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10月31日,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该馆是中国和挪威两国合作的文化建设项目之一,其目的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长角苗传统文化艺术。2000年7月问,笔者来到梭戛进行为期一周的田野考察,发现该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矛盾现象。4年之后,笔者再访梭戛,看到当年的矛盾现象不但没有得到化解,反而更加激化和突出,进而走向“变形”。对梭戛生态博物馆运作过程中存在矛盾作人类学的观察和总结,分析和探讨当今传统艺术保护的理论问题,具有十分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说谎者悖论”和“强化的说谎者悖论”为代表的“典型语义悖论”至今尚未消解,只有借助透彻的语义分析澄清这些语句的含义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分析表明,这两个“悖论”并不是单义句而是多义句,它们都具有无穷多种含义,且在每种含义下均取唯一确定的真值。由此可见,这些“悖论”的推理都犯有直接施推理于多义句的错误,纯属逻辑之误用,根本不合逻辑。长期困扰人类理性的“说谎者悖论”和“强化的说谎者悖论”由此方获彻底消解。与此同时,其他“典型语义悖论”亦可以同样方式予以消解,这就为所有“典型语义悖论”找到了一个非特设性的统一解  相似文献   

3.
清水江苗人结群以"姓氏""世系""酒堂""聚落"和姻亲网络为主。苗人聚落以大姓为主,拥有姓氏符号权,后来者需要改姓入族;作为开寨始祖的后裔具有祭祀权,充当鼓藏头和活路头;酒堂为血缘或拟制血缘群体,同一酒堂严禁通婚,但酒堂可以由不同姓氏、不同世系的家屋构成,同一姓氏和世系又可破姓开亲(破鼓开亲),分属不同的酒堂。苗人"鬼蛊"指控的干净与不干净之分类以"家屋"为对象,其目的在于维护"内卷化"的婚姻圈和理想的婚姻模式,即"姑舅表婚"。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学术传统或一些学者的译介作品里,许多学者往往居于本土的实际情况而以中国的"民族"标准去划分那些已经融入西方世界且发生变迁了的族群,从而把问题带向"民族中心论"的巨大误区。从"民族与族群"两者概念的关联以及东南亚各国"苗人"群体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跨国分布在不同国家的"苗人"群体,它们缺乏共同的政治机构基础,并且它们迁出之时,皆在中国民族识别工作之前。因此,把他们称之为"苗族",不大符合学理的推导。他们之中,不仅包含了自称为"Hmong"的支系,也有自称qa33nau24、mhu33等的群体,显然,用"苗人"这个概念也许更宽泛、更具包容性一些。此外,在东南亚各国,"苗人"群体从属于不同国家,虽然在他者的构建中呈现出不同的认定,但在族源、宗教信仰、语言、生活习俗等一系列文化上却强烈地具有一种"自觉为我"的自我认同。因此,"族群"的概念应该比"民族"更加适用于描述东南亚"苗人"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5.
变形的 "文本"--梭戛生态博物馆的人类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10月31日,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该馆是中国和挪威两国合作的文化建设项目之一,其目的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长角苗传统文化艺术。2000年7月间,笔者来到梭戛进行为期一周的田野考察,发现该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矛盾现象。4年之后,笔者再访梭戛,看到当年的矛盾现象不但没有得到化解,反而更加激化和突出,进而走向“变形”。对梭戛生态博物馆运作过程中存在矛盾作人类学的观察和总结,分析和探讨当今传统艺术保护的理论问题,具有十分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说谎者悖论同一切严格意义上的悖论一样,也是在给定的条件下对某问题的肯定的回答与否定的回答之间的相互蕴含,它的形成也是由于把“具有本来可以成立的否定关系”的不同的所知混为一谈。但说谎者悖论还犯了以非真为真、以非假为假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苗族古经对"创世"有一个从"混沌"到"神圣秩序"的建构过程:苗人认为,原始的宇宙具有混沌和异质性,天地、山川以及万物都是神的一个秩序构建,苗人每迁徙到一个地方,首先就需要"开天辟地",因此,苗族的创世古歌不是简单地对天地万物形成的看法,而是苗人对于社会秩序构建的需求。苗族对神圣秩序的构建,其实就是将无秩序或者他者秩序的"混沌"世界进行"神圣化"或者"苗人秩序观化"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8.
“郑”、“卫”情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都是以爱情婚姻诗见长,但在主题、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篇章形式上各有特点。郑风对爱情的讴歌大胆、热烈、率真,诗的风格爽朗明快、活泼、洒脱;而卫风往往是写爱情婚姻中不如意的事情,思想感情较为沉重,诗的风格多为哀怨忧伤。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与郑、卫两国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杨叶说,婚姻不是一场痛苦比赛,不是看谁比谁痛苦。我冷着脸咬牙切齿地回答他,就算我痛苦,我也要让你痛苦.因为你比我还痛苦,我就是不离。谈论这些的时候,窗外是凄风冷雨,像我们这摇摇欲坠的婚姻.在风浪的顶尖,前行。  相似文献   

