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组治大国     
陈墨 《领导文萃》2014,(11):118-121
正2013年11月的一天,像往常一样,早上八点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原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就来到办公室。刚坐下来,他就让秘书把15日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打印一份拿过来。他仔细阅读这份《决定》,只要有内容涉及"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之处,他就用笔在该处重复勾画几下。"建立改革协调的工作机构大家已经达成共识,但是谁来担任组长呢?文件上没说,但这个问题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王凤翔 《决策》2012,(8):84-85
唐朝人认为房玄龄善于自处,善能容人。为何他在贞观时期为相期间进谏、进贤事迹不为史所记?这都是因为房玄龄总是成就他人之美。  相似文献   

3.
朱屹 《领导科学》2015,(7):47-49
<正>据《独异志》记载,唐太宗曾于宫中设宴招待大臣,说:"谁认为自己是座中最尊贵的客人,谁就先喝酒。"当时,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宰相房玄龄等相互看了看,都没有说话,而座中有一人却立即伸手端起了酒杯。唐太宗便问道:"你有什么理由吗?"此人答道:"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唐太宗听罢,拊掌大笑,群臣也极欢而罢。说话的这个人就是唐高祖、唐太宗时的宰相萧。唐代共有369位宰相,而五次  相似文献   

4.
朱屹  杨建新 《领导科学》2012,(33):47-49
贞观盛世的出现,有很多原因,也有许多人的功劳,但功劳最大的应该是两个人: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个就是贞观盛世的第一位宰相房玄龄.可以说,正是唐太宗与房玄龄的珠联璧合,才成就了贞观盛世 房玄龄追随唐太宗三十余年,从马上打天下到马下治天下,堪称唐太宗的股肱之臣.在云谲波诡的宦海中,房玄龄从记室参军做起,直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唐宰相,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不倒翁.房玄龄的人生轨迹给后人一个重要的启示:既工于谋国又善于存身者,方称得上智能之士否则,只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那么,房玄龄又有怎样的存身之术与谋国之道呢?  相似文献   

5.
不拘一格,妙选人才。高频为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隋文帝拟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但高颍觉得自己资历还不深,不应当一下子位居高位,否则会使大臣不服气,于是上书辞谢,推荐名士苏威担任尚书左仆射。隋文帝先接受了高颖的辞呈,成全了他辞谢的行为,但是没过几天,依然让他担任尚书左仆射。他解释道,自古善于举荐人才的都要受到奖励,高颖向我推荐人才,说明他没有私心,能够为百姓做事,是胜任这个职位的,然后还加封他为左卫大将军,统领禁军。  相似文献   

6.
<正>"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这是唐太宗在贞观元年(627年),与房玄龄等大臣研究精简机构问题时引用的一句先贤语录,并由此阐述了一段淘汰冗官的崇论闳议。唐承隋末大乱之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当时民户凋残,唐初政府直接控制登记在户籍上的户口,与原来隋代户口数相比,"百不存一"。到了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户籍上的户口"比之隋时,才十分之一"。然而,唐初的政府机构却非常庞杂,官员冗积。唐高祖武德年间,各路豪杰先后归  相似文献   

7.
魏海青 《决策》2015,(Z1):70-71
这次改革从体制入手,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增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从根本上消除"不敢监督、不能监督、不想监督"的土壤。2014年12月,河北省廊坊市纪委监察局召开"改革推进会",全面推行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新模式,纪检组长不再担任驻在部门党组成员。剥离纪检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之间利益关系,监督地位更加超然,没有后顾之忧,监督更加专注有力,凸显了纪检派驻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项举措让人耳目一新,被认为是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一大进步,也为当前的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具有参照意义的样本。  相似文献   

8.
<正>秘书,是领导工作的重要辅助者和参与者。古代秘书,承担着辅助君主出谋划策,文字撰拟、上下沟通、内外协调等多项职能。在古代,这样的贤人秘书有很多,唐朝宰相房玄龄就是其中的一位。房玄龄,唐代初年宰相。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受过良好教育,他博览经史,工书善文,且有极敏感的政治见识。  相似文献   

