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情感的零度介入"是新写实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新写实小说作家们就是不含感情的"冷血动物".从专业的文学艺术角度来说,"情感的零度介入"只是作家在创作文本时所采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技巧,此时作为叙述者的作家和现实生活中的作家本人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相似文献   

2.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美学命题,不少学者认为这个命题是宗炳的方法论,从而得出宗炳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具有鲜明的写实倾向。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研读,结合后人对宗炳创作的评价,认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这个命题属于认识论范畴,只是概括了宗炳对山水画创作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指导画家进行创作的方法论,更不能以此推断出宗炳的山水画创作具有明显的写实倾向,目前学界对这个命题的解读是一种误读,并不符合宗炳《画山水序》的原意。  相似文献   

3.
作家池莉以开创了"新写实小说"而在当代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但身为女性作家,她更是自觉地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关注时代变迁给女性生活和情感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创作出了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的女性主义小说。《生活秀》和《看麦娘》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两部小说分别表现了商品经济背景下底层女性与知识女性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状态。无论是小说的叙事视角,还是小说的写实手法,抑或是小说的情节建构,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现代社会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寻求,进而有力地凸显了女性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写实小说与现代西方纪实小说同属现实主义文学大范畴下的两大小说类型,二者在创作形成过程中鲜明地表现出相同或相似文类的构成因素以及构成心态和表现方式、技巧上的异同。比较阐析这两大小说的"异"与"同",力求探寻现实主义文学在现代中西方小说文坛中的某些发展特征或实质。  相似文献   

5.
吴晨骏是诗歌团体“他们”中的一员,在受到“他们”一些核心理念影响的同时亦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以写实为中心,吴晨骏的诗歌对“历时”的互文性影响做“共时”的处理,进行独特的文本实验。同时,吴晨骏在诗歌语言技巧方面,经历由象征向隐喻的嬗变和由写实向对写实的反讽,并且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形成“回忆”和“他者”两种结构范式。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以善写鬼狐故事而构成题材上的"异";但作家的创作主旨是要借助这些奇异的题材来反映现实,发抒孤愤,寄托理想.为实现这一主旨,作家使用了种种特异的笔法,即"借异写实",通过"亦真亦幻"、"奇思异想"、"变形与放大"和"写实中求异"四个方面,实现作者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7.
双语双向是赫达亚特的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他的创作交替使用巴列维语和法语两种语言文字;其创作历程以20世纪4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侧重于张显现代性,后期侧重写实.中篇小说<盲枭>是作者认同、标举文学现代性,将现代主义文学观和表现手法诉诸创作实践的典型;<哈吉老爷>可以视作赫达亚特后期作品转而诉求写实,通过文学性的叙事直面人生、针砭时弊、抨击社会黑暗和人性败坏的代表性文本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8.
作为阿来进行文体探索的重要文学作品,《瞻对》吸收借鉴了报告文学、现代散文和历史小说等的文体特征,进而形成一种新的"杂"文体。其文体特征的形成决定了作品的"非虚构"性质,分梳《瞻对》所体现出的"非虚构"写作中历史与现实、虚构与写实的复杂关系,可窥见这一创作潮流的文学伦理。  相似文献   

9.
池莉是20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注重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表现了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态度。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世俗认同的作家,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在具体文本中,主要表现为对小市民生存无奈的描写,对传统文本所传达的爱情神话的消解。  相似文献   

10.
在李娟的非虚构创作中,清晰地呈现出两个截然对立的世界——"天真的世界"和"经验的世界";落实到具体的文本中,便是牧场的世界和牧场外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始终相互交织,存在着内在的互动,这是贯穿李娟作品的一条主线。李娟冷静而不冷漠,如实地描绘了"天真的世界"毁灭的过程,传达出人类在两种文明冲突下的复杂情感,这是她非虚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真意。  相似文献   

11.
薛福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追求利润的原始欲望与挽回利权的现实动机,是其近代市场意识萌发的动因,他所设计的近代市场经济蓝图是以近代化的交通电信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近代科技为本原.薛福成近代市场意识的萌生,表明了先进中国人市场意识的觉醒,也是中国传统经济走向近代化的思想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志怪小说是魏晋小说的主流形态,它的基本表述手法是记录、写实,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表现出明显的不自觉性。但这不等于说志怪小说中没有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透过小说的具体内容,我们会清晰地发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深深潜藏在小说文本之中,这种审美意识就是饱含着魏晋时代气息的情感与愿望,具体表现为对自在自为的生存状态的向往、对长生的希冀以及对大千世界的神往。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在创作初期就受到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形成了诗化生活的艺术观,它包含日常生活、自由、爱、美等因素。这种艺术观使其诗歌创作具有来源于现实生活高于现实生活的诗意美,是徐志摩对于新诗抒情美学领域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周立波在其农村题材小说中不断地书写农民,并试图让笔下农民与时代生活和政治密切钩连。他刻划农民形象,描画农民会议,表述农民政治心理,目的就是要刻划具有时代感的农民,从而建构具有现代政治意识与觉悟的农村世界。即建立农民群像、农民精神与生活、农民政治构筑的农村共同体。虽然周立波是深入民间较深的作家,但不变的左翼之态无形的制约了他对农民个性的深度开掘,且凸显地政治热情无意间挫钝了他表达农村生活美的锋芒。本文再解读作品中的农民、会议、政治心理,就是从周立波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找寻当下农村题材小说深掘的必要与可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初福克纳的小说首次被译介以来,国内读者就和福克纳结下了不解之缘。近百年来,福克纳的小说被不断翻译和反复解读,但不同年代读者的理解也大相径庭,他们先后把福克纳看作悲观的现实主义作家、反战反帝的政治进步作家、意识流派代表作家、书写人类时代状况的现实主义作家、现代派作家,甚至认为福克纳小说具有后现代主义因素。这种变化,不仅折射了中国历史语境和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而且显示出经典文本蕴藏着丰厚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在“五四”时期的成就应为最高,影响应为最大。从现实关怀、人间真情、散文意境、散文构思及其语言几个角度去解读朱自清的作品,阐释其散文艺术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苏轼“诗主理”具有高度的理性自觉和审美品格。苏轼异乎常人的政治、学术使命感,以道自任的人格理想和人文精神,表现在其诗歌创作上的主理意识也就分外鲜明,也形成了鲜明的“诗主理”的诗学理论:“有为而作”说、“言必中当世之过”说、“以奇趣为宗”说。而他在诗学理论规范下的创作自觉,使其“主理诗”的特征也愈发显著,这就形成了其“主理诗”区别于一般政治诗的理性美质,即写实品格、批判精神、议论英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传统民本与民主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民主化背景下的民本思想的不合时宜性,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精神的本质差异及其阻碍当前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些现实表现,并指出了肃清民本思想的消极影响,培育现代民主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旷”是东坡词的主要风格。东坡词由内而外的旷达,除了政治、经济、个人乘赋等原因,“禅宗”对词人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冷眼看人生,深化了对儒学的认识;直面遭遇,超然达观,最大限度的追求人生自由;不倦追求人生价值,又处处流露对人生的空漠之感。探讨东坡词及其词风,有以下两点启示:词风受意识制约,意识与境遇关联;宋词不能绝然地分豪放与婉约。  相似文献   

20.
意识流手法是描写人物心理的一种有力的表现方式,在当今小说创作中仍被广泛应用着。但是,任何表现手法,只能适应特定的生活内容;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就会陷入滥用与玩弄技巧的歧途。文章试就应用意识流的艺术尺度加以界定,以便更恰当地对其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