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传统创造理论入手, 对创造力的本质和结构进行了探讨, 并着重阐述了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对进一步深化创造理论研究和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虎  刘昊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113-116
从国内外创造力培训的现状出发,通过指出当前创造力培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应用教学设计技术和理论以弥补当前创造力培训的不足。而当前创造力培训和教学设计缺乏结合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创造力概念的复杂性使得创造力理论和应用相脱节;二是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具体性的要求和创造力概念的模糊性相冲突;三是受创造力和教学设计的现状所限。为促进两者结合,相关从业人员应将创造力培训立足于具体的知识领域,并重视创造动机的培训,从而更好地促进创造力培训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对创造性的研究是它的一个主要方面。通过介绍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论述了智力的概念和其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了积极心理学思想中关于积极情绪的拓展—构建理论和其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广告创意是以心理学的创造力理论、特别是发散思维的理论为基础的。广告创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高级而复杂的创造思维的过程。本文还对广告创意的群体思维方法和组合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多元坐标联结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青年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几个心理学问题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考查近七八十年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使我们看到 ,创造力是人才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培养青年学生的创造力 ,就必须了解创造能力及其结构。创造力是产生新颖而有价值成果的能力 ,它由创造性个性和发散思维等成分构成。笔者还构建了培养青年学生创造力的模式 ,即创设障碍 ,激发奋斗 ,引导发散 ,体验灵感 ;主张用综合指标编制创造力测验 ,考查培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竞争激烈的集中点是人的创造力 ,未来要求今天的儿童拥有更丰富的创造力。但在教育实践中 ,人们对儿童创造力的认识仍存在许多误区。为消除在儿童创造力理解上的模糊观念 ,本文全面阐释了现代心理学对儿童创造力的本质、构成、多元表现及创造人格等7个方面的科学理解 ,客观分析了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前景 ,对我国儿童创造力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培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般创造力是人的创造性品质的体现。每个人都有一般创造力的潜力,关键在于是否得到有效激发。一般创造力激发的最佳时期是少儿时期,手段是美术教育。设计艺术教育属于美术教育,它的存在以一般创造力为基础,任何人都不能越过一般创造力直接跨入设计艺术创造领域,设计艺术教育的过程是弥补本专业学生一般创造力缺乏的很好机会。所以,不能急功近利地只重视结果,还要注重过程对一般创造力激发的效用。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学习--由建构走向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构主义从本质上规定了学习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帮助我们从本质上理解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机制,使我们认识到建构是创造的基础,建构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造人格,营造创造的环境氛围。尽管建构性学习不一定适合于学生的全部学习,但却非常适合于作为建构活动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美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力是美术创造的灵魂.在美术教育中要通过倡导个性化作品欣赏,倡导艺术想象力的飞跃,倡导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实践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创造性人才培养在理论和现实双方面作用下的实践趋向.创造力的汇合理论强调环境和文化背景对创造力的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实践需要一种整体的系统思考;国家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现实要求反映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根据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区别,需要在教育改革中提出明确的目标,既要重视培养善于创造原发性知识的人才,更要培养能创造性地满足现实需要,注重取得成效的创新人才,以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创新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创新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结构的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包括激活创新需要、引发创新动机、培养创新兴趣、树立创新理想和信念。创新心理品质培养,包括独立性心理品质、敢为性心理品质、坚韧性心理品质、自控性心理品质、合作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包括创新基本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知识结构培养在创新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创新能力决定于知识的质量,即创新知识结构。创新知识结构模式有胶团模式、知识层次模式、鼎型模式、"王"牌模式等,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与培养,对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个人创造思维是作为创造个性的个人的,以其统一着主观世界的整体为根据,以其一系列优秀品质为保障,以创造欲望为动因,在其意志力的支持下,在特定心理状态背景下,发挥既有心理结构孕育了的创造力,在特定创造阈中,以创造目的为导引,运用一定思维方式,建构超越性新成果的人的创造思维;是创造者在一定遗传素质前提下,在长期勤奋严格的学习—修养—积累中,在一定宜于创造的人文—自然环境中,在个人独特思维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并伴随着个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  相似文献   

13.
结合医学本身的学科特点,联系实际,从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及创新环境的营造四个方面提出关于临床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幼儿双语教育应该服务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验研究表明,双语学习与儿童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以及规则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双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找到依据。应从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元认知能力、创造性人格、兴趣以及环境创设等方面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心理阻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创造力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找到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从而尽可能地挖掘人类的创造潜能。目前的研究多数从外部入手,而忽视大学生内部心理因素的研究。创造力是蕴藏在人身上的“自然资源”,这种“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离开自身的内部心理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心理阻力,以达到充分开发其创造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特征的分析,认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应转变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知识、能力、创新精神三者的关系;立足于基本能力的锻炼,着眼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两个课堂的重要作用的发挥,为创新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注重“软件系统”的建设,激励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需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作为工作母机的高等师范教育尤其必须重视对高师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高师生创新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教育是否能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全民创新素质是否能得到提高。影响高师生创新素质的因素大致有观念、课程、教材、人才评估制度等方面。培养高师生创新素质,一要树立创新教育观,二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管理体制,三要建立创新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创造常与梦、酝酿、直觉、顿悟等无意识心理现象相联。无意识与创造有着密切联系,无意识对创造活动起着动机作用;无意识同外显认知结合帮助个体形成新颖独特而适宜的创造物。探讨无意识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揭示创造活动的心理加工机制,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语文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愉悦性、自由创造性、个性鲜明性以及和谐统一性。它对开发学生学习心理潜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审美教育应该使学生寓学习于情趣之中。激趣、悦情、导想、启智是开发学生学习心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针对当前创新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措施。如: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对学生开展专利制度的课堂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