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可以看出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住房市场和价格变化的规律,一些房价调控政策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效应,房价越调越高,使得政府解决住房问题难度加大。到底是地价决定房价,还是房价影响地价,我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分区位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借助供求曲线和竞价线,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2004年,对地产商们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房价涨了,而最不开心的是土地价格也涨了.不少的地产商对上涨最快的上海房价"耿耿于怀",有北京地产商就干脆说:"上海的房价涨成这样,同样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北京的房价没道理不涨."有人认为,房价上升的原因是供不应求.而未来房价能否平衡,关键看房地产开发用地的供应量.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说,如果不改变现行的土地政策,预计明年可能出现土地饥荒,房屋供应量如果不能像预期那样大量增加,房价还要继续增长,而且幅度还会很高.  相似文献   

3.
张萍 《安家》2007,(1):159
2006年全国各大中城市房价有涨有跌,最有代表性的房价回落城市当属上海.但就全国而言,还是"涨就一个字".尤其在环渤海、珠三角区域,以北京、广州这些楼市常青树为代表,虽然在宏观调控之下,但房价攀升几乎可以用势不可挡来形容.  相似文献   

4.
土地成本在房价中到底占多高比例,国土资源部正在进行的一项商品房项目用地地价调查,或许能够为外界揭开真相。国土资源部近期已经向地方下发“国土资电发[2009]34号地价调查表“,要求地方填报具体的房地产项目土地出让价款,以及房屋售价等。这也是继国家统计局摸底房地产  相似文献   

5.
城建文摘     
《城市》1992,(3)
土地隐形市场的主要表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愈发展,土地的价值愈被人们所认识。一些行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自发地进行着私下交易,本应属于国家的土地,被一些单位或个人获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土地隐形市场。土地隐形市场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表现:一是在房屋交易中把土地使用权一起出售,地价也计入房价中,二是出租房屋连同出租土地  相似文献   

6.
跳出地价陷阱理性认识地价与房价关系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地价与房价关系的话题被认为是一个鸡与蛋的话题,一段时间以来对地价与房价关系的争论随着房价的飚升而日益激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地价与房价关系的争论已经远远超出了两者在学理上的联系,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老年世界》2009,(14):27-27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近日表示,地价确实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房价的关键因素或者根本因素是供求关系。因此,所谓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推涨国内房价说法毫无根据。  相似文献   

8.
“房价成本揭秘”调查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有关部委也予以回应和支持,认为公布房价成本清单,还购房者知情权,是非常有意义的。但也有一些开发商提出质疑甚至表示反对,认为这一做法会侵犯商业秘密,称供求决定价格,只要房子能卖出去,再高的价格也是合理的。在这个两难选择中有四个问题需要追问: 公开房价成本有无必要?公布成本清单是否会侵犯商业秘密?公布房价成本是否难以操作?公布房价成本能撼动高房价吗?作者指出,房地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居者有其屋”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政府有责任适当干预,让开发商保持合理  相似文献   

9.
建设部等9部门2006年在其联合制定《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中,曾明确“土地供应在限套型、限房价的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办法,以招标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这种做法被简称为“双限双竞”。  相似文献   

10.
问: 我与妻子均是再婚.我在婚前贷款购买了一套房屋,再婚后我与妻子共同居住在这套房屋内,并共同还贷,至今贷款尚未还清.现在我与妻子感情破裂了,她去法院起诉离婚,并同意房屋归我,但她主张将这套房屋从婚后价格上涨的增值部分中分一半给她.我现在不想卖房,房价上涨我也没有得到实际收益.请问法院会支持她的诉求吗?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们国家的城市土地是属于国家所有,所以地价实际上是指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的价格而不是指土地所有权的买卖价格。城市地价评估是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所决定的高效最佳利用条件,对城市土地在某一时间使用权价格进行的综合评定。研究城市地价、地价评估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如何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充分利用地价经济杠杆原理,优  相似文献   

