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正明先生所著<秦与楚>一书,填补了先秦区域文明比较的空白,并为如何进行古代文明类型的比较研究作出了成功的典范.该书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与器中求道的学术感悟,横向与纵向结合的深度文明比较,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美文与美图融合统一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秦楚两国的审判法律制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楚秦两国并重法制,但秦法网严密,至于细末;楚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相似文献   

3.
楚秦起诉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和秦国的起诉制度已相当完备,如起诉形式已有了公诉与自诉之分,自诉案件中出现了本诉与反诉,司法机构受理起诉的条件也有了制度性规定,起诉与受理阶段还制作了相当规范的司法文书.楚、秦两国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上古中国的法制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4.
楚秦刑事诉讼证据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刑事诉讼活动中,楚国和秦国已建立了确保诉讼证据合法性的制度,探索出了获取诉讼证据的方法与策略,并已善于运用不同的诉讼证据种类揭露犯罪。  相似文献   

5.
法律文本相互间的“功能对等物”是不同法律文化之间交流的媒介,在中西法律文化中“功能对应物”呈现交叉现象.中西传统法律文化侧重点不同,在西方“法”强调的是权力和规律,中文“法”则侧重于制裁和惩罚.中西法律文化内涵的不同,导致文化意识不同,西方法学提出“民主”、“自由”、“人权”、“社会契约”、“自然理性”等,而中国法律制度主要源于政治,权力制衡概念空缺.法律文本的严肃性要求翻译务必达到法律效应上的对等,因而法律翻译应注重文化差异,译者需将文化范畴体现细致,要做到忠实于源语信息,实现法律功能的对等.同时,译者也应注重翻译的规范性、准确性和通俗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法学教育探索培养国际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开展,我国法律英语教学在大学迅速发展。但以拿来主义为主的教学实践先天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撑,使得课程定位产生认识偏差,进而导致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在法律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明确了相关法律英语课程教学中各有侧重的定位和内涵,并将教学和职业证书考试相结合,才能在法学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有的放矢地促进法学专业、学科乃至理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法制建设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对发达国家先进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适当引进是完全正确的,这避免了我国在法制建设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或者另起炉灶,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法律制度建设上的距离。但是法律的移植是有风险的,因为各国法律制度的建立是植根于本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地理条件和人文素养之上的,在法律移植的过程中显然要面对两种法律文化的冲突,法律移植的不合理必将导致本国法律体系的混乱。  相似文献   

8.
不断地开放、明晰法律文化论域中的核心、根本问题是在法律文化理论运用过程中,增强研究者的自觉性和自悟性的一剂良方.中西人性观应是法律文化中的此类问题.因此,人性观为法律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它如同解剖学意义上的一个切面,这种视角的引入比单纯将法律文化归类、进行类别上的比较之于研究可能更具客观真实性,而且还可防止"影射"和牵强附会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化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规范、制度和社会心理中有关法的那一部分形成的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指从上古传说时代至清末修律为止 ,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的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法律文化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传统法律文化集体本位的总体精神 ,无讼息争的心理倾向 ,德主刑辅的理论学说 ,视法律为工具的价值判断。在客观上 ,传统法律文化又表现为法典编纂和皇帝诏敕及案例并为法之渊源 ,制定法与判例法互用 ,国家法与习惯法并存 ;在司法上 ,重刑轻民 ,程序法不发达。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比较 ,显现出其独有的特色 :1 中国社会宗法家族制度是法产生的基础 ,而西方形成个人本位、法律与伦理相分离的渊源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伦理色彩浓郁 ,而西方法律文化则是在宗教精神的笼罩下发展起来的 ;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集体为本位 ,西方以“个人权利本位”为基本理念 ;4 中国古代法等级观念渗透始终 ,而西方法平等观一以贯之 ;5 中国法律文化是混合法 ,并代表了现今法律文化的趋同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中外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的复杂性决定了各国对其保护所采取的法律手段的多样性,国内外针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差别显著,且均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与商业秘密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总结出目前存在的立法"短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促进我国不断推进商业秘密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11.
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中胜出,完成了其大刀阔斧的基本统一框架,开辟了千古一帝的君主专制政权;而楚却能够在灭国10多年之后,痛定思痛,奋发有为,实现凤凰涅柴式的角色转换,完成了精雕细刻的最后统一程序,建立起长达400余年的刘汉王朝。秦、楚两国之所以在统一中居于不同的历史地位,乃在于二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楚秦黔中郡与洞庭郡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传世文献中关于楚秦不同时期的黔中郡的记载,并将其与相关的洞庭郡、武陵郡进行比照。论证了:不同时期黔中郡的辖境不同;秦黔中郡即里耶简文所见“洞庭郡”之前身,后者又为《汉志》武陵郡之前身;以上三者在辖境上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
秦汉法律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性别性。这从秦汉时代法律的刑名、施刑、减刑、量刑及法律的断案精神等方面即可体现出来。其性别性不仅表现为某些情况下对男性利益的维护,而且表现为某些情况下对女性的体恤与宽容。其对男性利益的维护不外是男权社会对男性权利尊重的反映;而对女性的体恤与宽容,一方面是受到先秦时代法律性别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与秦汉法律本身具有体恤弱势群体的精神有关,也与秦汉社会对女子生育功能的重视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楚国科技与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国辉煌的科技成就 ,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楚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直接影响到楚文化的各个层面。楚国科技成果体现出华夏民族文化中被两千多年的历史沉积物所掩盖的一种文化传统 ,这就是楚人积极进取 ,兼融并蓄 ,锐意创新 ,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化精神。楚人的科学理论思维充满了玄虚的色彩 ,天人合一、万物同构同感是其对自然认识的基本出发点。这对于当今的我们和谐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仍不失其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半两钱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由秦国铸造,早期工艺原始,钱币上的文字古朴苍莽,钱体形状、大小不一。秦王朝建立后,中央统一铸币,铸造工艺改进,半两钱钱文规范,钱体规整,制作精好。秦朝后期由于社稷动荡,半两钱出现变小变轻的现象。汉承秦制,西汉早期也铸造过半两钱,但整体风格已无秦半两之霸气,钱体较薄,钱文笔划较平浅。  相似文献   

16.
符号作为文化的物化载体,承载凝聚着民族国家的精神内核。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文学,将文化的质素统摄于语言符号之中,在所指与能指中包蕴文化的内核。作为秦地文学的早期代表《诗经·秦风》,在语言符号中既反映出了秦民族在形成过程中所积淀而成的好勇尚武的秦文化,又体现出了秦对异质文化尤其是周代礼乐文化的吸纳,从而使《诗经·秦风》彰显出多元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始终占据首要位置的文学体裁,早在十六世纪就被翻译介绍到了英国及其它欧洲国家。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不仅使得西方人对中国的文学、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对西方部分国家,尤其是英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早的古诗翻译,大都由西方学者完成,十九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也加入了这一文化传播的工程。本文旨在通过对由许渊和艾米·洛威尔(Amy Lowell)创作的《游子吟》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试图阐释中西不同文化影响下两位译者所采取的不同诗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秦统治者有意识地对东方六国文化进行整合有两次。一次是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力图将东方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冶于一炉,以此作为未来统一帝国的理论基础。此次整合基本上是成功的。另一次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搞“焚书坑儒”,推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主义,拒绝吸纳东方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尤其是齐鲁思想文化的精华。后一次整合是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