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彦 《决策》2013,(11):89-89
有这样一则事例:一位领导到基层调研,与群众交流时,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简单问题后,竞无话可说,最后只好尴尬*蝴。在台下不会和老百姓交流,在台上说话也了无新意,不少干部习惯于重复上级领导说过的话,习惯于机关语言,这样的话最让人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2.
实施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集中反映在干部“下”的问题上。解决干部“下”难问题,各地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当前,重点是要实施整体推进,在健全和完善干部“下”的机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在学生工作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研究已成为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在高校学生干部倡导新“三心二意”工作方式和态度:学生干部要“虚”心,虚心学习,虚心请教;学生干部要“贪”心,要“贪”支持,要“贪”反响,要“贪”创新;学生干部要“粗”心,要统筹全局,把握要领,粗细得当,旨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以有利于高校学风的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郭震海 《决策探索》2011,(23):72-72
干部换了,难道“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变了吗?在部分基层,一些乡镇换届、部门调换负责人后,新任干部对前任干部留下来的、没有来得及处理的问题多是拒之门外,理由是:“这是上一届留下的事,找上一届干部去,我不管!”为此,群众意见很大:“上一届干部是党的干部,难道换了个干部就不是党的干部了?”  相似文献   

5.
干部能上能下,这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干部制度的改革,“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下大力解决干部的能上不能下问题。一、“干部能上不能下”,不符合人事管理的客观规律“能上不能下”主要解决“不能下”的问题。从人事管理角度看,晋升和降职是人事工作中两个不可少的管理手段,其基本依据就是干部本人的资格条件与其所从事的职位要求是否相适应。由于组织部门在任用干部时开始总是近似地“识事”和“知人”,…  相似文献   

6.
首先,“娘家人”理应体贴干部,关心干部。在干部的心目中,组织部门就是“组织”的代名词,这里有着一种“娘家”般的亲切感、温馨感和归宿感,他们事业上的成败荣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渴望向“娘家人”倾诉,希望得到组织的理解,得到“娘家”的抚慰。  相似文献   

7.
近日,银川市印发《“好干部”具体标准》,包括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5项15个方面的标准。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好干部”具体标准运用到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推先评优中,在培养、推荐、选拔干部中体现“好干部”具体标准。注重在日常工作中、重大考验面前、突发事件中发现好干部,树立执行“好干部”具体标准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8.
如今 ,各单位冠以“总”字头的职务、职称的人越来越多了 ,见面尊称“某总”也就成了一种时髦。联想电脑公司机构多、网络大 ,称得上“总”的干部就有200多人。见面开会 ,喊“某总”的声音此起彼伏 ,可现在员工对他们则是直呼其名 ,连总经理杨元庆也不例外 ,这应算是一件新鲜事。据悉 ,联想电脑公司之所以要扭转这种称呼习惯 ,是因为他们发现 ,有些领导很在乎带“总”的称谓 ,并把它作为一种权威的体现 ,久而久之 ,员工也就将此变成了一种约束。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称谓带“总”不利于干部的能上能下。如果一个人习惯于被下属喊作“总…  相似文献   

9.
祝灵君 《决策探索》2013,(24):48-48
所谓“教练型干部”,是相对于“自然型干部”而言的。教练型干部找问题,自然型干部争对错;教练型干部排情绪,自然型干部重利益;教练型干部找办法,自然型干部比高低;教练型干部评正负,自然型干部论好坏;教练型干部得爱戴,自然型干部算输赢。群众路线是我党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每天都能够感受到。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鲜活的现实话题。开展群众工作,重要的是干部。我们应该多培养“教练型干部”,少培养自然型的干部。  相似文献   

10.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明确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各级干部也不能眼睛总是向上。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当前,我们有些干部习惯于眼睛向上看,而对群众的愿望与诉求却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了事。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是对这些习惯于眼睛只向上看的干部的提醒和警示。  相似文献   

12.
所谓干部的“隐性素质”,是指干部本身所具有的、日常行为中不经常表露、不易被人识别和发现,并最终有可能成为其领导行为、价值取向等重要支配因素的潜在素质。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干部的“显性素质”总是容易被考察到,而“隐性素质”却难以识别和发现,这往往是造成干部选拔任用失实、失真、失察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保干部选拔任用的全面、真实、准确,  相似文献   

13.
在各级机关里有一批年龄偏大,但尚未到退休年龄的干部,他们或工龄长,或资历老,或才从领导岗位上下来,在单位里没有什么事做,有人把这样的干部称之为“赋闲”干部。如若管理不善,一些不良现象容易在这些“赋闲”干部身上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举措     
《领导文萃》2011,(13):140-140
内蒙古:万名干部下基层内蒙古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变“管理群众”为“服务群众”,“见不着干部”为“干部主动上门”,“化解社会矛盾”为“预防矛盾纠纷”,半年内全区信访系统社会矛盾化解率整体突破81.5%。(《领导决策信息》)北京: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2011年起,北京市每年将从市级机关选派500名年轻干部到基层单位锻炼。  相似文献   

15.
干部进村入户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新形势下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如何扎实有效地抓好干部进村入户工作,使干部“身”入基层,“心”入基层,真正“解民忧、化民怨、帮民富”,防止图形式、走过场。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6.
彭韬 《领导广角》2002,(7):23-25
“下官”是指从领导岗位上下来后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随着干部年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下官”干部越来越多。因此重视“下官”干部不适现象对维护团结,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凯普 《决策探索》2011,(9):86-86
服务于政府的工作人员的称谓,在不同的国家差别很大。我们以前叫“干部”,后来称之为“公务员”。在我看来,“公务员”这个称呼比“干部”亲民多了。同样是服务于政府的工作人员,在美国叫“政府雇员”,称谓与企业雇员一样。不能不说,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组织工作担负着新任务,面临着新问题,需要我们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党的组织工作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消除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使组织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把组织工作做“活”。组织工作是一项涉及党员、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性工作,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备受人们关注。在这种关注下,有的地方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旧观念、老做法,如工作过于求稳习惯于靠等、照搬上级的红头文件指导工作,习惯于按照行政体制设置党组织,习惯…  相似文献   

19.
中央明确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做到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要求宣传干部要“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讲、走下去能干”的宣传干部。做新时期党满意的宣传干部,坚持“三贴近”,最终落脚点是要深入基层,努力成为“走下去”“能干”的宣传干部。  相似文献   

20.
在有图有真相的自媒体时代,官员干部“笑场”往往是件高风险的事儿。最新的例证发生在安徽阜阳,一段视频显示,面对在强拆现场痛哭的拆迁户,一信访干部不时“哈哈哈”发出笑声,并说“不服告政府”。日前,当地政府确认该干部“现场表现不当”,责令其写出深刻检讨,并向广大网友道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