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来说人口的平均寿命应该随着人口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是,我们所见到的生命表大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零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小于1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而同一般意义上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规律相矛盾。这就是所谓生命表中平均预期寿命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2.
用平均预期寿命(e_x)来表示一批人的预期寿命,除了会产生0岁组的预期寿命反而小于1岁组这个矛盾现象外,有时还会产生不适合两个地区进行比较的问题(如下表)。  相似文献   

3.
婴儿死亡率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程度如何,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下面从生命表的构造中,来看看婴儿死亡率下降使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多少。 婴儿死亡率,实质上就是生命表中的0岁组的死亡概率,因此,婴儿死亡率ω为0岁组死亡概率q0。  相似文献   

4.
平均预期寿命是国内外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只公布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而要进一步研究,则需要分年龄组资料。利用1995年、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据编制分性别、分城乡的完全生命表,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得出:我国各年龄组平均预期寿命,女性>男性,城镇>乡村;暂时平均预期寿命的相对增长速度,1995~2005年快于1981~1995年,女性快于男性;老年组死亡率的降低对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预期寿命,挑战了广为流行的观点.本文首先解释"死亡人口平均年龄"与"平均预期寿命"指标的概念和差异;然后使用2004年在中科院18个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20个单位调查的死亡人口资料,检验"知识分子死亡平均年龄下降趋势"的可信性;并利用全国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权威数据,计算受过本科以上教育人群的生命表和"平均预期寿命",得出中国知识分子预期寿命大大高于普通人群的结论,推翻了"中国知识分子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这个流传广泛且被反复引用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6.
《人口学刊》2015,(6):37-44
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和教育扩张,我国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意味着工作年限或工作预期寿命的缩短。为了分析我国人口劳动参与率和工作预期寿命的变化,本文利用人口普查数据编制2000年和2010年我国人口的工作生命表。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和2010年我国人口0岁的平均工作预期寿命分别为39.5年和38.1年;15岁的工作预期寿命分别为40.8年和38.9年。分性别计算的工作生命表显示,男性的工作预期寿命都高于40岁,而女性的工作预期寿命都低于40岁。男性的平均预期工作寿命比女性高6年多。死亡率下降对于工作预期寿命的下降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性人口统计指标,在人口分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去通过生命表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工作量大,对大多数人口工作者来说,很不方便。实际上,在进行生命表计算时,除按龄死亡概率外,表中其他各项指标均为派生指标。根据这一道理,本文介绍一种用按龄死亡概率直接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简便方  相似文献   

8.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性人口统计指标,在人口分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去都是通过生命表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工作量大,对大多数人口工作者来说很不方便.实际上,在进行生命表计算时,除按龄死亡概率外,表中其他各项指标均为派生指标.根据这一道理,本文介绍一种用按龄死亡概率直接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9.
平均预期寿命是世界公认的衡量人类进步的标准。本文以生命表为基础,主要依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各省市区的预期寿命并进行相关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8.17岁,男75.86岁,女80.68岁,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预期寿命与婴儿死亡率呈负相关r=-0.789,与人均国民总收入呈正相关r=0.604。预期寿命女性比男性长4~7岁,符合一般规律。影响男性寿命低于女性的原因很多,本文重点讨论了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对预期寿命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十二五时期"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的目标。本文在生命表数据基础上,通过计算平均预期寿命贡献率并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后得出:我国目前平均预期寿命虽然已高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但其绝对增速正逐渐放慢。而降低60~90岁年龄段老年人口死亡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缩小家庭规模、迁移有条件的离退休老人到低海拔地区养老是实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目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平均预期寿命是由人口的分年龄死亡率决定的,不同年龄的死亡率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不同,我们希望给出定量的描述。 一般说婴儿死亡率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最大。而往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婴儿死亡率的调查数据与真实情况有差距,从而影响了利用调查的婴儿死亡率计算平均预期寿命的结果。本文的目的是要解决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并且找到一种通过改变死亡率直接修正平均预期寿命的方法。这里不仅要找到婴儿死亡率与0岁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而且要找到K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quadratic模型对高年龄组的死亡率进行了修正,采用生命表法计算了2020年江苏省平均预期寿命,使用去死因生命表法对主要死因进行了分析,随后用Arriage分解方法对预期寿命的差异进行年龄分解,比较了不同性别、不同死因在不同年龄段对出生队列的出生预期寿命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平均预期寿命在提高,但是性别差异并没有缩小;出生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组;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死因,约占80%;相比于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的死亡集中在中老年组;不同性别,不同死因,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出生队列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直接法(寿命表法)和间接法(模型生命表法)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直接法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数值偏高,经过间接估算方法调整后,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3.65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地区差别非常大。我国应采取措施进一步缩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地区间差异,提高人口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在对人口死亡作研究时,生命表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关于生命表,它是基于这样的现象基础上制作的:同时出生的一批人,在死亡力作用下,这一批人随年龄增大人数逐渐减少,最后全部死去。生命表的编制就是对这一现象的记录。我们把这种随时间的推移,同一事物的数量逐渐减少,最终消失的现象称为衰变现象。实际上,无论是在自然界和在人类社会,这种衰变现象都大量存在,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编制生命表的方法来描述这类现象。例如在生态学研究中编制某类物种的寿命表来表现这种生物的死亡过程;在婚姻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多状态生命表法在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强  汤哲 《中国人口科学》2002,226(6):40-48
本文主要讨论了多状态生命表法在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研究中的应用。估算健康预期寿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Sullivan法和多状态生命表法。Sullivan法在方法论上存在局限,估算出的健康预期寿命有偏差,需要新的方法来改进。多状态生命表法就是改进的新方法。本文介绍了多状态生命表法,并以北京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北京老龄化多维纵向调查数据,用多状态生命表法计算了老年人的平均预期生活自理能力寿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Markov模型和多状态生命表方法,对中老年人无认知障碍预期寿命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中老年人无认知障碍预期寿命占平均预期寿命的比重不断降低,而认知障碍预期寿命占比不断升高,80岁及以上人口认知障碍预期寿命占比超过50%;相对于身体受损,中老年人认知障碍获得改善的概率较高,但仅限于状态逐级逆转,由重度障碍直接恢复至基本健康的概率较小;女性中老年人无认知障碍预期寿命占平均预期寿命的比重小于男性,其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持续时间的增加,且随时间推移认知障碍预期寿命占平均预期寿命比重的性别差异呈扩大趋势。研究结论为预防老年人认知障碍、建立完善的老年人护理服务体系和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把生命表用于人口回测,是生命表研究的一个发展。在生命表的传统研究中,编制生命表是仅为求得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目的的。随着现代人口统计的研究与发展,生命表的广泛用途远不止于此,把生命表用于人口回测,就是现代生命表的主要用途之一。利用生命表进行人口回测需要注意下列前提条件。1.必须是根据准确人口资料编制的具有先进编制技术和具有较高精度的生命表;2.所研究的实际人口其发展过程是  相似文献   

