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医学呼唤人文的时代,社会对医学院校毕业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教育更有针对系性、措施更具有效性.本课题组对遵义某高校医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存在原因并就如何充分利用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进行思考,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遵义提出了"转折之城,会议之都",明确了以会展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方向。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会展经济,特别是会议经济,符合城市发展定位。本文探讨了在红色文化推动下的会展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遵义的会展经济只有很好的抓利用好现有资源、才能增加吸引力,提高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本文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化与内涵特点的基本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详细的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际过程中,存在形态、性质和保护要求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很大的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用整体性原则来作为衡量和要求类别繁杂、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尺”。整体性原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对文明古迹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修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的是其主张的“内容观”和“环境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说,整体性原则在实际保护中除了遵守“内容观”和“环境观”以外,更应该在“文化生态观”和“功能观”等方面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5.
原生态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也是最终目标。现如今,政府的立法干预、学校的教育传承和市场的重点开发都无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最后,民间成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保护的路径。民间并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直接载体,要想实现原生态保护的目标,必须通过民间组织这个重要载体,才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上日程[1]。  相似文献   

6.
七贤庄历史街区具有珍贵的革命遗存,是近代中国革命文化的先锋阵地,对于传承和传播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时代价值。《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也将七贤庄列为重点保护的三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区。本文以SPEAKING交际模型作为语言景观分析框架,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分析当地语言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西安市七贤庄历史街区语言景观规范化建设,为西安市七贤庄历史街区的语言景观改进和相关语言政策、语言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西安创建和谐的语言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沂蒙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学素材,从文学的视角探寻当代沂蒙文学中所蕴含的红色自然、人文景观,对于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红色音乐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红色音乐文化的发生发展,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红色音乐文化的地位,并重点论述红色音乐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传播形式和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一步推动红色音乐文化传播,需要创新传播形式和方法。例如,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线上传播,建立专门的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红色音乐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另外,跨学科研究和合作也是创新的途径,可以将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与红色音乐文化相结合,深化对其内涵和影响的理解。同时,高校可以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扩大红色音乐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文献遗产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保护好我国特有的档案文献遗产,发挥其文化教育意义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文献档案保存中的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项目越来越多。这一现象表明,各国对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提高了重视程度。但另一方面,则说明非物质类型的文化正逐年减少或是趋于毁灭,有些较具特色的音乐形式随着老艺术家的逝去正逐渐消失。因此,加强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保护对其传承和延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化进程日益深入的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现阶段显得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红色家风是红色家庭在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关于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精神品质和家庭风尚,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家风具有资政育人的强大功能,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塑造了一批又一批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追随者、时代奋进者。因此,充分挖掘红色家风资源,将红色家风全方位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是红色家风蕴含的价值意蕴和时代要求,也是学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河北省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实践为例对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锻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再道将军就是其中之一。“八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红色军旗的标志。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4周年。在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纪念日到来的前夕,我们拜访了为中国人民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陈再道将军。陈再道将军,世人并不陌生。青年时代投身革命。1928年,年仅19岁的陈再道开始了对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5.
红色历史作为思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的人文资源,应学习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充分利用红色历史的积极功能,有效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内在人文修养和锻造坚强心理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忠诚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文物保护、关注历史遗产,本文提出一些解决设想,希望能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产物,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学创新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齐齐哈尔市、黑河市为例,论述了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黑龙江省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并对其保护与传承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由汉族这一主体民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留下了巨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重大,本文笔者重点探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巨大的思想价值、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红色文化资源有着深厚的革命内涵和鲜明的历史印迹,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命脉,也是教育人、培养人、涵养人的精神沃土。高校应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内涵,开发整合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党建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党员自觉传承红色传统、红色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红色革命资源是高校教育的珍贵教科书,学生是高校教育的对象,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单纯传授式教育,提高学习效能是红色革命资源整理与教育转化的根本目的。无论是在资源的整理还是教育转化的路径中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党团干部的组织力,让红色革命资源借力新技术新媒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是提高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