10.
知道者悖论是关于“知识”概念的严格意义的逻辑悖论,它来源于作为其前身的绞刑悖论,是绞刑悖论的“极限”情况.为澄清相关概念,通过梳理与比较知道者悖论与绞刑悖论、简化的知道者悖论,以及道义逻辑中的知道者悖论的建构所分别依赖的背景知识,厘清这四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1.
知道者悖论提出之后,许多人归咎于前提当中所包含的认知封闭原则。克罗斯提出的知识知道者悖论表明,即使没有该原则,悖论仍然会出现。从而从形式技术的层面为认知封闭原则进行了辩护。这项创新性的工作推动了知道者悖论研究的发展,值得积极关注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2.
“斯密悖论”至今仍没有得以解决;“矛盾人”观点在探讨人自身矛盾显著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斯密悖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方法论缺陷;通过对人所具有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感性与理牲、善与恶、义与利等具体矛盾形式的分析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斯密悖论”产生的理论和方法论原因,并试图以“矛盾人”解答所谓的“斯密悖论”。  相似文献   

13.
“考试悖论”的难点之一是,学生的推理过程难以形式化。但这并不表明学生的推理就是正确的。在学生推理中隐含了与前提相矛盾的错误假定,即存在时间分割点。另外,“考试悖论”的某些版本可以不涉及时间,其一般形式是“S知道——在x之中有一件出其不意的事情”,x既可以指时间段,也可以指任何其他东西。这种悖论的错误除了推理方面之外,还在于把整体分割为部分,把属于整体的蛀质分配给部分。因此所谓的“考试悖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逻辑悖论,而是一个伪悖论。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期,官宦世家缔结婚姻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时代转变。唐代官宦世家婚姻的主流价值取向是崇尚阀阅,表现为旧门间互通婚姻、新贵攀附旧门以及新贵间互通婚姻。宋代官宦世家则崇尚人物,表现为对婚配对象的才能、修养、资财和家世的重视。这种转变是与唐宋时期社会结构的变迁相一致的,其核心取向仍然是人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8,(11):37-37
巴罗莫角在加拿大北部的北极圈内,这个锥形半岛被人们称为“死亡角”。该半岛长22千米、宽6.26千米,锥形底部连接着帕尔斯奇湖岸,大约有三千米长。  相似文献   

16.
普利斯特用弗封闭模式将若干集合论悖论和语义悖论统一为“同一种悖论”,进而根据统一解法原理论证其“双面真理论”的解悖优势。但他坚持将寇里悖论排除在弗封闭模式之外,引起了广泛争议。他在严格区分寇里语句与寇里论证的基础上回应了比尔等人的质疑,但将悖论的实质归于论证并不能成功区分寇里悖论与弗封闭悖论。回顾寇里本人的工作,寇里语句的构建是寇里悖论最终建构的关键要素,也是区分其集合论版本与语义版本的直接依据。因此与寇里语句紧密相关的理论背景与事实才是寇里悖论的实质所在,弗封闭模式依据论证形式统摄罗素悖论与说谎者悖论却排斥寇里悖论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悖论的“属概念”是理论事实而非论证,悖论的分类应当以理论背景为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式离婚》看婚姻伦理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说《中国式离婚》所引发的对于现代婚姻伦理的审视中,可以看到现代婚姻在走向纯个体化行为的同时,又与市场消费化趋向之间的内在悖论,以及现代婚姻伦理的消解与重构的深度内涵,以揭示婚姻伦理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的春天,不知道是不是应了七年之痒之说,我和丈夫开始没完没了地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吵怄气。婚姻还是那个婚姻,人还是那两个人,但是我知道,有些东西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某种叫做厌倦的病毒侵蚀了我们的婚姻。一想到我可能已经成为别人厌倦的对象,我就心慌气短,心烦意乱,然后是歇斯底里。  相似文献   

19.
中西“名实”观对语义悖论消解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实问题不仅是哲学问题,还涉及语言、逻辑学等领域。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哲学都对语言与实在的关系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然而,中西方名实观的认知差异导致逻辑学的发展在中西方出现了不同的侧重:西方强调的是分析性的逻辑思维模式;而中国的基本思维模式则是综合性的辩证思维。思维方式的差异,引起了中西方对语义悖论产生根源的不同看法。如何将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有机结合,这无疑为语义悖论的消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角”,能顶人;“刺”,可扎人。国民党特务分子张春桥深知其用。因此,他对“角”与“刺”特别癖爱——不仅从小就在自己头上栽种了不少“角”,在自己身上培育了很多“刺”,而且奢望普天之下多“角”多“刺”的三教九流者都麋集在他的周围,形成一个“角”与“刺”的反革命集团,有朝一日,一咕脑儿向无产阶级专政顶去,朝革命领导干部扎去,从而实现其宰相位登,总理权握,“帮”卷天下的黄梁美梦。如若不信,有他“要把那些‘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干部送到中央,闹得他个天翻地覆”的“高论”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