18.
刘岚 《人口研究》2002,26(2):70-72
在人口学中 ,平均死亡年龄和平均预期寿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平均死亡年龄是全体死亡者的平均年龄 ,而平均预期寿命是通过生命表方法计算出来的 ,它可以真实地反映人口的死亡水平。计算古代中国人的平均死亡年龄应该计算同一时期所有死亡人口的平均年龄 ,既包括正史、地方志、名人年谱和人名大词典里收录的名人 ,也包括平民百姓 ,尤其是死亡率较高的婴幼儿。只有这样计算出的平均值才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9.
人口的预期寿命和年龄死亡模式是评估人口健康水平、掌握人口发展规律的重要指标。人口普查为掌握年龄死亡模式的变动特点和人口预期寿命水平提供了基础数据,然而根据以往研究文献和对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人口普查所获得的死亡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需要对这一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和修正。为此,本文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特点对布拉斯-罗吉特模型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其符合观察年份的死亡模式,获得模型参数,进而实现对2010-2020年死亡数据的校正评估。结果显示2020年人口普查获得的死亡数据中低龄组男性漏报率高于女性,0-9岁男性平均漏报率为75.33%,女性为57.69%,男婴死亡漏报率为85.08%,女婴死亡漏报率为77.80%;70-90岁高龄组死亡漏报率男性平均为22.55%,女性为20.75%,90岁及以上的死亡漏报比较低;老年阶段男性漏报率普遍高于女性。2010年婴儿死亡概率为21.15‰,2020年为8.80‰;2010年出生预期寿命为74.82岁,2020年为78.21岁,10年间预期寿命增长了3.39岁。通过比较分析发现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年龄死亡模式呈现“低龄降低,中龄平稳,中高龄先缓升后陡升,高龄略有回降”的变动态势。这表明进入老龄前期人口死亡概率降低带来一个虚弱累积的过程,达到一定年龄(70-80岁)后,老化速度就会加快虚弱累积的效应,带来更高年龄组失能或死亡概率的加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工作生命表也称就业生命表,是人口与就业研究的基础工具,对有关部门安排就业、建设社会服务设施、确定福利制度和就业保障事业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人口学原理同普查资料结合,编制出重庆市工作生命表并进行初步分析。一、工作生命表编制原理及过程将社会经济变量引入生命表,在封闭状态中对多重衰减变量作用过程进行描述,反映同一批人从事某项社会经济活动过程,这样就产生了工作生命表。工作生命表就是将人口的分年龄死亡率同分年龄在业率综合考虑,既可反映全体人口的平均预期工作寿命和经济活动人口的平均顶期工作年数,还可以反映不同年龄人口进入或退出经济活动的比例关系。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