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石涛<画语录>辞意玄妙,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它提出的"一画"观念,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一画贯穿本体论、认识论、创作论.由于强调一画的能动性、创造性,因而突出了心灵在艺术创作中的主导地位,较好地解决了人与现实、人与传统、现实与作品的关系问题,建构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现实、人心、画作三者相互圆融而又各具生命的画道.一画在石涛思想体系中的意义和作用,颇类良知在阳明心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他反传统的思想,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李贽非常相近.他的思想虽然与佛老两家有密切关系,但总的说来,是对阳明学一泰州学派学说的继承和弘扬.论其谱系,应当属于这一脉.  相似文献   

2.
石涛作为清初四大高僧,是清代山水画的杰出代表,特别是他所著的<画语录>,全篇充满了自我的宣言.石涛<画语录>中自我情感产生的渊源主要包括心学和禅家,加之当时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使石涛的<画语录>中自我情感的突出成为必然,石源画语录的主要思想乃是强调自我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石涛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精通画、书、诗,并能够在作品中完美融合;他的<画语录>系统地将画家的宇宙观、绘画技法、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结合起来,开启了一个对后人影响深远的绘画美学体系.他的"一画"论,他对法则与自由、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处理都有着深厚的哲学文化思想渊源,值得认真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绘画美学以"蒙养"和"氤氲"为基本原则。"氤氲"是画论典籍中的核心概念,也是画论典籍翻译的难点之一。在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撰写的《石涛画语录》中,"氤氲"二字既有"影"和"气"之义,亦是石涛绘画理论中的术语,英译时应根据语境和画论专业知识详加辨析,选取最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石涛《画谱》在绘画起源问题上截断众源,首倡一画说,为画学找到了坚实基础,其作受直觉体验的禅思影响,避免了传统画论经验主义的局限性,不斤斤计较于已有的画法规则,而处处强调循法不拘于法、了法能贯通法的辩证思想,其美学思想逸出于绘画而昭示出艺术的共性。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对先秦两汉经学的继承,前贤已从收字范围、确立部首、编辑原则、六书理论、释义依据等方面作了阐述,本文则从明用和暗用两方面证明了《说文》对纬书的取资和借鉴:明用指引秘书说二条,暗用则表现为在文字起源、六书理论、释字方法、释义依据、文化思想几个问题上《说文》与纬书的神契。  相似文献   

7.
清初画家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蕴含着深刻的艺术哲学思想。书中关于“一画”的论述,是哲学意义的本原论;关于先受而后识的论述,是哲学意义的认识论;关于蒙养与生活的论述,是哲学意义的实践论;关于反正阴阳、参差高下的论述,是哲学意义的矛盾论。  相似文献   

8.
论江民表的《性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民表的《性说》今存于《诸儒鸣道集》第五十四卷,其基本观点是:其一,指出"正性"、"习性"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认为"自孔子没,诸子之言性非正性也,指习性而为性";其二,提出性说的两个命题——自性空无,积习成性;其三,指出"性"不同于功用,但又须"功用"得以体现。在基本观点上,江和荀子的观点极为相似。江主张"性空",荀子主张"性朴";江主张"积习成性"、"习与性成",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善者伪也"。  相似文献   

9.
严中 《金陵瞭望》2006,(11):52-53
在我国古典戏曲的百花园中,继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高则诚《琵琶记》和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之后,到了清代又产生了洪口《长生殿》与孔尚任《桃花扇》。而《桃花扇》的故事就发生在南京。如今,江苏省昆剧院将《1699&#183;桃花扇》原汁原味地推出,乃南京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  相似文献   

10.
唐代笔记<资暇集>中颇多关于词源探讨的材料,其词源探讨的形式表现为:在讨论字形或词形规范的同时揭示了一批俗语词的得名之由;在探讨俗语词典故或来源时揭示了一批俗语词的得名之由;直接揭示俗语词的得名之由.其中也有些词源探讨不正确或证据不足而有待进一步考察.我们应当重视古代笔记中的词源探讨内容.  相似文献   

11.
《报任安书》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以及《史记》撰写情况的珍贵资料。任安获罪的经过直接关系到司马迁对任安的态度,《报任安书》的写作时间和司马迁受宫刑后忍辱苟活的目的,这些对正确解读《报任安书》以及司马迁的心路历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章黼的《韵学集成》是明前期的一部重要音韵学著作。本文在前修时贤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分歧较大的声母分合如疑喻的分合、非敷的分合、泥娘的分合展开讨论,最终确定韵书的声母系统。  相似文献   

