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者与管理者常常被混为一谈,但其实二者并不完全一致。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也不一定是领导者。管理者一般是被任命的,其影响力来自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领导者可以被任命,也可以是从群体中产生的,影响力主要来自非职位权力,正是人们愿意追随他,才使他成为了领导者。有的管理者可以运用职权迫使人们去从事某一项工作,但不能影响他人去工作,他并不是领导者;有的人并没有正式职权,却能以个人的魅力去影响他人,他是一位领导者。虽然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特质不是绝对的,要考虑不同的情境因素,但一般来讲,以下基本特点被视…  相似文献   

2.
领导者识人用人要注意六个"相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廷海 《领导科学》2007,(14):24-25
人才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识人用人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领导者能不能发现人才、使用好人才,既取决于领导者是否有识人用人的诚意,也取决于其对人才的理解与使  相似文献   

3.
弱势领导者有性格软弱型、能力不足型、关系失衡型三种基本类型,在工作中易诱发怯懦心理、分裂心理、偏执心理三种病态心理。弱势领导者可将苦练内功、有效输出、张弛有度作为自愈之策。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工作中,失误在所难免。面对失误,领导者如何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把教训变成财富,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的领导者呢?我们认为,只有有效地解决失态、失真、冒失、失效的问题,失误才会起到“酵母”的作用,成为一名领导者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失误要防止失态,及时调整好心境。人们在工作中一旦出现失误,必然会使自己的情绪产生很大的波动,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不同的领导者在情绪迁延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长吁短叹,束手无策,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有的喋喋不休,对失误的责任上推下卸,怨张怪李;有的自责有加,深刻反思,及时找出对策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5.
正心理失衡是一种与心理平衡相对应的心理状态描述,其往往表现为个体负面的情绪或情感。这一不健康心理状态将直接导致下属具体行为取向的偏失,导致无效甚至是负面的工作行为。因此,对于领导者而言,在规范下属具体工作行为前,首先要确保下属的心理健康,通过对下属心理感知的适时掌控而实现对其变化趋势的正向引导,进而确保其行为取向的正确性与高效性。一、单位成员心理失衡的诱发  相似文献   

6.
领导者是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指挥者,这种特殊地位和崇高使命,决定了领导者的话在各种社会环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领导者掌握高超的语言艺术,努力成为“语言大师”,不仅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而且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领导者在语言运用中,应着力强化以下  相似文献   

7.
正竞争是人类的天性,但一味地攀比往往会让人心理失衡。有研究表明,心理失衡是导致官员"落马"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失衡在很多官员腐化堕落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一、相对剥夺感是心理失衡的根源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心理失衡时有发生。当内心积累起各种消极情绪时,心理失衡就会如影随形。如果自己认为别人得到的比自己得到的多,或者认为自己实际得到的比预期中的少,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领导干部心理失衡大都缘于相对剥夺感。一些领  相似文献   

8.
正心理是工作的重要动力因素,单位成员的心理失衡是领导者总揽全局面临的严峻挑战。单位是一个小社会,其成员由于面临的竞争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现实的利益诱惑、强烈的晋升需求,以及单位管理、考核、评价、分配机制不合理造成的不公  相似文献   

9.
领导者大都“日理万机”,处于“百忙”之中。一位勤于政事的领导者一觉醒来所面临的就是洪水般的信息冲击,千头万绪等待他处理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何应对这一局面,而且要做到从容不迫,事半功倍?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认识方面的良好心理品质,也可以称为“认知品质”。“认知品质”,是领导者收集信息、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基础,是领导者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能力素质差异、判断标准不一、决策风格迥异是引发单位权力争端的主要原因。权力争端会令单位出现权力冲突、权力失衡和专权腐败三重风险。领导者化解单位权力争端,需要积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以大数据技术再定位程序角色,以智能算法再建构权力清单制度,以网络信息技术重塑单位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李一 《领导科学》2007,(2):36-37
“领导”这个词的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时代背景赋予这个词不同的意义。在过去,由于教育、信息和实践的限制,有些人掌握了更多知识,获得了更多能力,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成为上级,成为领导;而另一些人则没有机会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就成为下级和群众。在这里,领导具有上级、指挥、高明、权力等意义,领导就是自上而下靠指挥链和行政链推动工作、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显然,这里的领导者,是一个有优势的领导者,是与下属有“位置差”的领导者,是一个具有“势能”和“惯性”的领导者。同时,谈到领导,就会使人联想到“…  相似文献   