9.
在各级党政机构中,几乎都有"对口"的"领导小组"。日常新闻报道中偶尔能听到的"领导小组"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它们如何成立,如何运作?它们的权力有多大?1993年前,中国的政治词汇中,对各种"领导小组"的定义一直不固定,先后使用过临时机构、非常设机构以及序列外机构等名称。1993年,这些机构统一称为"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2007年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10.
唐朝初年,在唐太宗的左右,出现了一批有所作为的辅弼大臣,这其中既有"孜孜奉国,知无不为"的房玄龄,与房玄龄堪称绝配、并称"房谋杜断"的杜如晦,"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的李靖,"敷奉详明,出纳惟允"的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的戴胄,也有"激浊扬清,嫉恶好善"的王珪,"耻君不为尧、舜,以谏净为己任"的魏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央机构几经变化。那么总书记一职是何时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称谓的?曾长期担任中共一把手的毛泽东,为何从未被称为"毛泽东总书记"呢?建国以来,先后有毛泽东、邓小平、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主席或者中共中央总书记一职。一大时,"书记"成为最高领导人的称谓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人员少,事务少,所以中央只设了由三人组成的中央局,选举陈独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2013年到广州市大同①和北斗星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观访问,试图将广州市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经验吸纳整理并将之本土化,为廊坊市社会工作机构的生存与发展,社会工作机构介入城市社区服务出谋划策。本次考察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对机构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通过录音、影像、文本资料的留存,全面了解大同和北斗星与市民的互动现状。通过探讨广州市"政府购买"的运营机制、"依托街道"的运营模式、"持证上岗"的专业理念、"统一与灵活共存"的环境管理以及"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为廊坊市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在机制理念、服务内容和专业依托层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涌现出不少能干的经营家。土光敏夫就是其中之一。他先后担任过石川岛播磨公司和东芝电气公司总经理,担任了6年颇有影响的"经团联"会长,还担任过同我国关系颇为密切的日中经济协会会长。他在经营管理企业方面的一些做法,是颇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14.
蒋彦鑫  马力 《决策探索》2007,(21):69-71
2007年10月30日,无党派人士黄艳被任命为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委统战部人员确认,这是近5年来北京首次任命党外人士担任市政府机构正职,黄艳也是现任北京市政府机构正职中唯一名党外人士.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08,(17):18-19
他担任重庆市委书记时推行"网络问计",被网民推举为"2007年度网络知识分子"。他表示愿和大家一起"灌水",也欢迎大家"拍砖",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汪帅"。他与网友座谈表示,每年一两次请网友谈谈高见——  相似文献   

16.
<正>隋朝有一个叫颜之推的文人,著有一部《颜氏家训》,书里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意思是说:人家闯他一句话,他就回答一百句,但还未抓住主要意  相似文献   

17.
机构投资者与股市泡沫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投资者"高换手率"现象引发许多争议。本文测算证券价格泡沫与检验机构投资者的微结构交易数据后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导致证券价格泡沫,放大了内在价值信息的反应,导致市盈率因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而高估。进一步研究证券收益的序列相关性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造成的价格变动符合Campbell,Grossman和Wang(1993)[1]模型的噪音过程,即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所造成的证券价格变动和证券内在价值变动无关,具体表现在证券价格短期上涨与后续期间证券价格的反转,股价呈序列负相关性。本文的研究发现证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风格具有"投机"特征,导致了证券价格偏离内在价值,引发股市泡沫。  相似文献   

18.
隋朝名将贺若弼从政之初牢记父亲临终告诫,锥舌痛定思周密,后又凭借自身才华整军经武立功名。功成名就之后,他却骄傲自满怀愤怨,最终"飞门"惹祸遭诛杀。领导干部应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做到远骄矜,懂谦逊;不挑肥,不拣瘦;讲政治,慎言语。  相似文献   

19.
正古往今来,一代王朝之兴盛,必离不开一代明主与贤臣。纵观中国历史上之显盛王朝,均有圣明君主之谋国兴业,贤明臣子之忠君效国。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被后世大为称赞,一代名相房玄龄光耀于史册,他的为官侍君之道亦流传至今,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当今社会,领导干部应学习先贤为官之道,从中汲取精要,严格自律,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水平。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盛气象,这一盛世自然离不开李世民的雄韬伟略,然而更有赖于其身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作用日渐明显。由于存在制度障碍和内部人控制,机构投资者利益遭受控股大股东侵占。机构投资者在利益冲突面前的行为选择是,短期内采取"用脚投票"策略,长期内则会积极介入上市公司治理、"用手投票",我国的机构投资者正在从价差创造阶段到价值发现、价值创造阶段过渡。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