13.
晚明士人王徵是《西儒耳目资》的中方作者,是继金尼阁后完成西方语言学中国本土化的重要桥梁。文章从三个方面澄清了王徵在《西儒耳目资》成书、刊刻中的贡献,解决了《西儒耳目资》的作者问题。王徵在此书中独立撰写了《西儒耳目资释疑》和《三韵兑考》;与金尼阁合作完成了《译引首谱》、《列音韵谱》、《列边正谱》三篇的《问答》;王徵还有校、刻《西儒耳目资》之功。本文不仅指出,《西儒耳目资》的作者应著录为"金尼阁、王徵撰",还挖掘了王徵撰《西儒耳目资》的文化意义,认为他的工作不仅完善了中国传统语言学,还会通了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汉代重要的经学学者,董仲舒的著述中保留有较丰富的《诗》学内容,对了解汉代《诗》学具有重要价值。其著作中的引《诗》、释《诗》有明显的先秦《诗》学“赋诗断章”特色的遗留,颇具开放性和灵活性,其《诗》学主张也多有可与先秦学者如荀子等相参照之处。前人的研究多将其《诗》学置于汉代三家诗的范围之内,对此有所忽略,应从新的角度详加考察,给予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资暇集》第95则词条承床所释之物应为绳床,根据出土文献及传世文献分析可知:秦汉时期绳床由域外传入,起初是僧人坐具,唐代普及至社会各个阶层。通过对绳床形制特点的探究,得出绳床是一种由绳制成宽大坐面、有靠背扶手的四足坐具。  相似文献   

16.
《赵元任早年自传》叙述了传主的早年生活,尤其在科学、语言和音乐等方面的发展经历,塑造了一个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勤于钻研的传主形象。主要从真实性和文学性两个方面分析作品,探究传主对记忆和日记的运用以及多种文学性方法的运用。此外还分析了《早年自传》的当代价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清华筒<保训>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难点问题是:中当何释?对此,学术界意见分歧、众说纷纭,主要观点有中道观念说、司法文书说、地中说、军旅说以及命数说等等.这些说法的立论依据基本上都局限于中的本义或引申义范围,完全忽视了对中字可能存在的通假义的检讨,这个盲区为我们寻求新的答案留下了空间.沿着传世文献中章、中通假互用的线索考察,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保训>之中当为章之通假字(即后来的嫜或忪),在<保训>的具体语境里,中乃关与婚事,指称岳父.这个结论既增加了尧舜禅让事件的合理性、可信度,又恰当解释了甲骨文中河与王亥、上甲微合祭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论证了《说卦》是以八卦取象说对六十四卦进行解释的,并对学术界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辩驳。本文认为,八卦取象开始了卦画的自源性解释;《说卦》成书经历了四个阶段:八卦的随机取象、八卦取象的系统化阶段、八卦取象的宇宙论扩张、孔子为《说卦》加冕;八卦取象是《易传》各篇的“祖源”。  相似文献   

19.
《老子》第二十七章中第一次提出"师资"之概念,指出"师"即"善人者","善人者"通过自身的"五善"之能力实现对"不善人"的"救",体现了"善人者"的德、能、智、行的高度统一,这是老子对"善人者"这一角色的要求。"资"则是师之对象,即学生。"师"与"资"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老子强调,师者要"善救人",如果忽视"不善人"之"不善"在"德",为师者不把救"德"放在首要位置,就不可能达到"无弃人",不可能做到"善救",也就是"善人"之失。这些观点启示我们,现代教师要真正做到"善救",必须具备爱的能力、公正施教的能力、激励学生的能力、持续学习及反思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欧阳予倩三度把孔尚任名剧《桃花扇》改编成京剧、桂剧和话剧,并创作了电影剧本《新桃花扇》。他在改编时尊重和依托原著,并未将原著人物、情节、结构等完全推倒来另编故事,也不是为改编而改编,对原著照搬照抄,而是将戏剧改编和时代需要相结合,在改编中体现时代变化,表达时代诉求,以便当代观众的接受和欣赏。他通过截取故事的几个重要场景突出主要人物和矛盾冲突,在描写忠奸斗争之外着意表现民族气节、爱国情怀,并在表现李香君精神气质的同时强烈书写她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且努力提升“小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欧阳予倩的《桃花扇》改本为古典戏剧的现代改写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