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洲的眼睛》尝试从知识的角度诠释欧洲与印度的文明——愚昧二元关系。欧洲人拥有具有科学性、正确性、真理性的知识,是进步的、文明的;印度人被刻画为没有知识,是愚昧的。在这两个极端中,知识成为了文明的代名词。然而,看似客观的知识只不过是吉卜林以及当时英国思想界欲望与意志的产物与玩物,是主观的创造词,是一种工具,目的就是要定格欧洲人的优越性、进步性、文明性与印度人的愚昧、落后、无知。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欧洲和印度是世界文明三大发达区域,哲学思想也较为发达。自古以来,这些区域的哲人对于人的欲望问题的种种看法,构成了东西方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历史上这些地区人类对待自身的生存价值和行为准则的基本看法。对欲望持否定和抑制的态度并加以具有古典特色的哲理分析,是古代哲学的主流,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对今天的人类是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相结合下产生的丰硕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地域性等的差异,分别形成了以中华文明、欧洲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为主体的世界文明。其中从未断裂过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由于欧洲文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得中华文明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这将引领着当代社会走向更将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一古代世界三大文明地区古代世界有三大文明地区:一是美洲中美洲文明和中央安第斯文明地区;一是东亚、南亚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地区;一是印度河流域以西至地中海,西亚、北非、南欧文明地区。三大文明地区各有自己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特点,但各地区文明发生的物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尚志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志思想是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中国古代崇尚的志包括志向、志气、意志等含义。尚志,就是对人的志向、志气、意志的崇尚和提倡,要求人要有志向、有志气、有意志。这也是中国古代尚志思想的基本意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古代的尚志思想对于教育和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激发恢弘志气,磨砺坚强意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人生志向和社会理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神话,是人类处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童年时代的艺术结晶。神话中的英雄和神一样是初民丰富想象力的产物。中国神话中的英雄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一样,都取得了许多非凡的业绩,然而在面临人所固有的种种欲望时,不同神话中的英雄们却有不同的选择,因而也有不同的结局。人有种种欲望,这是人的天性。人的欲望在文明的历史中扮演什么角色呢?毫无疑问,人的欲望推动了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人的欲望的膨胀必然与文明发生冲突,因此文明的产生必然伴随着对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正印度自称婆罗多,古代曾经称为赡部洲、天竺、身毒等,位于南亚次大陆,是我们的近邻。印度文明是人类古代四大文明之一,和中国一样,是依然活着的古老原生文明。印度文化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新鲜血液而成长壮大,并在屡屡向外发展,变成别的文化的阳光雨露。印度的影子时时处处隐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未必发觉。然而,印度的思维却和我们极为不同。印度人不记历史,直到穆斯林到来。古印度人相信声音是永恒的,所以不重书写。因而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印度是相邻的文明古国,两国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共性,这些共性源白两国的地理幅员、人口规模和悠久历史。西藏地区位于汉文化和印度文化之间,汉人和印度人在与藏人交往时显示出不同的态度,这与中国和印度两种文明的特征和两个社会的不同性质有关。在文明的传播过程中,汉文化的传播与印度梵文化的传播也有各自的特点。文章最后就汉人、藏人和日本社会对源白印度的佛教采取的不同的接受方式,探讨了各自社会文化传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科技文明既带给了人类以诸多福利 ,也给人类太多的负面影响。科学与人文之矛盾 ,在于科学无法说明人的精神现象 ,人的主观上的“意识”、“意志自由”以及“价值体验” ,是科学的“三大芒刺” ,因此 ,科技文明要真正能够造福人类 ,必须以“仁心”主导  相似文献   

