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峰 《兰州学刊》2003,2(4):132-133
本文以"人性恶"这个形而上的命题为基础,从民事权利行使的角度,对民法相关基本理念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民法理念根源于"人性恶",并与民事权利行使紧密联系,对后者的指导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法的价值与基本原则是民法领域最重大而分歧极大的基本问题.本文独创性地提出法的价值为合理的秩序,民法的价值为市民社会的合理秩序.我国未来民法典应确立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平等、私权自治、社会公益与公德三项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法基本原则为民法蕴含的主要价值或者目标,对于立法者、裁判者以及当事人均具有指导意义。裁判者以及当事人妥当运用民法基本原则,不仅可以帮助解释法律、克服成文法之局限性,也可以帮助解释法律行为、填补合同漏洞等,发挥解释功能、补充功能乃至修正功能。在法律存在具体规则场合,一般不必援引基本原则,以避免"向一般条款逃逸";唯在极端案型,应审慎发挥基本原则的修正功能。在对疑难案件的处理方案进行预判时,如果不同方案背后体现出不同的基本原则,则应结合立法者客观的价值判断,审慎权衡不同原则的分量或者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何松威 《学术界》2022,(9):144-154
《民法典》总则编之于分则编和特别民法的作用有二:一是它规定了前提性和一般性的民法规则,避免了分则编和特别民法的重复规定;二是它统帅和引领了民法体系,保证了民法体系的和谐统一。不过,“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的传统理论通常以规则适用的共同性为核心,注重总则编在民法规则上的作用,却忽视总则编对于民法体系的基础性、统帅性作用。为了契合《民法典》总则编之于分则编和特别民法的作用,“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理论应进行双重路径阐释,完成从规则归纳到体系演绎的路径扩展。其中,体系演绎路径体现在《民法典》的民法基本原则和民事权利章之中:既通过内在体系的演绎路径形成诸多民法基本原则,保证了分则编和特别民法的价值协调和统一,又通过外在体系的演绎路径形成由权利要素和权利类型组成的民事权利体系,为分则编和特别民法提供了基本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创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各方面都要协调行动的、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本文拟从民法的性质和基本原则方面入手,论述民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民法的归责原则 ,是构建整个民法内容和民事责任制度的关键 ,合理的归责原则体系一方面应充分体现民法的基本原则 ,另一方面应体现民事责任制度的制裁、预防、补偿、保护权利等价值功能。我国民法的归责原则体系应由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组成  相似文献   

7.
赵俐 《新疆社科论坛》2003,(4):23-24,32
契约自由原则是日本民法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 ;要想制定一部体系完备、内容充实、符合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民法典 ,一方面要立足我国原有立法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借鉴国外先进制度和立法经验。  相似文献   

8.
民法基本原则与大学生素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受到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不良习惯的严重影响,加之社会教育、家庭 教育和学校教育现存的缺陷,致使当代大学生在平等、公平、诚信和公序良俗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远远不能符合 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这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民法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总规则, 是社会保持良好秩序的大前提,也是大学生自身亟需提高的素质内容,更是高等学校德育的主要课题。所以,对大学 生进行民法基本原则的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在着手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确立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标准是其内容的根本性。应当以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的二元结构来重塑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体系,其中公理性原则包括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应定位为政策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法中的公平原则作为一个伦理性原则 ,是民事习惯和民事传统的高度概括和升华 ,反映了社会主体对民法的最直接、最质朴的要求 ,因而成为民法的最高原则 ,这一原则对于推动民法的发展和演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与其它民法原则的关系上 ,公平原则对其他民法原则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统率作用。中国未来民法典的制定必须切实树立公平至上的理念 ,把民法真正视为公民权利的保护神 ,视为公平、正义等理性的化身。  相似文献   