12.
高峰 《城市》2015,(4):59-62
2014年是房价动荡的一年,面对因房地产市场不振、土地出让金减少而引发的地方财政告急,各地纷纷取消限购限贷政策,备受瞩目的北京双限政策却丝毫未见松动,这样的政策选择是否合理?笔者将从房价、房租与通货膨胀水平的比较,房价收入比和房屋租售比三个方面着手加以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从住房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提出舒解北京房价和房租上涨压力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6月23日,对于备受争议的“地价房价之间的关系“,国土资源部首次以数据给出回应。据该部调查:地价只占了房价的一小部分,全国平均比例约为23%。国土部调查地价占房价比例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工商联的一项调查显示,房地产项目开发中,  相似文献   

14.
杨遴杰 《安家》2007,(10):54-55
最近有媒体问我,北京一年供应多少土地比较合适,现在政府供应是不是偏少?房价上涨过快,是政府供应不足还是政府供应足量但房地产商囤地捂房造成?类似的问题以前也经常遇到,还有人问过我北京要提供多少经济适用房才够?甚至详细到东城需要多少?西城需要多少?北京房价会不会达到三万一平方米?等等等等.  相似文献   

15.
《安家》2008,(1):128
NO1.亚奥板块:产品升级,价值上扬 产品价值与区域价值成正比,项目价格走高是因为其品质需要一个更加合适的价格来匹配.北京楼市向来有产品升级带动区域价格上扬的传统.高端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及质量,而高端产品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区域楼市的升值.  相似文献   

16.
杨强宏 《安家》2006,(6):181-182
北京房价高了还是基本正常?尽管许多人对此仍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持续快速上涨的趋势所表现出来的忧虑却是空前的一致.目前的房价涨势如果继续下去,将会使参与房地产行业的各类主体共同蒙受损害.这一点显然与一年前第一轮地产调控时的情势已经大不相同了.房价高企对消费者的损害自不待言.政府作为供地方,房价上涨使其短期的土地出让收益水平大幅提升,但高企的房价已经开始危及宏观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政府的社会管治能力和信用.对开发商而言,在赢利数据节节攀升的同时,却发现自身已坐在火山口上,风险管控已经有些无从着力,随波逐流的意味越来越重.更严峻的是短期的景气显然在牺牲长期的产业发展空间.道理很简单:房价如果能够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下,从中长期看,住宅的人均消费水平会相对较高,产业规模可望做得更大,景气发展的周期也会更长.相反,房价高企,只能导致居民可承受住房标准下降,房地产企业可能会把自己的未来在这一轮房价的疯涨中很快就赔掉了.  相似文献   

17.
住在成都     
城中一环路以内可以算是成都市的中心区域了,是成都经济文化比较繁荣和集中的地方,自然也是成都市房价最高的地带。一环路以内新开发楼盘的平均价格在每平方米4500元左右,最低的基本也已接近每平方米4000元,高者达到了每平方米5000多元;新建商铺的价格更是有高达每平方米30000元的,普通的也都在每平方米15000元至20000元左右不等。如此高昂的房价与成都市民的人均收入水平相去甚远,也确实有些让人望而却步,但令人惊讶的是价格再高的房子都依然卖的如火如茶。更有专家预测,成都的房价不会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下的土地拍卖都以"价高者得"的原则来确定竞得人,单一的"价高者得"助长了地价被大幅抬高。为此,房价要合理,就需要对地价进行调控。笔者认为在拍卖土地时,政府不要做房价上涨的"推手",而要做稳定房价的"法码"。如何将"综合评标"出让方式运用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形成了严重的泡沫,引起政府及经济界的高度关注,也引起广大消费者的不满.但相伴而来的,是房地产经济的低迷,从高房价形势下的产销两旺,逐步转变为房价回落后的销售量锐减,违背了价格变化和供求关系的基本经济学规律,让我们不得不就房地产频频出现逆向运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目的是为了房地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硬性需求和经济发展对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的期盼. 坊间争论的焦点在于:持续的高房价会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对此,从2010年开始,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来打压房价.在经历了二年多的攻防后,一线城市的房价终于开始大幅回落了,标志着国家行政和经济双重调控政策已经开始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0.
郑纯 《安家》2007,(10):32-35
300万平方米"两限房"年内开工建设 4月27日,海淀区西三旗两限房项目用地的竞标,拉开了2007年限价地供应的序幕.历时5个月,北京2007年限价地供应清单上又多了一长串名字.对北京房地产市场而言,5个月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房价可以从稳步上涨迈进疯狂飙升,地价可以在"地王"频出的背景下不断刷新记录,而限价房供应计划始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