10.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哲学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有世界三大哲学传统,即发源于古希腊而盛行于欧洲的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以及印度哲学。作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之一的印度哲学与西方哲学及中国哲学相比,无疑具有许多相同点与差别点。本文侧重探讨后者,力图通过对照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哲学来找出古代印度哲学的一些重要特点。1.发展的特殊性在西方哲学中,某一时期的哲学作为一个派别在历史上一般都持续有限的一段时间。后代的哲学家对先前的哲学思想虽然也有继承和吸收,但在哲学体系上一般不完全套用先前的形式。这些哲学家一般都成立新的学派,构造新的理论体系,研究新的哲学问题,而且经常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美学之所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满足了人的认知欲望。现实主义美学是认知欲望的审美化。现实主义与科学精神具有密切联系,科学精神作为一种认知欲望与审美并不矛盾。人的审美活动无法排除认知欲望,认知欲望在本质上是人的自由意志,认知欲望也不会必然产生浅薄的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献记载苏美尔和阿卡德人通过波斯湾与狄勒蒙(古代巴林岛)、马干和麦鲁哈(古代印度)进行海上国际贸易.狄勒蒙处在古代两河流域的海上贸易线上,扮演了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以及印度文明三大文明贸易和文化交往中的中介角色,此间发展起来的古代狄勒蒙文化深受古代两河流域与古代印度河流域两大文明的影响,一度进入了两河流域文明范围.大量的珍贵物资由狄勒蒙进入两河流域,由此认为狄勒蒙是富俗、和平,令人向往的神圣地方.  相似文献   

13.
挪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克努特·哈姆生被一些人奉为"现代小说之父",在欧美文学界有较大影响,但在中国几乎没有被研究过。近年来哈姆生的生态思想受到关注,被追捧为欧洲生态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哈姆生的生态思想可以被归结为反对城市文明,反对新技术,崇尚农业和简朴的生活。其代表作《大地的生长》描写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以及在荒野中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这部小说表达了人、植物和动物和谐共生的主题,堪称一部主态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4.
南方塞姆文明和北方印欧文明五千年的冲突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世界史,欧洲、亚洲和非洲大陆可分为三大文明区:东方中华文明长期处于独立发展状态,北方欧洲文明和南方西亚北非塞姆文明长期处于冲突和交融的状态.以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为起源的南方塞姆语文明起源早于北方印欧语文明,后者在前者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并征服了塞姆文明区.塞姆文明在中世纪以伊斯兰文明形式再度崛起,战胜了希腊罗马文明,并形成了阿拉伯和土耳其两个帝国.近现代欧洲文明又一次后来居上,为了争夺霸权发动了世界大战.伊斯兰文明各国在推翻欧洲殖民统治、争取民族复兴的斗争中取得了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近代欧洲女性文明占据了重要的一页,而且这一页是绝对沁人心脾和灿烂夺目的.以卢梭为切入点,以华伦夫人为论证线索,可以再现近代欧洲女性文明中独有的却容易为中国人忽略掉的的文化特质,从欧洲女性文明的独特魅力中,会给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其核心是关于人的意志的认识,他是一个崇尚意志论者。萨特的“意志说”在他的哲学体系中表现出矛盾性,在他的文学观念及文学创作上则显示出极大的恍忽性、动摇性和不彻底性。本文想通过对萨特文学意志观中不彻底性的分  相似文献   

17.
荀子兼融众家并收诸子 ,其历史哲学理论获得了较为独立的形态 ,它表明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对社会、历史、人生问题的深切关注。荀子分析了人的欲望 ,将历史归结为人的意志精神  相似文献   

18.
“人格神”与“神格人”的价值取向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张扬个性的西方“人格神”传统不同的是,中华“神格人”传统崇尚悲天悯人的道德情操和经世致用的献身精神,二者的差异根源于西方商业文明与中国农耕文明的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19.
试析西方学者的“东南亚古代文明印度化”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英国肯珀斯为代表的一些欧洲东南亚史学工作者在论及古代东南亚地区文明的来源及性质时,提出了“东南亚古代文明印度化”的观点,认为该地区古代文明来源于印度并在此后若干世纪中一直表现出外来的印度文明特征。本文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对肯珀斯的这一观点作了剖析并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就总体和本质而言,东南亚的古代文明绝非源于印度,即使是在受到印度文明影响的若干阶段,东南亚古代文明始终呈现出强烈的本地特征和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人通过两个途径逐步“发现”了中国:一是贸易。中国输往欧洲的茶叶、丝绸、陶瓷等风靡欧洲大陆,中国当时的物质文明使欧洲人叹为观止。君主、贵族和豪门富户以食用茶叶,穿着丝绸,享用陶瓷,修建和装饰中国陈列室,建造中国宝塔,来炫耀其地位、财富和文明。二,更重要的是传教士的书信、著述中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