11.
民法原则是民法规则的本源和基础,它可以弥补民法规则的不足与局限,甚至可以直接作为法官裁判个案的法律依据。在全无民法规则的情况下适用民法原则裁判系争案件,实质上是裁判者依据民法原则所内涵的价值、精髓在自己内心里形成包含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的民法规则,然后将之适用于系争案件。虽然存在民法规则,但当适用其裁判系争案件会产生极不适当的后果时,需要放弃该规则而改用民法原则裁判案件。其他的情形是,运用民法原则补充不完全法条,或者限缩或扩张民法规则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民法诚信原则在立法实践和法学研究中有多种涵义。善意是其内在本质,就是在民事活动中追求互利,至少是不损人利己。诚实和信用是其外在表现,诚实是进行民事活动之前,把影响他人权益的有关情况真实地告知利害关系人。信用是建立民事关系之后,完全遵守承诺,实现自己的意思表示。诚信不仅是道德标准,更是法律义务。诚信原则是法律行为制度、民事归责原则和善意取得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民法与经济法存在着密切关系,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和相关法律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民法的基本原则——主体平等、私权神圣、契约自由、归责原则,决定了民法需要经济法为其奠定基础,经济法通过重构主体平等、限制私权滥用、维护契约自由、补充社会责任,使民法更好地发挥调整功能。  相似文献   

14.
论保险法中的最大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而且在保险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被称为最大诚实信用原则。新修改的保险法专门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条加以规定 ,意味着该原则在保险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际商法是国际商事交往的结果,并随着国际商事交往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国际商法基本原则是国际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际商法基本原则不是对传统商法基本原则的简单继承,也不是对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复制,而是基于国际商事交往自身性质和特点的必然要求与产物。国际商法基本原则应包括全球性原则、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平等双赢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安全原则、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6.
人性:宪政的基础与终极关怀——西方国家宪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宪政是西方国家的产物.人性的预设是宪政之基础,即从人性恶的基础上产生了宪政;宪政的终极关怀是为了人性,即为了人性的自我完善,为了人性的真正自由.从人性的双重性来考虑和分析宪政--以人性恶的预设来对待执政者,以人性善的视角来关怀民众,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宪政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赵毅  徐国栋 《学术界》2013,(4):96-104,286
新人文主义家庭法哲学与新人文主义民法哲学一脉相承,在理论准备上,通过"家庭关系主体不平等说"、"权利能力不平等论"和"民法公私法混合说",消解了"平等原则为民法基本原则"观,造成现行民法体系坍塌;在理论追求上,主张在承认其公法性的前提下实现家庭法对民法的回归,反对家庭关系的私人化,强调国家对家庭关系的介入,以达致对弱者权益之最大保护。新人文主义家庭法哲学基于对传统观念与制度之"解构"容易招致误解,但她自身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正义"。  相似文献   

18.
《新学术》2007,(3)
本文对票据法中一个富于争议性的问题——票据保证人能否援用仅由被保证人享有的抗辩权--进行了分析。在对票据保证的从属性和独立性的理论及其争论进行理论回顾与反思、对票据保证的抗辩权的各种情形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依据票据法的票据流通和交易安全的立法目的,运用民法基本原则中的"公平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对适用援用抗辩权的每一种情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得出了能否适用的较为合理的确定结论。  相似文献   

19.
陈佳  单东亮 《河北学刊》2006,26(5):178-181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该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直接体现了民法的精髓,表现了立法者的意图,而且它也是公民所应遵守的最低道德底线。该原则不仅在立法方面意义重大,在司法实践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荀子“性恶”论原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德斌 《东岳论丛》2004,25(1):132-137
在荀子,其所谓"性恶",既不是说"人之所以为人者"是恶的,也不是说人的自然情欲本身就是恶。其真正的含义是:人的自然情欲本身无所谓善恶,但不受节制的自然情欲必然导致恶。此即荀子所谓的"性恶"。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荀子这里,一方面,人们并不必因为"性恶"而放弃对礼义道德的追求,因为"性恶"并没有剥夺人们向善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耳目口腹等自然欲望,人们可以有一个更为积极和健康的态度,道德并不要求人们"去欲"和"寡欲",人们所要做的仅仅是立定心志,把住方向,使情欲的实现始终是在人类共同的生活规范———礼义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