等方面对广东省产业经济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的结果对我省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20世纪80-90年代海南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海南经济非均衡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海南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极理论的演变和最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经济思想史角度,探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学说基本理论之一的经济增长极理论,可以发掘其中可供借鉴的合理成分,其中包括正确选择和培育经济增长极以及制订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思的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理论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何要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经济理论界对此的一般看法是由于“市场失灵”而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缺陷”,但这一看法存在着片面性和肤浅性,不能作为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总量资本再生产及流通理论实质上是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的基本条件,经济均衡和失衡的表现以及经济由非均衡到均衡的作用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理论应当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谢浩 《理论界》2014,(10):31-35
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是客观存在的,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条件要求,非均衡发展战略是绝大多数国家实现发展的主要方式。但是非均衡发展并不是目的,只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手段。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到一定阶段,区域协调发展便成为必然。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之间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前者侧重于非均衡发展的极化效应,后者侧重于非均衡发展的扩散效应。鉴于区域经济的巨大发展差距,实现由非均衡到均衡协调发展的转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中,马克思运用总体分析法,分析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深入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包括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比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深刻得多.系统研究马克思的宏观经济均衡理论,分析影响宏观经济均衡的因素,对于拓展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实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始终是三代领导人追求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背景的不同,毛泽东同志主张重点发展内地工业,通过均衡布局,走向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主张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通过非均衡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由均衡到非均衡再到协调发展,反映出三代领导人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艰苦探索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0.
雷明 《东南学术》2001,(4):64-74
本文在199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基础上,将环境保护活动(资源恢复,污染治理)从传统产业部门分离出来,形成新的虚拟的环保产业部门(资源恢复部门,污染治理部门),通过搜集计算产生新设计的两行(资源使用,污染物排放)两列(资源恢复,污染治理)数据,具体构造了一张相对完整的资源—能源—经济—环境综合投入产出表。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绿色税费(环境税费)价格效应进行了核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