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策》2012,(6)
5月22日至26日,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了“青年编辑走皖江”活动。30余家省直新闻出版单位的编辑从皖江流经安徽的最后一站马鞍山起步,溯流而上,依次走过芜湖、铜陵、池州和安庆五座城市,感受皖江城市带生产建设一线最鲜活的气息。见证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发展的双重腾飞。  相似文献   

2.
青年编辑在刚刚走上编辑岗位时应当注重选题策划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培养以下7个方面的能力:甄别能力、定位能力、创新能力、研发能力、"跟风"能力、"势利眼"能力、包装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才能在图书市场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3.
安徽"皖江地区"指沿长江流域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以及沿江周边的巢湖、宣城、池州和滁州等八个省辖市,"淮北地区"指沿淮河以北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等六个省辖市.皖江、淮北地区土地面积分别为6.5和3.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6.6%和27.8%.2000年末,两区内人口分别为2310和272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6.8%和43.4%.比较两区的经济水平,可以明显看出,虽然淮北地区人口多,但经济水平明显低于皖江地区.  相似文献   

4.
"产业承接看皖江,皖江示范看巢湖,示范带动看无为",无为县凭借什么样的底气,喊出这句气势非凡的口号? 最近3个月,无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格外忙碌. 忙碌源自外来的关注.4月7日,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来视察; 4月16日,安徽省副省长倪发科来视察;4月22日,安徽省省长王三运来到 无为经济开发区视察.在短短两周之内,省政府领导对一个县域如此密集的考察,实不多见.是什么原因让无为经济开发区受到如此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决策》2011,(4):I0018-I0019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根据《规划》设立的省直管直建的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加快集中区建设。对于大规模、集群式、产业链式承接发达地区产业的转移,打造皖江区域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新的增长极和城市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磊 《决策》2023,(1):32-35
<正>“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徜徉在铜陵美景之中流连忘返。铜陵,也因此被誉为一座“李白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留下众多文人墨客的足迹,是一片人杰地灵的宝地。回溯铜陵发展轨迹,新中国成立之初,铜陵一度迎来人才涌入的高光时期。在国家做出重建铜官山矿的决定后,各地的青年人才踏上这片热土,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一座新兴的铜工业基地拔地而起,伫立于皖江之滨。  相似文献   

7.
<正> 自从九十年代初,省委省政府作出“皖江开发”重大举措以来,皖江地区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资源丰富,物产富饶的“八百里皖江”对安徽发展有着潜在的优势。从整个皖江8市的现状及其在我省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来看,我们认为应当构筑“皖江经济带”的新思路,使皖江开发形象化、具体化,并加快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相似文献   

8.
李红 《决策》2010,(Z1)
2010年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和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召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研究》成果论证会。来自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等专家纵论皖江,围绕构建示范区政策支持体系的关键点、示范区战略的实施路径以及示范区的可参照政策发表真知灼见。本刊特撷取座谈会部分专家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决策》2011,(6):I0032-I0032
安徽工业大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于2009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中心的宗旨是追踪国内外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的理论前沿,及时把握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和新动态,重点研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支持,努力将中心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水平研究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DEA方法,构建了皖江城市带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皖江城市带8个城市的创新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皖江城市带DEA无效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