12.
蓄电池的作用是将有限的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使用.一块好的蓄电池,不仅既能充电又能放电,而且是该充电的时候充电,该放电的时候放电.联系到实际,一位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知识储备就如同一块蓄电池,平日不断将所需要的知识储存起来,在关键的时刻发挥作用.而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是,领导者如何能缺什么补什么,使自己成为一块好的"蓄电池"?  相似文献   

13.
华盛顿曾经说过:“榜样,无论好坏,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对于有组织、有领导的社会群体或集团,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标,不仅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组织能力,同时要求领导者必须在工作中起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通过言传身教影响部属的思想和行为。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14.
<正>新员工是单位的新生力量,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员工大部分是充满朝气、意气风发的,但也有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社会适应能力较低的新员工,由于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心理特点,当原有内心平衡被打破时,就会产生心理失衡的现象。这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征兆。这种状况会导致新员工不能以一种和谐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之中,无论对于单位发展还是新员工个人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领导者应关注新员工的心理状态,掌握其特异性,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和疏解,使之尽快走出心理失衡的误区,以一种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15.
领导者要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实现有效的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党选拔任用优秀年轻领导干部的标准中,知识化、专业化更是必备的条件,为“秀才”为官营造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氛围。实践证明,从事文秘、教学、科研、经营工作的优秀人才被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后,随着阅历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很多人逐渐找到了当领导的感觉,即在心理、思维和行为上能及时调整到领导者的角色定位上。但也有的看起来始终“像个上学的或搞专业的”,给人留下“秀才不能带兵”的感觉。专业技术人员怎样及时完成从业务人才到领导者的角色转换,使自己真正从“秀才”变成“官”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7.
任博 《领导科学》2007,(16):40-41
没有追随者,便没有领导者。因此,彼得·德鲁克教授认为:"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拥有跟随者的人。"人们为什么要追随领导者?其根本原因在于领导者对追随者拥有影响力。领导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影响、改变追随者的心理和行为,赢得追随者的能力。因此,分析研究领导影响力无疑成为破解人们为什么追随领导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小国的大政治家李光耀是当代智者,他说过的话,这一句那一句都成了世界名言。天地间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人跟人怎么会相差这么远?他有一段公开谈话,引导我们深入思考领导者是否天生这个话题。他表示,领导者的特质是天生的,他不相信可以通过教导产生。他认为,你可以教导一个人成为一名管理者,但不是成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的时代,迅速、准确地识别和选拔人才已成为各级领导者的基本功。当代心理学和管理学为甄别和选拔人才提供了科学性人才测评技术,其中,心理测验、半结构化面试和评价中心技术逐渐成熟,成为领导者进行人才测评的三大法宝。然而,上述科学性人才测评技术费时耗力,且对测评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例如,心理测验的编制施测、解释都需要心理学家指导,半结构化面试的提问设计颇为讲究,而评价中心技术的组织和实施更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和辅导,缺少了这些条件,科学性人才测评就很有可能变成领导者识别人才的陷阱。因此,现实生活中,经验性人才测评技术因其操作简便、信息量大、信息真实、整体分析等优点,仍是最受领导者青睐的  相似文献   

20.
张向前 《领导科学》2003,(14):46-47
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妥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在新时期获得成功的关键,尤其对于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而言,组织的成功越来越取决于领导者管理员工的能力。正如惠普总裁维斯·普莱特所言:“21世纪的成功企业,将是那些尽力开发、储蓄并平衡员工知识的组织。”新的世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主要有全球化、新技术、信息化、成本抑制等挑战,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具有更强的领导能力。从多方面准确观察员工的言行。企业领导者为保证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第一,必须尽可能地认真观察员工的行为,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