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亭、廊、桥、榭、舫等主要构筑物无不具备各自的美学特征,形成了丰富的美的景观,其美学价值、哲理内涵极具研究价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主要表现了飞动之美、空间之美和诗情画意之美等主要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苏格兰著名的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威廉·钱伯斯爵士曾两度造访中国,对中国的园林、建筑有深刻的认识,并写下了轰动一时的著作《中国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设计》和《东方园林论》。著作中描述了他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独到的理解与分析,同时,钱伯斯还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探索,使他在18世纪西方"中国风"流行时期的园林艺术变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英中式园林的产生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梳理钱伯斯与中国园林有关的个人经历,分析、总结他著作中的中国园林观和借鉴中国风格所进行的园林设计实践,挖掘其理论与实践在西方各国产生的实际影响,最后讨论钱伯斯的相关成果对当今中国园林设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玉岑园位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后山西部,葬式为骨灰廊,是一个将功能、文化与自然相统一的、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中国传统墓园。玉岑园的设计以墓地与园林的关系为基础,从使用及造景两方面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理志造园"的理法,并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景理法来进行墓地的集约化设计,实现在有限地块范围内安置骨灰格位数量的最大值,通过对传统理法的研习进而借古开今。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典园林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在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入到一个成熟的阶段。宋代园林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因此宋代园林的发展和成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教的主要思想、宗旨和哲学观对宋代园林活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宋代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在宋代园林布局、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塑造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园林技术的美学研究属于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很多中国美学传统特色,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也夹带着现代人们的创新。园林技术的美学研究对于园林技术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笔者从中国古典园林出发,探寻埋藏在园林技术中的美学。  相似文献   

6.
近代在华西方教会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首先在教会大学中倡导了中西合璧新式样建筑,拉开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复兴的序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现代建筑风格。金陵大学因其首先开创了西方建筑形式与中国北方官式建筑形式相揉合的先例,并使这种尝试演进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复兴的基本趋向,因而在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文章探讨了金陵大学创建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追溯了金陵大学的创建过程,评析了金陵大学建筑的艺术特征,并对西方传教士在金陵大学建筑形态构成中的作用及角色进行了合理的推论,进而指出这一案例在中西文化交汇中的积极作用和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7.
富含人生哲学意味的道家思想,当然对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传统建筑影响深远。在现代人旅游审美活动中,我们可以领悟到道家崇尚自然的理念在中国园林、道观和城市建筑上的体现。如由中国园林所体现出的虚静为本、以天合地、天人合一的理念,由道观建筑所体现出的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物我合一、生生不息的理念,由城市建筑所体现出的主题鲜明、结构有序、人地和谐的理念。这种发生在旅游中的审美活动,有利于现代人树立热爱自然、和谐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审美文化同构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两者在艺术发展的历史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文章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门类艺术之间进行表层的相关性研究的局限,更进一步地去挖掘两者生发的文化背景。通过将园林与书法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从文化结构中的表层和深层结构两方面对园林与书法之间的审美文化同构性进行了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由显而隐的探讨,挖掘出两者共同的文化基础,以期通过这样的研究丰富园林审美的文化内容,从而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并发挥园林与书法交融贯通的审美文化同构关系在园林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南传统园林的意境与文化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传统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灿烂的艺术成就,人文思想在江南传统园林意境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江南传统园林以建筑为基础,将山水花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通过诗文绘画和匾额对联的修饰,创造了"天人合一"的意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中国园林系统按地理位置的不同有着显著的差异。中国园林特色鲜明,流派众多,其中中国岭南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系统中按地理位置所分的一个典型的代表类别,其具有热带风光,建筑较高而宽敞、配置四面连廊、中间天井的合院形的典型特征,承载着远古华夏灿烂的古代文明,镶嵌着炎黄子孙绚丽的思想明珠,蕴含着...  相似文献   

11.
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中国传统园林传承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为中国传统园林传承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认为传统园林自身的局限性使之难以适应现代园林的各项要求,城市的无序发展使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丧失了基本的立地条件和外围的背景环境,现代园林的国际规则使中国传统园林不是被批判、误解,便是被“标签化”、“符号化”后作为现代园林的装饰,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这两点是中国传统园林传承必须突破的难点。  相似文献   

12.
隐逸文化是中国士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特色。隐逸文化促使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士人园林的兴盛,同时,士人园林也为隐逸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存土壤。通过园林这一载体,士大夫们保全了人格的独立,获得了心灵的恬静安适,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隐逸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植根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沃土之中。探究其传统文化基础,对于我们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黑箱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医学发展的长河中 ,中医无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西医不同 ,中医是将人看作一个整体 ,注重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密切关系 ,强调辨证论治 ,在不干扰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诊断和治疗。西医采用解剖学 ,观察人体实质的系统和器官 ,而中医通过其外在表现探讨其内在机制的变化 ,这与现代黑箱理论有着很大相似之处 ,我们可以从中医理论的形成、中医的辨证论治及中药的作用机理等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的塑造理论及实践既带有时代的烙印,同时又积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与精髓。汲取传统文化中人格塑造理论与实践的精华,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对青少年进行健全人格培育和塑造,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京剧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在保存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京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京剧,延续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在现代大学生教育中京剧可以负起教育的使命,成为指示人们回归精神家园、安抚人们焦虑的心态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实质就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支撑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它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以此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